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蒙娜丽莎》
伏尔泰
牛顿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 、 、 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517
1.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2.宗教改革
(16世纪)
4.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3.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一、文艺复兴
1、含义:
14—17世纪
意大利
西欧各国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情境一: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中世纪教会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服从,教会说的一切就等于上帝说的一切,服从上帝就体现为服从教会。……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
材料二: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天主教会占据统治地位,禁锢人们的思想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材料四:佛罗伦萨当时的统治者柯西莫?美第奇说:"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是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材料三: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并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情境一: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一、文艺复兴
1、含义:
14—17世纪
意大利
西欧各国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①社会原因:
②经济条件:
③文化基础:
④中坚力量:
天主教会占据统治地位,禁锢人们的思想。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并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根本原因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苦行
来世观念
蒙昧主义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的腐败和守旧思想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与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幸福生活
崇尚理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思考
它只是表象,并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一、文艺复兴
1、含义:
14—17世纪
意大利
西欧各国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5、主要成就:
(1)早期的“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神曲》中的插图——但丁在地狱中
《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将人对上帝和天堂的盲目信仰,转变为对人性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赞美。改变了以上帝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对西欧社会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进步具有深刻的影响。
薄伽丘(1313——1375年),真实经历过欧洲黑死病瘟疫,他在意大利繁华之都佛罗伦萨亲眼目睹“黑死病”的猖狂,也看到教会应对鼠疫的无能。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十日谈》,揭露教皇、教皇的虚伪和腐败,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1.意大利“文学三杰”
彼特拉克把古典文化看作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他不辞劳苦,四处周游,极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和历史文物,然后反复阅读,认真校对,并用自己的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他把自己的文艺思想和学术思想称之为“人学”或“人文学”,以此和“神学”相对立。他大声疾呼,要来“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因此,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的发起者,有“人文主义之父”之称。
提出以“人学”来对抗“神学”
地位: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一、文艺复兴
1、含义:
14—17世纪
意大利
西欧各国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5、主要成就:
(1)早期的“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中世纪的《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中世纪宗教绘画,神要顶着光环,画面中的神不可以露身体,神不可以有表情,要庄重。有人形,无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描绘现世生活,作品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展现人的喜怒哀乐和人的内心世界。
拿破仑将此画挂在卧室内,每日独自欣赏多次。
法国总统戴高乐心绪不宁时,便前往卢浮宫赏画。
195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六架专机和300多名礼仪小姐,将它从巴黎接到伦敦,法国破例允许丘吉尔用手指摸画,但规定手指必须反复洗刷和严格消毒。
中世纪的圣母
拉斐尔的圣母画
一、文艺复兴
1、含义:
14—17世纪
意大利
西欧各国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5、主要成就:
(1)早期的“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3)英国的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李尔王》
英国文学
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倡人的尊严,赞扬人的伟大,指出人性的不可抗拒。他宣扬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歌颂自由恋爱,赞美真诚友谊、提倡妇女解放、描绘理想社会,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一、文艺复兴
1、含义:
14—17世纪
意大利
西欧各国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5、主要成就:
6、影响:
“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一、文艺复兴
1、含义:
14—17世纪
意大利
西欧各国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5、主要成就:
6、影响:
①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②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促进了思想解放。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④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5、以下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源于意大利???????
B、反映了14~17世纪欧洲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 级的要求
?C、其主要的社会思潮为人文主义??
D、它的最初阶段带有反宗教色彩
学习运用
学习运用
2、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和“世界”的被发现指的是:
A、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学习运用
1、《十日谈》的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程,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学习运用
3、下列对文艺复兴运动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
C、是反神学的新文化运动 D、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4、彼特拉克跳出中世纪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恋人劳拉的形体之美,并把歌颂劳拉和描绘自然结合起来。这反映出人文主义学者
A、提倡乐主义 B、热受现实生活
C、主张民主科学 D、推崇人类理性
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物理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而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
——杨振宁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年—1626年,为梵蒂冈的教廷教堂,是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梵蒂冈教廷从中古时代起即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关于宗教
二、宗教改革
关于宗教
世界上三大宗教指的是什么?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的演变
基督教
一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西派)
东正教(东派)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新 教
路德派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派
二、宗教改革
1、含义:
2、背景: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情境二: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我和天主教会才能决定人死后能否升上天堂;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的灵魂得救了;
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
中世纪的火刑柱
《兜售赎罪券》
情境二: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资产阶级
能否升入天堂,凭什么教皇说了算?
