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2课《五柳先生传》超级精美精品资料包(名篇精品系列)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2课《五柳先生传》超级精美精品资料包(名篇精品系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5 19:57:4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桃花源记》。
师: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文章?
生:《归园田居》。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好吗?记不起来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屏幕。
(师生齐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为。)
师: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优美的田园中劳动,那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么,陶渊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108页,听老师把课文诵读一遍。听的同时注意看一看,从字、词、句到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师配乐背诵课文,电脑映示)
师:通过听读文章,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发现,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时发现一个问
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那为什么还要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生:他是隐士,写上了名字就不是隐士了。
生:怕写上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带来麻烦。可能是怕文字狱。
师: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狱吧。孟子曾经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要深入的
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渊
明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名门望族世袭高位,而有志之士却不能做官。
师:你的学识可真渊博!晋末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了极端,可以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陶渊
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其目的是什么呢?谁来为刚才的那位同学解答一下?
生:这样说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行列之外,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以此来反抗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什么又说读得不认真呢?
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师:这可算得上是上乘读书法哩,我们为它注册个商标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读书法”吧。
师:那你能不能为同学介绍一下这种读书方法呢?
生:拿过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暂时绕过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决。
师: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课下可别忘了注册哟。(生笑)
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愿为他解释一下?
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
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
部种上糯米,知道为什么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却
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
糯米。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众生笑)
生:“造饮辄尽”是什么意思?
(师介绍猜读法: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请学生组词并解释。造:造访,到。辄:浅尝辄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适时讲授翻译方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引导学生直译一遍,再意译一遍。生直译为:不曾挂心离开或是离下。生意译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生通译一篇课文。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
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呢?(一生复述)
师:有人说,陶渊明的文章都达到了“入画”的效果,如果说我们刚才背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中分别描绘了一幅风景画,那么,你觉得《五柳先生传》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生:风格画、人物画、肖像画、自画像……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又是怎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写了自已的生活。“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写了自己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写了自己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
生: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别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句子连起来,第一部分的内容你就能背诵下来了。这就个线索就好比是一条藤,再加上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就是瓜了,就叫做顺藤摸瓜背诵法吧。同学们能不能找几个可以
帮助你记忆的词语?
生:课文中有很多个“不”。
生:一共有九个“不”。
师: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背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其实,陶渊明也并非天生的隐士,他从小便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岁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芝麻官,不仅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间因为他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陶渊明在做彭泽县县令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辞官归不干了。
师:一纸痛快淋漓的《归去来兮辞》,使官场里少了一个畏琐的小人物,而诗坛上却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笔,一扫
六朝浮华的陋习,开一代田园诗风。陶渊明一生著作颇丰,仅《饮酒诗》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下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电脑映示)那种恬谈的、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安然自乐的心境囊括其中。不仅如此,陶渊明对待生死也非常看得开,他甚至在死前两个月还为自己写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电脑映示)诗中描绘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出殡的季节、坟地的环境有以及入葬后亲人的反映和自己灵魂的归所。面对死亡,他能如此超脱。那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课文呢?
生:恬谈的、与世无争的、心无杂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师:对。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渊明是如何安然自乐,心无杂念,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笔下的国文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学生自评。)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说自己是黔娄一类的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师:你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生讲解意思。)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看注释知道的。(生笑)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释,如果注释上没有,就要查资料或者是查工具书,这就是人
们所说的“立体读书法。”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运用这种好的读书方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我们也有所了解,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陶渊明生活简朴,不慕荣利。
生:他态度随和,性情平静,与世无争,就像是出家人一样。
生:我觉得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现实作斗争,而是选择了逃避,他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地,“我觉得”这种回答很好,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同学想反驳他?
生:我觉得陶渊明归隐后,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可以让整天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耻。生:可是他面对贫困的生活却不去改变,还是安然自乐,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
生:他虽然归隐了田园,却不能真正的脱离社会,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罢了。
生:你们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闪光点呢?如果他不归于田园,如果他不与世无争,就不会 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你们还读什么?还欣赏什么呢?还评价什么呢?
师:真是“口锋如刀”啊,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评价了五柳先生。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陶渊明不 满于当时的政治和当时的社会,他要逃避的是官场,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记诵、品评、领会要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积累。积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语。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积累的内容有哪些?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为什么要积累它?
