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江西省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试题猜想?语文试题卷(五)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丘壑(hè)
缈远
自惭形秽(suì)
望眼欲穿
B.诡谲(jué)
抖擞
目不窥园(kuī)
重峦叠嶂
C.囫囵(hū)
狭隘
气冲斗牛(dǒu)
潜兹暗长
D.褶皱(zhě)
丰润
顿开茅塞(sāi)
奈人寻味
B
渺
huì
hú
滋
sè
耐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待家人,把和颜悦色的态度给家人,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教养。
B.当年战战兢兢的网上购物,已成为现在不少人日常生活方式之一。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因为平时他对身体出现的一些小毛病不以为然,最终酿成了这场重病。
D
【解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于是否要继续出台经济刺激的问题,有关负责人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能构成一幅好画。
C.各地要求青少年应提高体育爱好,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D.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国外游,我们都要养成讲文明,特别是讲卫生,懂礼仪。
A
B.
用词不当,把“能构成”改为“是”;
C.
搭配不当,把“爱好”改为“水平”;
D.
缺宾语,句末加
“的习惯”。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习掌握改革发展中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需要学会“钻”的办法,在悉心钻研中把观点搞清楚,把原理弄明白,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②为学者,当戒学而不深。
③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善于“攻书”才能融会贯通,是很有道理的。
④所谓学而不深,就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掌握了精髓和真谛。
⑤要克服这种自满的情绪,需要发扬“攻书”的精神,就是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书中去。
A.①③②④⑤
B.②④⑤①③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①③
B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江西是个好地方”,朋友,请到江西来吧。这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例如,匡庐风光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会给你注入豪迈的力量,滕王高阁与“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
,井冈翠竹与“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风度会为你增添沉着的魅力。
A.会让你大开眼界
反省会让你领悟人生的意义
B.会让你受益匪浅
反省会让你领悟人生的意义
C.会让你受益匪浅
疑问会让你提升生命的价值
D.会让你大开眼界
疑问会让你提升生命的价值
B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②分残漏③,孤灯落碎花④。
二年随骠骑⑤,辛苦向天涯。
【注释】①赊:遥远。②角:军营中的号角。③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④花:灯花。⑤骠(piāo)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诗人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时空落笔,“三更”是指时间之晚,“万里”是指诗人离家之远。
B.颔联“寒”字一语双关,既传达了气候寒冷,也抒发了感情孤寂凄凉。
C.这首诗语深情重,质朴凝练,是怀乡诗中的佳作。
D.本诗和《蒹葭》一样,都写了环境的凄苦冷寂,目的是渲染诗人内心的绝望。
D
【解析】《蒹葭》用景物起兴,引出追求"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感。本诗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
