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一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2、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将亲族、功臣等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据此可知( )
A. 儒学文化被广泛传播 B. 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
C. 分封制旨在以藩屏周 D. 中原是周文化发源地
3、《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
A. 武王克商 B. 平王东迁
C. 王室衰微 D. 诸侯争霸
4、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A. 重农抑商 B. 实行什伍连坐
C. 奖励耕织 D. 按军功授爵
5、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得益于( )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6、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 农民起义夺权 B.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 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 外戚夺取政权
7、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促使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黄巾起义 B. 玄武门之变
C. 陈桥兵变 D. 安史之乱
8、“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是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的( )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9、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 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 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 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10、下图皇帝进行的社会变革的中心是( )
A. 加强军事 B. 整顿财政
C. 整顿吏治 D. 奖励垦荒
11、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A. 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B. 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C. 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D. 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12、如下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3、清朝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所示机构产生的影响是( )
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B.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 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D. 国事均由军机处决策
14、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情,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由此可以看出( )
A. 明廷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B. 明廷一度实行开禁政策
C. 明朝商业繁荣 D. 明朝对外贸易发达
15、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先后输入了“李鸿章”“自强”“求富”“江南制造总局”等关键词。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甲午中日战争
16、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见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17、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事迹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亚历山大的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18、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经常居住的地区;现在要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克利斯提尼的这一举措( )
A.推动了雅典民主进程 B.扩大了雅典公民范围
C.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D.依据财产来划分地域
19、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已具备了( )
A. 宗教动力 B. 社会根源
C. 客观条件 D. 交通条件
20、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欧洲和非洲人口迁移
C. 美洲物种交流 D. 白银流入中国
21、16世纪,印第安人在给被征去矿山劳动的亲人送行时,就预先为他们举行送葬的仪式,据此可推知( )
A.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B.当时矿山劳动时间太长
C.印第安人多被折磨致死 D.本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
22、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并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
A. 但丁 B. 苏格拉底
C. 达·芬奇 D. 彼特拉克
23、认为财产的私有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并在其所著《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的是( )
A. 伏尔泰 B. 卢梭
C. 孟德斯鸠 D. 康德
24、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由此可知,“光荣”的本质是( )
A. 一次不流血的革命 B. 实现了“王在法下”
C. 形成“双王共治”的局面 D. 终结了君主专制
25、“这场革命不是反对路易十六,而是反对令这个民族深恶痛绝的专制政府原则。”其意味着( )
A. 对暴君的仇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征
B. 处死国王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
C. 推翻暴政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共同愿望
D. 消灭专制等级制度追求民主是革命的目标
26、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7、下面是1801年和1841年英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占其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了( )
A. 工业革命激化了工农矛盾
B. 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
C. 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D. 英国已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28、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29、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30、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都严重匮乏
B.英国的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
C.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D.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调动了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前提。
依据材料一,指出图片反映的三件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基础的内容。(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一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4分)
概括材料二与材料三所述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3)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所述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半岛,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文学、艺术作品中已反映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色彩,如但丁在《新生》和《神曲》中“赞扬自由理性,要求人类思想解放,主张追求知识,吸收古典文化,宽待异教”等。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于德国,当时德国的农业、工业、商业都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德国宗教改革旨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拯救人的钥匙不操纵在教会手中,而掌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获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因而人的毕生追求也就成了人生希望之所在。”
——摘编自杨凤霞《浅析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德国的宗教改革》
材料二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人和积极活动者绝大多数都是投入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者。他们的宗教观直接影响着宗教改革的性质和进程。人文主义宗教观的主要特征是:(一)反对愚昧无知,反对盲目崇拜,提倡知识学问,提倡理性思考;(二)大胆怀疑教会的传统神学,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三)强调人的个性和思想解放,观察问题角度的多样化;(四)加强学术研究,了解周围世界,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摘编自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与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的相似背景,以及二者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指出二者在思想上所起的共同作用。(6分)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参考答案
1——5 DCCDC 6——10 DDDCB
11——15 DCBBA 16——20 CDABA
21——25 ADBBD 26——30 CCBAD
31.(1)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3分)
联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根本前提;五四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5分,一点2分,三点5分,沾边酌情给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分,沾边酌情给分)
32、(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4分,一点2分)
(2)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实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直接动力是获取利润。(6分,一点2分,沾边酌情给分)
(3)内在联系:印度传统棉纺织业的破产以及英国对印度市场的占领,说明印度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4分,沾边酌情给分)
33、(1)背景: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没有形成统一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两国都有新兴资产阶级对新思想和新文化的需求。(4分,任答两点即可得分)
共同之处:反封建、反天主教会;提倡思想自由;颂扬人的价值。(2分,一点1分)
(2)关系:二者互相促进,文艺复兴促使宗教改革最先在德国发生。宗教改革推动了文艺复兴核心思想的广泛传播(2分,一点1分,沾边酌情给分)
作用:削弱了天主教封建神学统治;促进解放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4分,每点2分,沾边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