生:我要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乐事,读书可以使我精神愉悦。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要像陶渊明那样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渊洒一点。
生:不慕荣利。我要用这种话勉励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闲静少言,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气质。
生:我想积累黔娄之妻、不为五斗米折腰、箪瓢屡空。这些典故,我想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用得着。
师: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积累的方法给大家,叫卡片读书法。(电脑映示)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分类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张。我们可以用此法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大家在课下把自己想要积累的内容做成读书卡片,注意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项目、编号、类别、题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时间等。大小要适当,便于收藏。下面让老师来小结一下: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
(师生在配乐背诵中下课。)
[评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塞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赵磊老师的这堂课,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是贯之以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读的方法(知人论世读书法,入情入境读书法,立体读书法)、译的方法(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猜读法)、背的方法(重点词语背诵法,线索背诵法)、积累的方法(卡片读书法),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
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一种亲和力,散发着一种感染力,师生在积极、友好的交流中,质疑、探讨、辩论、创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由课堂的主角变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热情的鼓励学生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独待的看法。
从学生“口锋如刀”的争辩中,从学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从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生机勃勃,学生的思维在交锋中已迸射出闪亮的火花。师生在对文本进行二度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方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种批叛的思维,一种人格的影响,这才是最可珍贵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柳先生传》赏析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志趣。
  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不过,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 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呢?没写。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个志趣——饮酒。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平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这是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他实际上是有痛苦的,但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当中得到解脱。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二百多字,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2.《五柳先生传》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自主预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 )②辄( )③吝( )④褐( ⑤箪( )
⑥汲( )⑦戚( )⑧欤( )⑨觞( )⑩俦(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 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①因以为号焉
②每有会意
③造饮辄醉
4.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①“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②“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5.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这篇文章,并写在下面。
6.我的疑难:
[文本研讨]
活动一 诵读课文 走近五柳先生
7.作者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8.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9.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和志趣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活动二 品读课文 鉴赏特色语言
10. 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
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活动三 延读课文 放飞想象
11. 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
发挥想象,过把“导演”瘾,拍一部“戏说二十一世纪的五柳先生”。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
朱买臣传(节选)
圈点批注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③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经⑨死。买臣乞⑩其夫钱,令葬。
[注释]①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 ②戴:同“载”。③数:屡次。呕:同“讴”,唱。④疾歌:大声歌唱。⑤女:同“汝”。 ⑥听:听凭。 ⑦治道:整修道路。⑧食:同“饲”。⑨自经:上吊。⑩乞:给予。
读后心语
◎考场佳作
在陶渊明的引领下
月色中,南山下,草木间,一位身着蓑衣的农人荷着锄头在小道上放歌回家。
夜,如此静谧;人,如此安详;意境,如此和谐。这就是陶渊明,他用行动诠释着心中对田园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
“菊,花之隐逸者也。”
陶渊明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准备以自己卓越的才能为国家出一份力,但官场黑暗,尔虞我诈,他不愿同流合污,毅然弃官归隐,投向自己向往的田园,过上隐逸者的生活。也许无高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他却内心平静,坦然处之,这种精神,缘于他对自然、对田园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我学会了取舍,更学会了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归隐田园,过着村夫野老的生活。在南山下种豆,早晨迎着朝阳去田间锄草,傍晚在月光下,踏着夕露放歌回家;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感受飞鸟结伴归巢的乐趣。那种锄草时的畅快,观赏南山时的闲适,饮酒时的忘我,缘于他对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的追求,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我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自然风光的美好。
(三)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陶渊明虽然闲适地生活在田园之中,但他无法忘记人民的疾苦和现实社会的黑暗;可是他无法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于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而宁静淳朴”的理想社会,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这就是世外桃源。它已成为中华人民天上人间理想境界的代名词。
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系祖国,心系人民。陶渊明的身影慢慢地淡去了,但他的精神魅力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引领我去执著追求,感受美好,心系民族……
读有所得
[相关链接]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反思评价]
22.五柳先生传
1.①shì ②zhé ③lìn ④hè ⑤dān ⑥jí ⑦chóu ⑧yú ⑨shāng ⑩chóu
2.①领会书中的意思 ②于是,就 ③空荡,空寂 ④高兴的样子 ⑤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①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 ②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 ③古义:到、往,今义:制造
4.①宅边有五柳树 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③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⑤不汲汲于富贵
5.略
6.略
7.“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生活态度。
8.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9. 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隐者风范)
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的志趣主要表现在: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好读书,不求甚解——(书中求乐) 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 )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10.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恬淡自足。“不求甚解”——胸襟开阔,意存高远。“不蔽风日”、“家贫不能常得”——开朗乐观。“曾不吝情去留”——耿直率真。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11.我想啊,五柳先生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种柳树。(生笑)并运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耐高温抗高寒的柳树新品种,种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一直《种树种到联合国》(本册书课文名)被授予“环保卫士”的光荣称号。在国内同袁隆平一样享受国务院津贴,并建起豪华别墅,再也不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破屋了,而且他同孔子、愚公等人被评“中国十大杰出老年”,真是名利双收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柳先生传》实用笔记
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都是名篇。传,传记。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二、主题思想:
文章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从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
三、重点理解:
1、性格、志趣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隐者心境 好读书,不求甚解-----书中求乐
性嗜酒,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环堵萧墙……晏如也-------安贫乐道
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2、人物形象分析
(1)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自娱
(3)形象: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4)精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3、句式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突出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不求甚解:现用来批评读书粗枝大叶,不求深入理解
5、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6、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毫不客气的喝酒,而且一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缛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高风亮节之人。
7、段意及表达方式
1段:“传”介绍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状况 (记叙)
2段:“赞”对五柳先生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议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上文中的“先生”指的是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号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____________ 辄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的字。
(1)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_ (2)环堵萧然__________
(3)期在必醉__________ (4)短褐穿结__________
4.对下列句子里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
B.因以为号焉(因:因此)
C.既醉而退(既:已经)
D.以此自终(以:用)
5.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6.将下面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7.说说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8.怎样正确地评价他的居住习惯和生活细节?