7.请分析颈联“晓角”和“孤灯”这两个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晓角”和“孤灯”这两个意象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体现了诗人因思家而整夜无法彻底入眠的孤单情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10分)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②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栽,犹仍五季③余习。锼刻骈偶④,淟涊⑤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⑥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カ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欧阳修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⑧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形似芦苇的植物。②嶷(yí)然:形容年幼聪慧。③五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④锼刻骈偶:刻意修饰文辞,一味追求对偶。⑤淟涊(
tiǎn
niǎn):污浊。这里指五代以来的文风绮丽污浊。⑥论卑:文章观点见识浅陋。⑦立说于左:加上自己的跋语。在书画、文集等后的题词称为“跋语”。⑧法严:笔法严谨。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且(
)
(2)咸(
)
(3)约(
)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2)
识者以为知言。
将近
都
简约,简练
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一过目就能背通(出来)。
有见识的人认为(苏轼)这句话很有道理(见地)。
10.短文中,欧阳修研习韩愈遗稿的表现体现了他哪两方面的特点?而苏轼的评价又体现了欧阳修哪方面的特点呢?(3分)
第一问:欧阳修研习韩愈遗稿的表现体现了他勤学和胸怀大志的特点。
第二问:苏轼对欧阳修的评价则体现了欧阳修在文学上成就卓著的特点。
(三)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5)道元《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17分)
生命的力量
邓有林
①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是在华山看日出。夜里12点开始爬山,沿途喝掉4瓶矿泉水,甩开了一拨又一拨因为疲惫而停滞不前或因为恐惧无功而返的游客,4点左右,我登上了东峰顶端的鹰嘴崖。
②高处不胜寒,山风在这辽阔的天地间肆意撩拨,七月的季节一路跋涉,到了这里俨然成了严冬。游客裹紧棉衣挤在一起,或坐,或卧,或将脑袋探出帐篷翘首以盼。昏昏欲睡之际,有人扯着嗓门喊了一声:太阳出来了。瞬间,人们的喧闹便叫醒了这山中熟睡的生命。
③俯身,云海慵懒地团团簇拥。渐渐地,远处的云海泛起红光,丝丝缕缕开始迅速地游走,那红光之下,似乎有一个生命正在拨开层层细纱,有人像是為正在生产的妻子鼓劲,喊了一声加油,人们一阵哄笑。山中的鸟儿也叫了起来,又一阵风吹过云海,那红光更亮了,转眼太阳的轮廓也清晰了起来,并不大,也并不刺眼,更没有那种喷薄而出的豪迈,倒像是一个初生的婴儿,它抖动着
突出重围,调皮地憋足了劲一点点地向上探。越来越亮,越来越稳,它开始向上奔跑,热血跟着沸腾起来,很快,夜色被彻底撕碎,冷气被迅速蒸腾,晨光铺洒开来,暖意拔地而起。
④万物仰视,向阳而生。生命蓬勃的力量竞相绽放,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种子冲破土壤,枯枝吐出嫩芽,生命的律动跳跃起来,跨过山,越过海,于无声处激昂,在喧嚣中优雅,从前往后,不绝于耳。
⑤非洲撒哈拉沙漠有一个叫杜滋的村落,白天最高温度42℃。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却生存着一种世界上最奇异的生物——杜滋肺鱼,它们能够通过长时间的休眠和永不放弃的自我解救,在长时间缺水、缺食的情况下存活下来。
⑥这其中有一条叫黑玛的肺鱼,农夫在挖掘河床时将它从淤泥里挖了出来,并挤干了它肺囊中的水份解渴,随后将它随意地丢在了河岸上,阳光的曝晒让它生命垂危。可命运并不可怜它,反而变本加厉。农夫在搭建房屋时,又无意中将它打进了泥坯中,泥坯风干,它被垒进了墙里。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只是依靠肺囊中仅存的一点点水维持生命,它进入了休眠状态。半年后,雨季来临,雨水冲刷墙面,黑玛被湿气唤醒,体力衰竭的它拼命吸收着水气和养分。如是循环,黑玛在四年后还依然活着。
⑦我没见过这条叫黑玛的肺鱼,但我曾养过一盆芦荟,它和黑玛一样让我赞叹生命的强悍。那是我大学刚毕业的日子,为了备战公务员考试,我找了一份油库管理员的工作,地点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沟。父亲怕我闲暇无聊便送了我一盆芦荟,我一直认为芦荟是娇气的,为它浇水、松土,好生照料地伺候着它,直到我离开那个地方来到北京,我把它遗忘在了那个屋里。再想起时,已是7个月后,我原以为它已经干枯死了,我告诉父亲,父亲当天就去看了。他告诉我,芦荟没死,只是盆里的泥土结成硬块,芦荟根部一截的叶子已经蜷缩焦黄,但往上却还有九片绿叶,有些还是新长出来的,很是羸弱。后来回家再见到这株芦荟时,它竟稀罕地开出了两朵淡黄的小花,父亲已经给它换了一个大点的花盆,我抚摸着它厚实的墨绿的叶片,心头暖流涌动。
⑧生命是渺小脆弱的,但这渺小脆弱却总能让人心生敬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草的根还埋在土壤里,它就能拼命汲取营养,它把根不断地向下扎,生命就不断地向上长。它承受了生命之轻,也便有了生命之重;它能被打败的是肉体,但永远不败的是灵魂。
⑨秋后的一个雨夜,老家的鸡舍前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饥肠辘辘的黄鼠狼,双眼冒着绿光,雨水无法冲淡食物对它的诱惑,泥泞也无法阻断它猎食的渴望。
