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
【 课 题 】 水迹像什么
【 课 型 】 绘画 【 教 材 】 上教
【 班 级 】 一年级 【 课 时 】 1
【教材分析】
本课着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普通现象所蕴含的乐趣,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水迹流动变化的效果,随形想象有趣的形象,根据水迹大胆联想,创意添加出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构思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表现欲望强而大胆,启发他们对水迹的想象、添画,大胆联想创意添加出有趣的故事,培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改变水迹形状的各种方法并对水迹进行多角度联想,能根据水迹产生的形状,添加成画。
过程与方法:在玩水迹的过程中,尝试用晃、抹、吹等方法变化水迹的形状。经过讨论、联想、欣赏、讨论、观察后,把水迹添加成一幅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水迹因形联想的活动中,体验想象的乐趣,在交流和欣赏中,养成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乐于倾听他人意见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水迹的形状特征,想象成有趣的事物。
教学难点:运用一定方法有意识的控制水迹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请学生说说各自评画的标准,。
2. 教师介绍大师的评画标准,解释什么叫意象画。
修改方案:老师提出,老师的画纸上泼上了彩色的水迹,老师觉得这些水迹很漂亮,你们看着这水迹的样子想什么?能不能帮老师把这片水迹变成画,让这张纸变费为宝?
修改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入老师设定的情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3. 出示课题:水迹象什么?
修改方案:只要你留心,这些不经意间的水迹也能变成漂亮的画,今天我们就来利用水迹制作一幅漂亮的画。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身边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通过联想和巧妙的设计,都能进行美化变成有趣的作品。培养学生留意身边事物的意识。
二、 新授
1. 试纸性,了解纸的特点。
1) 在不同纸上倒入一小滴水迹。
2) 观察水迹的变化
3) 根据水迹的外形特征发挥想象
启发学生观察联想,不同纸质上的水迹效果适合表现那些事物。例如宣纸晕染开的效果像动物毛茸茸的皮毛等。
2. 尝试方法,利用水迹作画。
1) 看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水迹变成树?
2) 老师用的什么性质的纸?
3) 墨水不足时老师是怎么添加的?
4) 选择一种材质的纸,尝试用独特的办法变化水迹造型。
让学生尝试不同方法改变水迹:晃、抹、擦……
3. 转动画面,说说不同角度的水迹象什么?
4. 交流多角度联想的事物,并介绍各自的方法
三、 作业
1. 欣赏中外大师的作品和同龄人作品。
2. 想想怎样使水迹变成画
3. 教师适当演示,并请学生为画起名
4. 出示作业要求:
1) 适当添加,完成一张意象画。
2) 给画起一个符合画意的名字
3) 装裱成明信片
四、 评论
1. 互赠作品
2. 说说各自收到的礼物----明信片喜欢之处
3. 说说自己赠送的明信片最独特的地方。
4. 师围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业效果阐述
5. 拓展中国泼墨山水
【课后反思】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