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每日一练之4月27号
(一)海底造林拯救珊瑚礁
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珊瑚,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海域,那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就如同生机勃勃的海底花园,美丽而又富饶。然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珊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2019年9月,有数位科学家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联名发表文章,称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珊瑚退化现象,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1998年、2002年和2016年的3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更对全球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据科学家研究证实,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
大面积的珊瑚退化,将引发一连串的环境效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如同森林植被可以防风固沙一样,珊瑚礁这片“海底森林”是极其重要的天然防波堤。健康的珊瑚礁能够吸收大约97%的海浪能量,缓冲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破坏。甚至可以说,未来海浪增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是珊瑚退化。
珊瑚退化还将威胁其他生物,包括鱼类、海鸟等的生存。例如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地处非洲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一些紧邻城市的海域不仅出现了珊瑚礁大量退化的现象,而且那些依靠珊瑚礁生存的鱼类也在急剧减少。
除此之外,珊瑚退化还将严重影响沿海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珊瑚退化造成鱼类锐减,必将降低海产品的产量。据估计,东南亚地区近95%的珊瑚礁正遭受威胁,其中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滨海地区所受威胁最大,数百万人的生活将会因珊瑚退化而遭受严重影响。
珊瑚虫十分脆弱,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在温暖、清澈、含盐度较低的浅海环境中生活。目前,全世界发现的造礁珊瑚主要分布于水深不超过90米的海底,且水深20米以内地带发育最盛,适宜水温为15℃~29℃,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其生存。如果水温变化超过1℃~2℃,或者海水含盐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一些珊瑚物种死亡。
然而,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大趋势,所以珊瑚退化的情况也将持续恶化。特别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海洋表层水温超过正常温度,这对珊瑚来说是致命的。一份2016年3月的研究报告预测,珊瑚退化现象将比以前想象的更加严重,尤其是澳大利亚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区域将会受到重大影响。仅仅一年之后,《自然》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在大堡礁北部海域大约800千米的广阔范围内,大量的珊瑚已经在2016
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温度过高的海水中死亡。
不仅如此,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产品、人工采集珊瑚和河流注入海洋导致浅海水域的盐度降低等因素,都对珊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2018年3月,泰国新闻媒体报道称,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玛雅海湾和碧列海湾已经有80%的珊瑚出现退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游客数量太多,据统计,每天有大约4000人或者200艘船进出这些景区。
面对全球范围的珊瑚退化现象,人们究竟该怎么做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大胆提出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想法:科学家们从海洋中采集珊瑚虫的受精卵进行珊瑚的人工培育,把它们培育成为耐受性强的珊瑚幼体,然后再把珊瑚虫投放到适宜生长的海城;或者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把珊瑚切成细小的断枝,在海底搭建的人工支架及浮床上进行培育,然后再移植到特定的海域。据媒体报道,以女科学家黄晖为首的研究团队,已经在我国南海部分海域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的珊瑚,其中2016年底播种的无性繁殖的珊瑚断枝成活率约75%。
尽管珊瑚礁生长极其缓慢,通常每年只长几毫米至几厘米,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计划给人类拯救珊瑚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我们坚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美丽的珊瑚王国在不远的将来必将重现光彩。
1.文章围绕珊瑚主要写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2.请指出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3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
答案:
1.(4分)①珊瑚退化现象严重;②珊瑚退化带来的危害;③珊瑚退化的原因;④珊瑚退化的防治方法。(一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
2.
(3分)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答对1个不给分,答对2-3个1分。)
①以“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科学家黄晖的研究团队”为例,(1分)说明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可行性。
(1
分)
(若学生回答以“2016年底的播种情况”为例,也可给分。)
②“海底种植珊瑚”
用了作诠释的方法,(1分)具体地说明了
“海底种植珊瑚”的做法。(1分)
③“10万平方米”“75%”用了列数字的方法,(1
分)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们在海底种植珊瑚的面积及其成活率。(1
分)
(三种方法任选一种分析即可)
3.