它奋力撕开了搭在铁笼上的油纸,死亡的气息便迅速在鸡舍里弥漫开来。鸡群躁动了,一只魔爪伸了进来,像扼住命运的喉咙,它死死地抓住了一只鸡的脚,一场关乎生死的拔河开始了。明显黄鼠狼更胜一筹,但铁笼的缝隙太小,黄鼠狼左拉右抓也无法将鸡完全拽出来,可它又不能放弃这眼前的食物,放弃它就可能饿死。愤怒让它发狂,它死死地咬住鸡腿,前爪撑着铁笼,后爪蹬着地面用力撕扯。疼痛与流血在死亡面前已微不足道,求生的欲望燃起斗志,鸡扑扇着翅膀向后挣脱的同时,劈头盖脸一通乱啄。终于,黄鼠狼受不了了,精疲力竭的它哼哼着使出最后的力气,牙齿陷进骨头,扯下一条鸡腿,仓惶而逃。
⑩这只鸡活了下来。起初的几天,后怕和悲怆占据了它的内心,它不吃不喝耷拉着眼睛窝着一动也不动;一周过后,它开始匍匐着拖着仅剩的一只腿爬出了鸡舍;半个月后,它站了起来,金鸡独立地站在柴垛前,一声长鸣后,翅膀鼓起尘土跳上了柴垛,依然金鸡独立地站着,断腿之下凸出森森白骨,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威猛。墨羽白尾,火红的鸡冠,像斗士一样,它看着我,目光炯炯无所畏惧。
⑾生命的力量远不止此。戛洛山的伤心崖前,老斑羚用身体搭起了新生的桥,年轻的斑羚踏着老斑羚腾空跃起,一个生命如流星般坠落,另一个生命得以延续。把死亡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别人,于是,在那条绚烂的生命之桥的另一端,万物生生不息,文明不断崛起。(节选自《美文》2020年第2期)
12.概述第⑤~⑩段中的肺鱼黑玛、芦荟和老家的那只鸡是如何体现“生命的力量”的?(6分)
肺鱼黑玛:被农夫挤干了肺囊中的水分,打进了泥坯中,垒进墙里后,仍然靠顽强的生命力活了四年。
芦荟:被遗忘在一个屋里无人照料,七个月后仍然有绿叶,新生了几片绿叶,后来竟开出两朵淡黄的小花。
老家的那只鸡:生死关头,付出一条鸡腿的代价战胜了黄鼠狼,后来靠一只腿也站立了起来,断腿也没有妨碍它的勇猛。
13.华山看日出和斑羚飞渡又让作者感受到了怎样的“生命的力量”?(4分)
14.请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4分)
华山看日出,让作者感受到了生命向阳而生、蓬勃向上、竞相绽放自身精彩的力量。斑羚飞渡让作者感受到了生命无惧死亡、勇于牺牲、奉献他人的力量。
这段话语言典雅形象,富有诗意。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华山日出描绘得非常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这段话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
15.试分析本文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在主旨上的相似之处。(3分)
本文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都通过描写生命在遭遇不幸时的顽强表现,体现和赞美生命不屈不挠的力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7题。(6分)
普及抗疫知识,老年画成为新载体
杨阳
①张贴年画是中国的传统年俗,是一年
只用一次、标识化、符号化“年”的代
表。鼠年春节期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疫情,一些地方独辟蹊径,
给年画中的人物“戴上口罩”,用年画
作为疫情宣传的载体,将疫情防控知识
介绍与传统年俗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②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
他们对未来的希望。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很多地方尤其城市里,张贴年画的人越来越少。年画这项民间艺术和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还能否传承下去,一直争论不断。
③年画来源于生活,甚至它本身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传统年画中,“男十忙,女十忙”“姑嫂情”之类的题材,深受百姓喜爱。“男十忙,女十忙”描绘了中国几千年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的劳动情景,充满了乡土气息。场面热闹,描绘具体,既有装饰性,又有教育性,还是劳动生产的教科书。“姑嫂情”等题材的年画,反映了旧式大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旧时的大家庭,全家人生活在一个院落内。儿媳妇娶进家时,小姑子还未出嫁。因此,婆媳关系、姑嫂关系成为旧式家庭的主要矛盾。求得婆媳、姑嫂关系和谐,是旧时家庭生活平安美满的愿望。在民间,姑嫂胜姐妹,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姑嫂关系。“姑嫂情”等题材的年画,宣教家庭和谐,寄托着千家万户的共同心愿。
④年画承载的是民间信仰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传统年画上的图案是民间信仰和价值观的视觉化呈现。人们相信,印在纸上的吉祥图案会带来好运。比如,“连生贵子”是全国年画最普遍的题材,也是百姓最欢迎的画面之一,承载着农耕社会老百姓“多子多福”的愿望。“金玉满堂”之类的年画,以室内、金鱼、娃娃、美女、玉兰花、荷花等为组合元素,象征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盼。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改变,家有贤妻、丰衣足食、身体健康、安乐吉祥等是人们亘古未变的愿望。
