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新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千米和吨》专项提优同步练习卷
一、填一填。
1.在横线里填合适的单位。
10箱纯牛奶约重60
。
东方明珠电视塔约高468
。
“复兴号”列车每时约行350
。
一只白鲨约重3
。
2.
4千米=
米
8吨=
千克
5000米=
千米
3.把下面各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660米,7800厘米,680分米,1千米
>
>
>
4.操场的跑道一圈长是400米,5圈就是
千米。小华沿这条跑道跑了两圈半,正好是
千米。
5.某施工队要到水泥厂购买42吨水泥,用一辆载质量为5吨的货车运输,至少要运
次。
二、选一选。
6.下面为同一类计量单位的是( )
A.厘米、千米、毫米
B.吨、千克、千米
C.千米、千克、元
7.最接近1吨的是( )
A.一家三口人的体重和
B.三年级32名学生的体重和
C.一所学校所有师生的体重和
8.如图是一个损坏了的桥梁限重标志牌,标志牌上被损坏的部分上有一个计量单位,该计量单位是( )
A.千克
B.千米
C.吨
9.1000千克的钢材和1吨的棉花相比,( )重。
A.钢材
B.棉花
C.一样
10.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要用15分钟,他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
A.100米
B.1千米
C.10千米
三、操作题
11.它们的体重分别是多少?连一连。
四、应用题
12.下面日记中画线的单位使用合理吗?合理的在横线上画“√“,不合理的在横线上改正。
4月19日星期一晴
早晨我从长2千米
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后去洗漱。我先挤了长1米
的牙膏刷牙,然后洗了脸。吃完早饭,我背上重约2千克
的书包坐公交车去上学。公交车的速度可真快!1分钟走了大约1米
远。在学校门口,我刚好遇到同班同学张小建,他是我们班身高最高的学生,有152分米
高。他跟我说学校门口的石狮子重约6千克
。
五、解决问题。
13.工人师傅准备用下面这辆货车运送一些器材。如果在车厢内每行放2箱,可以放4行。每箱器材重300千克。这辆货车会超载吗?
14.小东从家出发经过商店去图书馆还书,还完书后沿原路返回。小东来回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15.回收1吨废纸大约可以保护18棵大树免受砍伐。照这样计算,如果一个班50名同学每人每年回收10千克废纸,那么4个这样的班级一年可以回收多少吨废纸?大约可以保护多少棵大树免受砍伐?
16.一筐葡萄,连筐重44千克。吃了葡萄的一半后,剩余葡萄连筐重24千克。原来葡萄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一填。
1.【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或重量单位即可。
【解答】解:
10箱纯牛奶约重60千克。
东方明珠电视塔约高468米。
“复兴号”列车每时约行350千米。
一只白鲨约重3吨。
故答案为:千克;米;千米;吨。
【点评】此类题目要多联系实际,不能和实际违背。
2.【分析】高级单位千米化低级单位米乘进率1000;
高级单位吨化低级单位千克乘进率1000;
低级单位米化高级单位千米除以进率1000。
【解答】解:
4千米=4000米
8吨=8000千克
5000米=5千米
故答案为:4000,8000,5。
【点评】本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长度的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3.【分析】厘米数、分米数、米数、千米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
【解答】解:660米=6600分米,7800厘米=780分米,1千米=10000分米
10000分米>6600分米>780分米>680分米
即1千米>660米>7800厘米>680分米。
故答案为:1千米,660米,7800厘米,680分米。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
4.【分析】跑5圈就是5个400米,用400乘5即可解答;然后把2000米化成2千米,用2千米除以2就是跑了两圈半的路程,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400×5=2000(米)
2000米=2千米
2÷2=1(千米)
答:5圈就是2千米。小华沿这条跑道跑了两圈半,正好是1千米。
故答案为:2,1。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小华跑的距离,然后再换算单位即可求解。
5.【分析】有42吨水泥,每次运5吨,求至少运几次,用除法,42÷5=8(次))……2(吨),有余数,要用“进1法”,即8+1=9(次)。
【解答】42÷5=8(次)……2(吨)
8+1=9(次)
答:至少要运9次。
故答案为:9。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解答此题要用“进1法”,注意与四舍五入法的区别。
二、选一选。
6.【分析】根据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人民币单位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解:厘米、千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
故选:A。
【点评】根据各个单位表示的量,解答此题即可。
7.【分析】每个三年级小学生的体重大约30千克,32名学生的体重和接近1000千克,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每个三年级小学生的体重大约30千克,32名学生的体重和接近1000千克,也就是接近1吨。
故选:B。
【点评】此类题目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能与实际情况相违背。
8.【分析】桥梁的载重量是用吨做单位的,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桥梁的载重量是用吨做单位。
故选:C。
【点评】此题要联系实际,要注意多观察生活。
9.【分析】1000千克=1吨,钢材和棉花的质量都是1000千克或1吨,一样重。
【解答】解:1000千克=1吨
1000千克的钢材和1吨的棉花相比,一样重。
故选:C。
【点评】钢材和棉花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由于钢材和棉花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钢材和棉花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
10.【分析】首先判断出成人一般步行速度大约是每分钟60~70米,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他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即可.