参考答案
五柳先生传
1.东晋 陶渊明(或陶潜) 五柳先生
2.shì zhé
3.(1)有人 (2)墙 (3)希望 (4)破、坏
4.B 5.B
6.(1)平时悠闲平静少说话,不去追求名利。
(2)心中便忘记了得失,用这种生活态度过自己的一生。
7.他是一个淡泊名利、放荡不羁、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8.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思想值得学习,但他消极避世,放浪形骸的行为并不值得效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柳先生传》阅读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
⑴根据原文把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 。
⑵本文是作者 (人名)假托“五柳先生”写的一篇传记,他是 (朝代)诗人。(1分)
⑶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2分)
①造饮辄尽 造: ②性嗜酒 嗜:
③晏如也 晏如: ④环堵萧然 堵:
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⑸文中的五柳先生有哪些爱好?(1分)
答: 、 、 。
⑹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4分)
答案:
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⑵ 陶渊明 东晋
⑶造:往,到。 嗜:特别爱好 晏如:安然自得的样子 堵:屋墙
⑷ 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②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⑸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写文章)。
⑹ “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乐趣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直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写出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写出了他的自得其乐、淡泊名利;这些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处于贫困却悠闲子适的隐士形象。(答出: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率真自然、自得其乐几个要点,答出一点给1分)
命题思路:直面考点,夯实知识点,让学生从文学常识的积累,到重点实词的掌握,到能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几方面来学习文言文,并能理解文章主旨的现实意义。
知识点:1.词类活用 2.重点实词 3.疏通文意
能力点:1.理解概括文章的内容 2.把握文章主旨 3.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 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整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4张PPT)
《五柳先生传》说课
提 纲
说教材(课文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学生
说教学过程(问题设计、作业布置)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说教材——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 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说教材——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 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说教法学法
教法:(1)这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探究法,
讨论──点拨法。
(2) 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音频范读、多媒体展示等。
学法:诵读、讨论法 
说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难点。甚至要求学生能够提前背诵课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说教学过程
(1)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补充相关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字、词、句的含义。
(3)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基础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做到及时反馈。
(4) 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媒体出示这几个问题:
问题设计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⑴ 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 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
⑴ 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⑵ 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
1、为什么他读书时“不求甚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现在还需要这种方法吗?他性嗜酒是优点吗?
2、现在社会还需要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吗?我们中学生应该向他学习那些精神?
3、还有哪些古人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用诗句与原话回答。
课堂拓展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小结及主旨
1、语言特色: 
⑴ 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⑵ 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教育学要求作业要少而精 ,有启发性。因此本课作业定为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说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处于贫困却悠闲
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 (人格高洁)
常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柳先生传》导读
探究·提示
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淡泊(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随性(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洒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安贫乐道(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五柳先生实有其人吗?他和陶渊明有什么关联?
[点拨]五柳先生并非实有其人。《五柳先生传》应该是陶渊明模仿传记写的一篇反映个人生活理想的散文。文章主要在于表现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所以他并没有介绍五柳先生的具体事迹,而是重点介绍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状态。应该说,五柳先生的生活基本是陶渊明生活的反映。
拓展·提升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布,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节选自《说苑》)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2.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1)
(2)
(3)
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
2.在教师的点拨下探究五柳先生的形象,启发思维。
3.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2.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进入课本,看个究竟。
二、进入文本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2.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隐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3.品读探究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意思。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课文
二、悟读升华
1.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
2.假如你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
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三、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三百篇”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学期所学的哪一句诗曾提到过它?
2.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思想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是怎样的?