⑤但是,随着各种过年新形式新方式的增多,年画这种传统年俗免不了受到一定的冲击。年画要想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需要继续保持与现代人生活的紧密联系,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贴近现代人的审美。鼠年春节期间,一些地方推出的抗击疫情主题年画,一下子成了“网红”,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和点赞,就是因为这些年画与时俱进,和当下人们的生活实现了完美对接,承载着人们消疫避灾、战胜疫情的共同愿望。
⑥将年画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就要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再创造和创新,在形式上进行现代表达,比如借助游戏、表情包、直播等新形式和新载体,为传统文化找到适应时代的“语态”,让年画以新颖别致的形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只有把年画中的美好寓意挖掘出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年画才能圈得粉丝。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5日第13版)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2分)
A.第①段所配的图形象而生动,准确地说明了当下一些地方用年画来普及抗疫知识。
B.老年画成为普及抗疫知识的新载体,主要得益于游戏、表情包、直播等网络媒体的宣传。
C.传统年画上的图案,如门神、鲤鱼等,是民间信仰和价值观的视觉化呈现,具有现实意义。
D.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改变。
B
【解析】老年画成为普及抗疫知识的新载体,,借助游戏、表情包、直播等新形式和新载体。
17.为了说明老年画的寓意,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那么,文章以下面四种老年画题材为例,分别说明了什么呢?任选其中两种,结合该题材年画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4分)
男十忙,女十忙:
姑嫂情:
连生贵子:
金玉满堂:
这种题材的年画描写的是古代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的劳动场景,说明了老年画的内容来源于生活。
这种题材的年画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姑嫂间和谐相处的场景,同样说明了老年画来源于生活,也说明了老年画能体现人们向往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
这种题材的年画的主要内容是体现农耕社会老百姓多子多福的愿望,说明了老年画承载的是民间信仰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种题材的年画主要以室内、金鱼、娃娃、美女、玉兰花、荷花等为组合元素,说明了很多老年画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19题。(7分)
莫将“底线”作“高标”
张树民
①晋·庾亮《报温峤书》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当时历阳镇将苏峻叛乱,向京都建康进攻,江州刺史温峤欲火速前往保卫建康,中书令庾亮忧恐荆州方向有失,严令温峤坐镇原防,不得越雷池而东。于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便成为温峤大军,令行禁止必须坚守的“底线”。
②“底线”是什么?是指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底线”如“筛网”,有鲜明的分界线,在线上行事便中规中矩,符合要求;在线下行事,便属负面,或入“雷区”或进“陷阱”。如同驾车于悬崖峭壁边的道路上,“逾矩”而行,越过护栏,必将车毁人伤(亡)。而法纪就是刚性“底线”,越过,其后果与车逾护栏无异。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而“高标”,就是高出准则要求的人的行为或事物,可视为公认的标杆、典范、楷模之类,大家熟知的人物,诸如焦裕禄、杨善洲、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雷锋、郭明义等等,个个响当当,令人肃然起敬,乃真正践行“高标”者。
③其实,“底线”甚为清晰明了。法纪所限不可为者,就是“底线”。而且针对一定范围,现今“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就是为了体现先进性。倘若将“底线”
作“高标”,并凭此论功行赏,拿着“及格”当“优秀”,岂不成了“独特的风景”,令人嗤笑?还别说,此类情况真就客观存在。