赎罪券是在敲榨,钱应用来创造更多财富;
各国国王
王权应高于教权;
建立民族国家,本民族事务教皇无权干涉;
教皇的奶牛
二、宗教改革
1、含义:
2、背景: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经济(根本):
②政治:
③思想:
④直接:
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德国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为严重。
二、宗教改革
1、含义:
2、背景: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3、经过:
(1)序幕——马丁·路德领导德意志宗教改革
标志: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义人必因信得生。(《圣经新约》《罗马书》)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
二、宗教改革
1、含义:
2、背景: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3、经过:
(1)序幕——马丁·路德领导德意志宗教改革
标志: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
——因信称义
罗马教会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信仰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自主权
——人文主义色彩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上帝
“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二、宗教改革
1、含义:
2、背景: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3、经过:
(1)序幕——马丁·路德领导德意志宗教改革
标志: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
——因信称义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二、宗教改革
1、含义:
2、背景: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3、经过:
(1)序幕——马丁·路德领导德意志宗教改革
标志: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
①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
②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③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和权威,迎合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影响:
二、宗教改革
1、含义:
2、背景: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3、经过:
(1)序幕——马丁·路德领导德意志宗教改革
(2)发展——加尔文领导瑞士宗教改革
英国的宗教改革
4、意义:
①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②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成长;
④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近代科学——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到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和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原因:
16—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2、表现:
(1)天文学——哥白尼
贡献:
提出太阳中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1543年5月24日,一位老人躺在波兰弗洛恩城堡教堂的箭楼里,他已经濒临死亡,但却迟迟不能瞑目,因为他在等候着一部巨著——《天体运行论》的问世。这是他用一生的心血所灌溉出来的成果。当书送到他的面前时,他只用手抚摩了一下,很快便停止了呼吸。
这位老人,就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日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
哥白尼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天体运行论》共分6卷。书中不仅提出了崭新的宇宙图像,而且对日、月和行星的运动都有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定量探讨。该书的出版,揭示了地球只是一颗围绕太阳的普通行星,否定了“地球是上帝特意安排在宇宙中心”的宗教说教,动摇了教会鼓吹的上帝创世说的理论支柱。它对自然科学摆脱神学的羁绊以及对天文学的发展,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天体运行论》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原因:
16—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2、表现:
(1)天文学——哥白尼
贡献:
提出太阳中心说
影响:
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物理学——牛顿
贡献: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经典力学的创立者——牛顿
牛顿,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1661年,牛顿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成了一名优秀学生。1669年,年仅27岁,就担任了剑桥的数学教授。16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牛 顿
1512年哥白尼迁到波兰的一个古代城堡——弗隆堡。在城堡的西北角,有一座箭楼。这座箭楼,就是举世闻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观察天文的天文台、天文学史上著名的“哥白尼塔”。无论盛夏或严冬,他用自制的、粗劣的仪器,不分昼夜地观察天文,完成了对天体的观测,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塔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原因:
16—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2、表现:
(1)天文学——哥白尼
贡献:
提出太阳中心说
影响:
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物理学——牛顿
贡献: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影响:
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意义: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牛顿的卓越贡献
大约在17世纪60年代,牛顿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他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牛顿发明的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学习运用
1、马丁?路徳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下面能够体现马丁?路德这一宗教思想的是( )
A.因行称义 B.神权高于教权
C.人权至上 D.信仰得救
D
学习运用
2、恩格斯评价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时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运动……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这是因为,该科学家 ( )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B.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准确概括了宇宙运动的规律
D.促成了天文学的彻底变革
D
四、启蒙运动
启蒙——光明、智慧。
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
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一般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也指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方法。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①文化:
②经济:
③政治: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2、进程: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洛克(英)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2、进程:
3、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各自主张
共同主张
高潮
18世纪
法国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扩张
18世纪后期
英国
亚当?斯密
德国
康德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2、进程:
3、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各自主张
共同主张
高潮
18世纪
法国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扩张
18世纪后期
英国
亚当?斯密
德国
康德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相互监督、制衡
“开明”君主立宪制
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现代经济学之父”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民主、自由、平等。
①“理性”
②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制度
③追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④法治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2、进程:
3、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4、影响:
材料: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2、进程:
3、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4、影响: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③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本课小结:
资本主义发展
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
思想解放
资产阶级
革命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