【解答】解:成人一般步行速度大约是每分钟60~70米,
60×15=900(米),900米=0.9千米,
70×15=1050(米),1050米=1.05千米,
所以他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
答:他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成人一般步行速度大约是每分钟60~70米.
三、操作题
11.【分析】本题根据实际情况,先估测出四个动物的体重,再连接即可。
【解答】解:
【点评】此类题目要联系实际,不能与实际情况相违背。
四、应用题
12.【分析】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解答】解:早晨我从长2千米米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后去洗漱。我先挤了长1米厘米的牙膏刷牙,然后洗了脸。吃完早饭,我背上重约2千克√的书包坐公交车去上学。公交车的速度可真快!1分钟走了大约1米千米远。在学校门口,我刚好遇到同班同学张小建,他是我们班身高最高的学生,有152分米厘米高。他跟我说学校门口的石狮子重约6千克吨。
故答案为:米;厘米;√;千米;厘米;吨。
【点评】此类题目要联系实际,不能和实际情况相违背。
五、解决问题。
13.【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所放器材的总重量后即能得知这些器材的重量是否超过这辆货车的载重量:每行放2箱,可以放4行,则放了2×4=8箱,每箱器材重300千克,所以这些器材共重300×8=2400千克,即2.4吨,2.4吨<3吨,所以这些器材的重量没有超过这辆货车的载重量。
【解答】解:300×(2×4)
=300×8
=2400(千克)
2400千克=2.4吨
2.4吨<3吨
答:这辆货车不会超载。
【点评】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这些器材的总重量是完成本题的关键,完成本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4.【分析】“来回”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词,就表示把这条路走两次,首先求出小东去还书时的路程是多少,这段路程包括小东家到商店的214米,还包括商店到图书馆的这段路程,求出去时的路程再乘2就是来回的总路程。
【解答】214+286=500(米)
500×2=1000(米)
1000米=1千米
答:小东来回一共走了1千米。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计算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5.【分析】一个班50名同学每人每年回收10千克废纸,用50×10求出一个班一年回收多少千克的废纸,再乘4求出4个班一年回收多少千克的废纸,化成吨即可求解;一吨废纸可以保护18棵的大树,用废纸的总吨数乘18棵就是可以保护的大树的棵数。
【解答】解:50×10=500(千克)
500×4=2000(千克)
2000千克=2吨
2×18=36(棵)
答:4个这样的班级一年可以回收2吨废纸,大约可以保护36棵大树免受砍伐。
【点评】本题给出的数量较多,要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出回收废纸的总吨数,以及保护大树的棵数。
16.【分析】首先根据减法的意义,用一筐葡萄连筐的重量减去吃去一半葡萄之后连筐的重量,求出半筐葡萄的重量是多少;然后用它乘2,求出原来有葡萄多少千克;最后用一筐葡萄连筐的重量减去原来葡萄的重量,求出筐重多少千克即可.
【解答】解:44﹣24=20(千克)
20×2=40(千克)
44﹣40=4(千克)
答:原来葡萄重40千克,筐重4千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减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半筐葡萄的重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