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言分析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
解放运动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近代科学的兴起
启蒙运动
先导 推动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但丁 《神曲》
马丁·路德
卢梭
牛顿
14--17世纪
“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文结构:
一、文艺复兴
二、宗教改革
三、近代科学兴起
四、启蒙运动
——人性之解放,打破神性之禁锢
——信仰之解放,打破神权之禁锢
——科学之解放,打破蒙昧之禁锢
——理性之解放,打破专制之禁锢
重点、难点: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内容、影响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雅典学院》——拉斐尔
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名,创建资产阶级新文化
1、实质:
——彰显人性自由
一、文艺复兴
拉斐尔《圣母子》
米开朗琪罗《大卫》
中世纪
文艺复兴
呆板僵硬 宣扬神性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描绘现世生活,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宣扬人性
2、精神内核
(指导思想):
——彰显人性自由
对人本身的认知?
人该怎么做?
人的幸福在哪儿?
一、文艺复兴
材料一:“难道你(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那么快地就餍足了那些财富?为了这些财富你不怕用欺诈段。” —但丁《神曲·地狱篇》
材料二: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
2、精神内核(指导思想):
材料四:“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人文主义
神
人
现世
幸福
理性
一、文艺复兴
2、精神内核(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材料一:“ 意大利面临地中海,……在14世纪和15世纪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和手工工场,出现了新兴的工商业资本家。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最大的手工业中心。……手工工场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刘明翰 《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材料三: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传统,在中世纪时更多的保存在意大利。.....拜占庭灭亡前后,该国许多学者...把重要的古希腊手抄本和珍贵的艺术品带到意大利,也促进了意大利学者对古典文化的了解、整理和研究。
一、文艺复兴
3.历史背景:
① 经济基础:
② 阶级基础:
③ 文化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兴起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遗产
美第奇
(文艺复兴教父)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14
世纪
文学
三杰
15
世纪
美术
三杰
16
世纪
文学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最后的晚餐》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
《李尔王》
4. 主要成就
一、文艺复兴
②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
5.历史
意义:
思想:
经济:
讽刺教会的虚伪
宣扬人性的自由
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现人文主义
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材料2: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赫·乔·威尔斯
材料3: 当时德国拥有“七个选侯、十几个大诸侯、200多个小诸侯以及上千个骑士”,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有“30万古尔登”,这一数额竟然是世俗皇帝征税额的21倍。
1、根本原因:
2、序幕:
罗马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天主教会售卖赎罪券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倡导信仰自由
材料1: 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 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二、宗教改革 3、内容
辩论焦点一
A: 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下,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B: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辩论焦点二
A: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尊崇上帝,忠实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罪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B: 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废除。
辩论焦点三
A.教皇和国王,犹如太阳和月亮,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
B: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王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能来管他。
(因信称义)
建立廉俭教会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建立民族教会
(1)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因信称义),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挣脱神权,渴望信仰得救(信仰的发现)
(1)加尔文教教派内容: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②主张信仰得救。
(2)英国国教教派内容: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现行教规;③规定英语为礼拜用语。
二、宗教改革 3.内容
4. 扩展:
瑞士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5.影响
①思想:否定教会权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经济: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打击教权,增强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三、科学革命
——捍卫理性自由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布鲁诺
伽利略
开普勒
牛顿
理 性 化思维方式
(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研究领域
国别
人物
成就与贡献
影响
天
文
学
波兰
哥白尼
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意大利
伽利略
证明日心说
“观测天文学之父”
物
理
学
英国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①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②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三、科学革命
——捍卫理性自由
2、内容:
3、影响:
路易十四(1643-----1715)
四、启蒙运动——打破专制之禁锢
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
③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朕即国家
法国等级制度
等级森严
专制王权
用理性的光芒战胜愚昧,战胜传统偏见
理性与神性相对立,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1、背景:
(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洛克
(1632-1704)
四、启蒙运动——打破专制之禁锢
2、内容
(1)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的启蒙思想家
洛克于1690年出版《政府论》,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保留君主,提出权力分立和制衡学说,即国家的最高权力,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由君主行使,君主服从于法律。
为英国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论证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剌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
在这个国度(“黄金 国”)里,人们自由自在,丰衣足 食,既不会遭受迫害,又无牢狱之虞;这里有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 也有摆满数学和物理实验仪器的科 学馆.. 国王英明有为,民众和睦相处。
伏尔泰----
启蒙泰斗和领袖
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制
宣扬自由平等
倡导言论自由
四、启蒙运动—— 捍卫理性自由
2、内容
(2)18世纪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利,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完了。 -《论法的精神》
主张三权分立
建立法治国家
司
法
女
神
四、启蒙运动—— 捍卫理性自由
2、内容
(2)18世纪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卢梭------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人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认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体现公共利益的法律。”
卢梭批判了孟德斯鸠等人保留君主制的观点,要求全体人民争取全部政治权利。
建立直接的民主制共和国
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说
四、启蒙运动—— 捍卫理性自由
2、内容
(2)18世纪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四、启蒙运动—— 捍卫理性自由
2、内容
(3)18世纪末,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扩展到欧洲及北美
亚当·斯密
(英国经济学家)
(1723——1790)
“古典经济学之父”
代表最《国富论》而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衡量价值的尺度;
批评重商主义,强调自由竞争;
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活动
自由竞争的市场
四、启蒙运动—— 捍卫理性自由
2、内容
(3)18世纪末,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扩展到欧洲及北美
康德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1724-1804)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
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人应该独立思考,
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阶段
国家
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17世纪
兴起
英国
霍布斯
建立契约国家,反对君权神授,但主张君主专制
突破了天主教的君权神授
洛克
驳斥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
为英国君主立宪奠定理论基础
18世纪
鼎盛
法国
运动中心
伏尔泰
批判专制、教会,提倡自由平等,法律至上、君主立宪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卢梭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直接民主,民主共和制
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18世纪后期
扩展
英国
亚当?斯密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衡量的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现代经济学之父”
德国
康德
人非工具,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四、启蒙运动—— 捍卫理性自由
2、内容
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政治革命: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民族独立: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3、影响
四、启蒙运动—— 捍卫理性自由
人文主义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成熟
──古希腊
人文精神的湮没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反神权)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反王权、反教权、反神权)
人文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反教权、反神权)
——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