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段考试
高一生物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正确的是( )
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全过程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B.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较长
C.分裂间期要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D.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细胞周期长短都相同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B.分裂间期有DNA的复制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4.图甲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
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④⑤,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cd区间
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加倍的时间为O~b或f~h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5.人体干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新细胞。在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
①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③→②→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6.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是1∶2,则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A.④⑤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7.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龙胆紫溶液可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C.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D.选取一个细胞就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8..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明显不同的是( )
①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②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③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④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⑤末期在细胞中央不形成细胞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 D.②⑤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1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 D. 象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11.人体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②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上升 ⑤色素积累增多 ⑥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 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A.①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⑧
12.壁虎的尾巴断裂后能再生,这是由于( )
A. 细胞的全能性 B. 细胞的增殖分化 C. 细胞的凋亡 D. 细胞的衰老
13.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原因可能是( )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①②⑤ B.②⑤ C.②③ D.①③
14.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B.精子、卵细胞的形成都要经过变形阶段
C.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不均等
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
15.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
C.丙细胞②上一条单体产生的基因突变有二分之一几率进入配子
D.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睾丸,其中细胞所含的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2、4、8条
16.从显微镜下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右图所示,则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是 ( )
A.3,6,6,1 B.3,12,12,3 C.3,6,6,2 D.3,12,12,2
17.如图为某动物睾丸中不同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③细胞的子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B.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为②和④
D.④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18.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了受精卵细胞核中一半的遗传物质
B.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同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后代具有多样性
19.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只包括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分裂期可人为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完成时,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减半
D.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20.现有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极体,染色体数为M,DNA分子数为N个,且M不等于N,则该
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一个卵原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分别为
A.M和N B.M和2N C.2M和N D.2M和2N
2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22.下面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 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DNA含量比例为1:2
C.图②与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 D.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
23.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提出的假说内容之一是“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B. 提出问题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C.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2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②③④中的遗传问题 (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属于其研究过程中“演绎”的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若F1进行测交,则分离比为1∶1 D.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
27.在下列遗传基本问题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 表现型是指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 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不发生性状分离
D.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28.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组合都是DD,则第四次抓取DD的概率是( )
A. 1/4 B. 1/2 C. 0 D. 1
29.两株高茎豌豆杂交,F1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选择F1中高茎豌豆让其全部自交,则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
A. 3∶1 B. 1∶1 C. 9∶6 D. 5∶1
30.家兔的毛色中,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分析下列4组杂交组合的亲子代性状,体现出性状分离现象的一组是( )
3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
085090
-1714502540
32.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
A. 1/4 B. 1/6 C. 1/8 D. 1/16
33.玉米的A遗传因子控制叶绿素合成,若无A遗传因子或者无光照,则无法合成叶绿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均能合成叶绿素
B.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在光下均能合成叶绿素
C.在缺镁的土壤中,A遗传因子控制的叶绿素合成量不受影响
D.合成叶绿素是A遗传因子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34.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35.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
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36.基因型为 RrYY 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
A.3:1 B.1:2:1 C.1:1:1:1 D.9:3:3:1
37.荠菜三角形角果植株与卵圆形角果植株杂交,F1所结果实全是三角形角果,F1自交获得F2,F2所结果实的性状分离比为三角形角果∶卵圆形角果=15∶1。若F1与卵圆形角果植株杂交,则后代所结果实分离比是( )
A. 不确定 B. 三角形角果3∶卵圆形角果1
C. 三角形角果2∶卵圆形角果1 D. 三角形角果4∶卵圆形角果1
38.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E和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e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
现有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
A.1/64 B.8/64 C.3/64 D.27/64
39. 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 )
A. 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40.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41.下图甲乙丙为某生物细胞分裂图,图丁表示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过程的DNA变化。据图回答:
3923030890270丁
丁
(1)若图甲、乙、丙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的三个时期示意图,那么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__ 。简述乙图的特点有________ 。
(2)图甲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__ ,图丙有 ________ 个四分体 。
图丁能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时期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E时期的细胞叫___________细胞;
图丁由A→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由D→E,DNA的含量又减少一半,原因是____________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由F→G,DNA含量再减少一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
42.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B、b和Y、y表示,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假设每株植物产生的后代数量一样,每粒种子都能萌发。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图中F2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在F2黑颖燕麦中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3)现有包黄颖燕麦种子,由于标签遗失无法确定其基因型,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这包黄颖燕麦的基因型。有已知基因型的黑颖(BBYY)、白颖(bbyy)燕麦种子可供选用。
①实验步骤: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预测:
a.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_______;
b.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_______;
2020-2021学年下学期半期考考试
高一生物答案
一单选题
1-5 CDBDA 6-10 ADCDB 11-15 CBABD 16-20 BAACC 21-25 BCBBD 26-30 CCADC
31-35 BBDDA 36-40 BBCAD
二填空题
(1) 丙→乙→甲 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
(2)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0
(3)C~D 次级精母
(4)染色进行复制(或答染色单体出现) 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42. (1)BByy bbyy 自由组合 黑颖:黄颖:白颖=2:1:1
(2) 1/3 BbYY、 BbYy
实验步骤:
方法一:
①将待测种子单独种植并自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植株后,按颖色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①F1种子长成的植株颖色全为黄颖 bbYY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颜色既有黄颖又有白颖,且黄颖∶白颖=3∶1 bbYy
方法二:
①将待测种子单独种植并与白颖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植株后,按颖色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①F1种子长成的植株颖色全为黄颖 bbYY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颜色既有黄颖又有白颖,且黄颖∶白颖=1∶1 bb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