④近日,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看到一个案例,说北京市通州区煤炭公司,同所属企业签订“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并给下属企业“一把手”设立“廉洁自律奖”,奖金万元,已入个人腰包。巡察组认为,该企业涉嫌滥发奖金。最后,公司相关领导受到党纪处分并被追责处理。在此案例中,“廉洁自律”本为“底线”,是不可逾越的“雷池“,岂能视为拿奖的标杆?假使于线下行事,轻者违纪,严重的就可能触犯刑律。类似者,并非绝无仅有,尽管有的与法纪无关。有的仅仅完成年度任务,却堂而皇之地分发年终奖金,因为同未完成任务者比,算是优胜者;评先进,迟到早退次数少、病假事假少者可以当选,从中完全能窥出工作纪律的松松垮垮;商家未售假冒伪劣产品,就成为“诚信经营标兵”、“无假货商场”,似乎售假贩劣也算正常;某地评道德模范,将“忠诚婚姻、不虐待老人”作为条件之一,甚觉味道怪异。自贬标准,势必牵引道德准则下移,败坏世风,同时削弱公信力。
⑤如此看来,确须正视“底线”和“高标”问题,时时心念“雷池”之限,不“越矩”。反之,倘无“戒慎之心”,便会“越矩”而不自知。
(选自《杂文月刊选刊版》2020年第3期,有改)
18.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第①段:举庾亮严令温峤不得“越雷池一步”的例子,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②段:
;
第③~④段:举具体的例子,证明
;
第⑤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须正视“底线”和“高标”问题。
19.结合身边的例子,请你举一个不能把“底线”当作“高标”的例子,并说说你的看法。(3分)
解释什么是“底线”和“高标”
现实生活中把“底线”当作“高标”的情况客观存在
比如在学习中,上课不开小差是学生的“底线”,个别同学却把其当作“高标”,仅仅追求不开小差。这样做,势必不能提高学习成绩,提升自我。
四、名著阅读(10分)
20.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
《朝花夕拾》虽然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趣味盎然,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重要文字。
C.
《智取生辰纲》一文选自《水浒》,主要叙述了晁盖、吴用、刘唐、林冲等人夺取“青面兽”杨志所押送的生辰纲的故事。
D.《儒林外史》虽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却塑造了范进、严监生等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C
【解析】这一情节没有林冲哦!
21.阅读《傅雷家书》和《简?爱》之后发现,傅雷和简?爱在艺术方面都具有
,在品格和人格方面都具有
。(2分)
极高的艺术修养
独立的品格和崇高的人格
22.班上正在举行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探究发现?名著漫谈”环节中,有同学列出了下面三个专题:
【专题一】从《傅雷家书》中看傅雷的“家国情怀”
【专题二】品读《艾青诗选》,感悟家国情怀
【专题三】保尔:家国情怀炼钢铁之志
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然后写一段发言稿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150左右。(6分)
示例一:
示例二:
傅雷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曾说,愿他做中国的钟声,
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在信中,他深情讴歌了祖国雄伟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他希望儿子能够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用音乐体现中国人的精气神和中国的文化魅力。在信中,他经常不忘教儿子热爱祖国。
艾青是一位深情讴歌祖国、讴歌土地的爱国诗人。
在他的诗歌里,他有时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着祖国遭受的苦难和蓬勃的希望;有时又化身为火把,燃烧自己,照亮祖国。正如诗人自己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这种家国情怀,浪漫而又炽热,令人动容。
示例三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目睹了帝国主义干涉军
和国内反动派为了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疯狂屠杀布尔什维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朱赫来等人的引导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从事革命的过程中,保尔经历了诸多磨难。但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祖国的热爱,保尔克服了这些磨难,并在艰苦的环境和残酷的斗争中,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
五、写作(50分)
23.生活中,有些事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的。在你的人生历程中,也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事。
请以《这不是偶然》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