(3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目前”从时间上对珊瑚礁退化的现象作了限定,表意更准确。(1
分)“可能”表猜测,说法不绝对。(1分)
(二)用什么点亮黑夜
陈怡嘉
①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科技新闻:有有在健身房的地板下装上特殊的装置,收集人产跳健美操时蹦跶的能量,用来供应健身房本身的照明需要。我不由感叹现代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身上多余的力量成了脂肪,成了健康的负担而我们同时又一直在赂自然界索取能源。可惜,似乎这样的创新发明仍然无法大规模推广,离我们的生活仍然很远。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好像一只只尾巴干净灵动、却顶着一脑袋脏泥巴的蝌蚪—在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中,37%是由电力生产所产生的。家中雪白干净的插座,那一头连接的却是大量能源损耗、极高的碳排放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②火力发电的缺点人产早已知晓,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大致为1公斤煤产生3度电,同时会排放出很多有毒有害气体,并且发电过程中能量的损耗学浪费非常严重。
③水力发电曾经被视为获取清洁绿色能源的有效途径,大江大河被视作取之不尽的能源宝库,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逐渐逐渐深入,“水电是否算得上真正的绿色能源”开始成了存在着巨大争议的问题。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故事说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建坝发电、控水灌溉的眼前利益晃得埃及人兴奋不已,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摆脱从法老时代开始就靠尼罗河泛滥吃饭的日子,待到他们兴师动众地转移了坝区里的若干历史文物遗址、筑南蓄水之后,却发现得不偿失:没有尼罗河泛滥带来的淤泥,下游农地很快贫瘠下去,尼罗河入海口的水质也发生了变化,鱼类不再集在河口觅食,南区在若干年后即将被泥沙淤积,蓄水量和发电量开始下降,血吸虫病也开始流行,而当地区局势不稳、有战争隐忧之时,大规模蓄水的阿斯旺水坝又会成为惹眼的目标,一旦被袭击,大片土地将成泽国……这水坝建得闹心,成了烫手的山芋。1998年,一篇《水坝与发展》报告,尖锐地提出了“水坝对环境破坏严重”的观点,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
④与水力发电一样,核能也备受争议,核能发电仅有50多年的历史,但1959-1995年间,全球就发生了18次重大核事故。2011年3月,电影票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可能会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出于安全及环保的需要,如今已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了核电站,但在碳排放成为关注热点的时候,核能又开始受到青睐—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促使国际知名环保人士挑战禁忌,他们的认为,石油、煤等常规燃料对环境的威胁比核能更大,与其完全拒绝核能,不如思考如何解决核能的经济与安全等问题。
⑤火、水、核能都不是理想的发电能源,而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当科技精英仍在上下求索之时,我们还是只能使用“脏脑袋”的电。
(选自《人与自然》2011年第3期
有删改)
1.下列有关能源利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火力发电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发电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能量的损耗浪费严重。
B.水电作为真正的绿色能源,清洁无污染,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C.核能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D.太阳能和风能可算是理想的发电能源,但其发电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下面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好像一只只尾巴干净灵动,却顶着一脑袋脏泥巴的蝌蚪。”—打比方,形象说明我们一头使用着清洁的电,别一头却在污染破坏着生态环境。
B.“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大致为1公斤煤产生3度电,”—列数字,准确说明火力发电对煤等常规燃料的消耗大。
C.“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故事说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举例子,具体说明水力发电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D.“与水力发电一样,核能也备受争议,核能发电仅有50多年的历史,但1959-1995年间,全球就发生了18次重大核事故。”—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核能利用一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引用一则新闻材料,既引出了说明的对象,又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不由感叹现代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怪圈”的意思是我们从自然界摄取了过多的热量成为脂肪,成了负担,忙着“减负”,而我们还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能源。
C.“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这“哪一端”指的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
D.“脏脑袋”的电既指火力、水力发的电,也指核能发的电。
答案:1.B??2.D??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