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章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3-25 19:5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 三角形复习课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加深对重要结论来龙去脉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
2、加强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滲透“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掌握本章基本知识以及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推理能力的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一题多解。
教学方法: 复习、分析、练习、总结。
教学过程:
活动1:三角形定义: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
例1、三角形个数的确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基本概念,探索三角形个数确定的基本规律:不重不漏、有顺序规律。
典型例题分析:
(1)抓边定形
△OAB、△OAC、△OAD、△OAE、△OAF、△OBC、△OBD、△OBE、△OBF、△OCD、△OCE、△OCF、△ODE、△ODF、△OEF、
5+4+3+2+1=10
(2)单独成形,合二为一
△ADF、△DFG、△DGE、△GEC、△CEB、
△ADG、△AGE、△AEC、△ABC、
5+4=9
活动2: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2、用7根火柴棒首尾顺次连接成一个三角形,摆成不同三角形的个数
学生回顾三边关系内容及推理过程,教师点拨,典型例题分析。
本题利用火柴棒周长较新颖的考查了三边关系,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分情况讨论。
活动3: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的性质
教师引导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学生回顾并用多种方法来证明。
例3、如图所示,∠B=45°,∠A=30°,∠C=25°,
求∠ADC的度数
学生分组讨论此题的做法,教师对每组进行指导,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求,派小组代表进行讲解。通过一题多解,加强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
活动4: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
让学生先复习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师引导学生给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3种证明方法,并让学生简述多边形外角和的推理过程。
例4、如图所示:求∠A+∠B+∠C+∠D+∠E+∠F+∠G的度数
典型例题分析:再次感受通过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滲透转化思想,化未知为已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活动5:小结
学生谈谈知识点和数学思想及数学能力方面的收获,教师做补充。
当堂检测:
1、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cm,6cm,8cm,13cm,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_____个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第三边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它的一个底角等于_______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 2,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
5、如果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那么每个外角相等于________
作业:练习册中的单元测试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