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24 17:1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首 页
课题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课时 2 授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知识 结构图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
二、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
2、听觉的形成
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
①近视的成因。 ②外界光线如何影响瞳孔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学情 分析 学习起点预测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学习困难预测
教学 具准备
教学用具
板书 设计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和视觉
外膜 二、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
1.眼球的结构
中膜
2、听觉的形成
内膜
2.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
3.近视及其预防
教学 反思 呈现
现象
归因
分析
改进
措施
教 案 续 页(第 课时)
步骤 教学流程 课堂调控
导入 请学生观看一段精彩足球比赛的视频,从中感受观众的兴奋与激动。然后,教师提问:观众席中的盲人会有如此兴奋与激动吗?这说明我们的哪种感官在发挥作用?引出课题:眼和视觉
或者是(情景模拟——我的眼睛生病了!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失明了。有一天,他问他的妈妈太阳是什么样的。妈妈说,太阳有一个金色的圆盘,圆盘外是红色的火焰。男孩问道:红色是什么样的呢?妈妈无语凝噎。是啊,红色是什么样的呢?不亲眼所见,靠别人的描述能清楚知道吗?
请问这个小男孩可能是因为哪些原因才这样的?)引出新课
由于讨论题涉及到物理中的一些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难以接受,所以,可以共同总结,也可以在研究完眼球的结构之后,给出一定的比喻,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眼球结构的同时,可以加上瞳孔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用手电筒做实验,体会瞳孔大小的变化。可以看课本中的图即猫瞳孔的变化来理解,或者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解释:为什么我们白天进电影院的时,眼睛看不清,过一会儿又慢慢看清楚了?这一过程中瞳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简单的点评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一、眼球的结构和瞳孔的变化
人有80%的信息来自眼睛,因此,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想解决此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眼球的结构。
教师分发眼球的结构模型,学生对照模型再次认识眼球的结构,学会卸和组装模型,说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视觉的形成
提出问题: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是在视网膜上吗?用《还珠格格》中紫薇失明的片段来解释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用flash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其过程。
耳和听觉
出示耳的结构模型或挂图,对照课本完成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晕车”等现象来理解半规管的功能等。
思考:听觉最终的形成部位在哪里?
噪音的危害
在学完了听觉形成后,我们认识到了听觉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保护耳?噪音有哪些危害?

学生对照课本图讨论,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同时教师板书演示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和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对照示意图总结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总结视觉的形成
从中探究出近视和远视的形成。
我们来分析如何纠正近视和远视,做到“三要”“四不要”。
四人为一组完成课本93页的讨论题。
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其他实例(2~3个),从中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引出耳的结构。
根据模型或挂图了解耳的结构,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地理解了听觉形成的过程,因为学生有了视觉形成的过程基础,对听觉的形成应该比较容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学生讨论此问题,从中总结出生活中应该注意问题。让学生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生思考:人的感觉器官还有哪些?你能举出例子吗?
教学
拓展
[拓展延伸、关注社会]——我的眼睛要爱护啊!
1.设计活动:请围绕“爱眼日” (6月6日)联系实际,设计一份倡议书或宣传标语或会徽等,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帮助大家树立良好的用眼习惯,要求主题突出,形式不限,可以课后完成。
2.爱心行动: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对于我们这些能用眼睛去感知世界的人来说,盲人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请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走访社区中的盲人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尽自己所能关心和帮助他们。

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魅力和重要,体验关爱生命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带着热情,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加深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树立学生的健康意识。
总结
提升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1、调查中学生近视眼发病率,学生抒发感想
2、凯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的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又该如何对待聋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
课堂
练习
设计
1?左图显示无障碍通道,盲人有优先通过的权力。无障碍通道为盲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和保障。右图显示电视节目中的手语栏目,可帮助聋人看懂电视画面,感知有关的信息。
2?有的人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角膜与晶状体的凸度过小,致使光线到达视网膜时,没有聚成焦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叫做远视。矫正的方法是佩戴适合的凸透镜,使光线正好成像于视网膜上。
3?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巩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等部位受损,都可能导致失明。

作业
设计 必
做 课后练习
《学习目标检测》我来填,我来选,我来看

做 《学习目标检测》我来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