(课后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日记。)
四、作业
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左右能体现个性,抒发感情的自传 。要求把“不戚戚于_________,不汲汲于_________ 。”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五、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好读书————适意
性嗜酒————陶情 安志守节
环堵萧然———乐道 不随流俗
常著文————娱志
【资料宝藏】
1.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2.古诗文中的“情操”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谢也。——《论语》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增广贤文》
宝贵不能淫,贫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子路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如冰之清,如玉之洁。——(三国)曹植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汉)桓宽
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唐)孟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3张PPT)
学习目标
二熟练背诵全文。
一体会本文写人的方法。
三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四从否定句的角度来赏析本文。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性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a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i)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eng)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xiao)然,不蔽风日;短褐(he)穿结,箪(dan)瓢(piao)屡空,晏(ya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an)娄(lou)之妻有言:“不戚(qi)戚于贫贱,不汲(ji)汲于富贵。”其言,兹(zi)若人之俦(chou)乎?衔(xian)觞(shang)赋(fu)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u)?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傍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何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与发财做官。”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以便喝酒以便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汲( )
俦( ) 觞( )
黔( ) 娄( )
shì
zhé
lìn

dān

chóu
shāng
qián
lóu
1、认准下列字的读音
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⑴亲旧( )知其如此
⑵期( )在必醉
⑶环堵( )萧然( )
⑷造( )饮辄( )尽
⑸因以为( )号
⑹晏如( )也
⑺每有会意( )
⑻以此自终( )
亲戚、朋友
期望、愿望

冷冷清清的样子
到、往
总是
“以之为”,把它作为
安然自若的样子
对书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过完自己的一生
五柳先生传
性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生活:
环堵萧然 晏如也
志趣
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整体感知:
陶渊明:人物性格:
闲静少语,不慕名利。
生活背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志趣爱好:
1、好读书 2、性嗜酒
3、常著文章自娱
精神面貌:
淡泊名利,独立特行;
率直自然,安贫乐道。
合作探究: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明确:它与作者的“不慕荣利”的性格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2.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明确: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明确: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4.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这种精神值得提倡吗?
明确:作者的生活状况是穷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5.何为“赞”?赞语中的哪句话和传文中的“不慕名利”相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明确:“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缀于传文之末,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用这一体式,进一步的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拓展文章的境界。
与赞文“不汲汲于富贵”相照应
6.全文哪些句子或短语中用到了“不”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句见课文
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拓展延伸:赏析陶渊明的《饮酒》
一、练习: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
给下列蓝色的字注音:
嗜( ) 辄( ) 吝( )褐( )
箪( ) 汲( ) 俦 ( )觞( )
二、解释下列蓝色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1、亦不详其姓字( )
2、因以为号焉 ( )
3、不求甚解 ( )
4、造饮辄尽 ( )
5、环堵萧然 ( )
6、箪瓢屡空,晏如也(  )
7、不戚戚于贫贱 ( )  
8、不汲汲与富贵 ( )
一、给下列蓝色的字注音:
嗜( shì ) 辄( zhé ) 吝( lìn )褐(hè )
箪( dān ) 汲( jí ) 俦 ( chóu )觞( shāng )
二、解释词句
1、详:详细的知道
翻译: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2、因:因而
翻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3、辄:全,都
翻译:他一来就要把酒全部喝光
4、萧:冷冷清清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
5、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翻译: 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6、戚戚:忧愁的样子
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
7、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翻译:如热衷于发财做官
三、写一写:
体会本文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手法,请写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绍一位你较熟悉的人。
(字数不必太多,抓住人物特点,介绍清楚即可
黎枫有着鲜明的个性。在课堂上,黎枫显得沉着、文静,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看书,静静地做练习,却从不多说一句与学习无关的话。“沉默是金”,她曾这么向人解释。
她在课外就判若两人了,这时候从她身上你绝找不到课堂上的黎枫的影子。她活泼、爽朗,会突然给身边的女同学来个意料不到的“恶作剧”而她在一旁笑痛肚皮又不让你觉得过分。她还弹得一手好吉他。她的吉他伴唱常常是女生宿舍里流淌的一串和谐优美、活泼轻快的旋律。
黎枫还有个最大的特点:能“侃”,但绝对不会是滔滔不绝地信口开河。有时候她前前后后只讲那么几句话,但她的话绝对使你听了心悦诚服。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五柳先生传》课后题及答案
一、背诵课文,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背诵,增加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等等。“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是开放性练习,没有统一答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二、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指书中的旨意。)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期,期望。)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三、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 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道拓展性练习,意在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沟通本课与学生以前读过的陶渊明诗作的联系。此题没有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有关陶渊明资料的能力。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又是一种口语表达的练习。
四、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这是一道要求学生动手写的练习。见“有关资料”中的“参考译文”。翻译的过程,事实上也是要求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过程。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手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同时也能认识到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的语言特点,从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