《百合花》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
2.学习小说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探究小说深刻意蕴。
预习案:
小说基础知识清单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生动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指生动地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他物来衬托该人物。
2、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2)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自然亲切,便于情感交流,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口吻叙述,可使小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
3、人物描写的作用
(1)外貌、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细节,表现某种品格。
4、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时间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情节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5、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和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
平叙:平行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平叙的方式: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代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7、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8、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所做的描写,环境描写的分类:
(1)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2)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9.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②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三、小说的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题的深刻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1.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1)通过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来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通过寓言形式形式,将人生地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中。
(3)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某一类)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四、小说的表达技巧
1.表达技巧的含义:指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达方法。
2.小说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下面五个方面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正侧面相结合。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双关、反问、反复、对偶、设问。(比比问问、反对夸人、借代双关)
(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反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用典等。
(4)结构特色:过渡、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
二、作者简介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三、内容介绍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四、基础学案---字音字形及词义
撂liào忸怩niǔní: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讷讷nè:形容说话迟钝。
踌躇chóuchú: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执拗niù:形容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磕磕绊绊kēkē-bànbàn: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
尴尬[gāngà]:指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也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讪讪shàn: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掂量diānliáng:指动作“掂”,即估计物品重量;也指“斟酌”,即思考事情可行性、话语深意等。
五、课堂检测案:
1.梳理小说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序幕:1946年,内战开始。
开端:团长派通讯员护送我前往包扎所。在路上,由于通讯员的羞涩,我对通讯员产生了兴趣。
发展:到包扎所后,“我”自告奋勇向老乡家借被子,也请通讯员帮忙动。但通讯员出师不利,还说老百姓封建。“我”知道可能是他借被子时说错了话,便叫他带“我”去看看。他带“我”到了那户老乡家。接待我们的是个长得很好看的年轻媳妇。
高潮:“我”替通讯员道歉,年轻媳妇却只是咬着嘴唇笑。经“我”说服,年轻媳妇抱出了被子交给我们。不久后,新媳妇也来包扎所帮忙。
结局:战斗打响了,半夜时担架队送来一个重伤员。这时,新媳妇和“我”发现那位重伤员正是小通讯员。
尾声:新媳妇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2.通读小说,分析小说中的小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特征。用了哪些手法?
新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
小通讯员——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
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3.通过对小说人物及情节的把握来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分析标题的含义)
(1)找出小说中描写“百合花”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三处描写,“借被”、“献被”的过程中凸现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在“盖被”中赞美小通讯员的心灵纯洁美好就像是一朵洁白无暇的百合花。
(2)深入思考,作者还赋予了百合花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4、小说用第几人称展开叙述的?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称,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5、概括小说的主旨
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在某地前线包扎所,我、小战士和新媳妇之间的故事,写出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的呼唤。小说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
5、探究案:
1、请分析小说中“我”的人物形象,哪些句子能体现我的性格特征?
具有革命斗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成熟的革命女战士。
2.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用感情词语归纳“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情节结构简单,但又有很强的节奏感。笔调起伏跌宕,耐人寻味。《百合花》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
生气--兴趣---爱上--留恋--担心--崇敬
3.小说表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
表现了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语言风格。《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
4、这是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小说,你认为小说在抒情上有何特色?
这篇小说并不是空洞地扇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来抒发细腻的情感,真切感人。《百合花》里新媳妇在已牺牲的通讯员衣服上留下的绵绵针脚、铺在通讯员棺材里的崭新的百合花被,都引出了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处理这些题材时信手拈来的才能,作品的构思相当精巧。
5、讨论: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娘、新媳妇,有何妙处?
①突出“新”字,更易于体现女性之美,进而以之衬托年轻通讯员的高大形象。
②能够突出那条白百合花被子的新与珍贵,更能表现她对革命的支持与对烈士的关爱,从而凸显其心灵之美。
③能为借被子、给伤员擦拭污泥血迹等情节提供心理依据,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④更易于表现借被之难与帮忙之羞涩,从而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感情的圣洁美好,突出小说的主旨。
六、达标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2、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①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