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16分)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輿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7.(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汝当以此与我 ___________②宫闱戚里必相效
③主惭谢 _________ ④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 _______
(2)与例句中的“以”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我以四海之富
A.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B.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狼》)
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两处)。(2分)
汝 生 长 富 贵 当 念 惜 福 岂 可 造 此 恶 业 之 端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10.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请说出4点。(4分)
7.(1)给 效仿 道歉、认错 只(2)B
8.汝 生 长 富 贵/当 念 惜 福/ 岂 可 造 此 恶 业 之 端
9.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古人说做皇帝要自己(用自己的力量)治理天下,而不是被天下人所奉养(让天下人奉养自己)。
10.参考答案要点: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④正家风,严家教。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公主曾穿着衣领贴金铺翠的外套入宫,宋太祖对她说:“你应当将外套给我,以后不要再用这样装饰。”公主笑着说:“这个才能用几根翠羽?”太祖说:“不是这样的。你既然这样穿,宫中妃嫔、皇亲国戚看见,就一定会争相效仿。这样一来,用京城里的翠羽的价格高,老百姓追逐利益,辗转贩卖交易,杀生害命,实在是因你而起啊!你既然出生富贵,应该珍惜福分,怎么可以造这种恶业之端?”公主听完惭愧认错。公主陪着坐,和皇后一起说:“官家做天子时间很长了,怎么不用黄金装饰小轿,乘坐出入。”太祖笑着说:“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只是考虑到我是为天下人守财罢了!怎么能妄自享用。古人说做皇帝要自己治理天下,而不是被天下人所奉养。如果拿天下的财富来供自己一人享乐,让天下百姓如何能拥戴啊?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6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①;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②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③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④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⑤,又何必濯颍水⑥而以为高⑦,登首阳⑧而以为清⑨也哉? (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
【注】①石濑(lài):沙石上的急流。②上人:和尚。③洋洋:快意的样子。④汩(gǔ):乱。⑤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⑥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⑦高:品行高尚。⑧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⑨清:品行纯洁。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太守谓谁 ___________ ②去人不远
③名之曰松风之阁 _________ ④观于松可以适吾目 _______
(2)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予尝过而止之
A.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两处)。(2分)
其 大 风 至 则 如 扬 波 涛 又 如 振 鼓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10.请概述甲乙两文所表现的思想情趣的异同。(4分)
7.(1)①是 ②距离 ③命名 ④使……舒适
(2)D
8.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
9.(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2)又何必要像许由用颍水清洗耳朵来表示品行高尚,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来表示品行高洁呢?
10.同:都表达了热爱自然,追求山林野趣,但不愿隐逸而想有所作为的积极情怀。异: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追求高风亮节和宁静生活的思想志趣。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阅读文言文《鸟说》,完成第 7-10 题。(16 分)
①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②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则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③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为世路为甚宽也哉!(选自清·戴名世《鸟说》,有删改)
【注】①啁啾∶鸟叫的声音。②奚∶怎么,为什么。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 ②小不能盈掬(▲)
③主人戏以手撼其巢(▲) ④鸣乃已(▲ )
(2)与例句中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小撼之则小鸣
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三章》) B.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C.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D.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两处)。(2分)
雏 且 出 矣 雌 者 覆 翼 之 雄 者 往 取 食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0.本文和《马说》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阅读第③段和链接材料,你从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才观?(4分)
【链接材料】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唐·韩愈《马说》)
(二)阅读文言文《鸟说》,完成第7-10题。(16分)
7.⑴①筑巢 ②满 ③摇动 ④停止(4分)
⑵D(2分)
8.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2分,一处1分。)
9.⑴将自己安置在不适宜的地方,以至于在奴仆手中受屈辱而死。(2分,“托”“所”“见辱于”要译出,意思对即可。)
⑵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分,“忠”“属”“以”要译出,意思对即可。)
托物寓意或借物寓意或象征(2分)
第③段材料是说,人才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才能自由施展自己的才能。《马说》是说,要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2分,每则说理1分,意思对即可。)
2021年江苏省兴化市网上阅卷一模语文试题
(二)阅读两则文言短文 ,完成7~10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羞满前,而齿脱腹果①,不能餍饫②,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人读,正与此意相同。
(选自袁枚③《随园诗话》)
【注】①腹果:这里指肚子没有饥饿的感觉。②餍(yàn)饫(yù):饱餐,指尽情享受美味。③袁枚(1716~1798),晚年自号随园主人,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录毕,走送之( )
③然好之颇切( ) ④珍羞满前( )
(2)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然好之颇切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8.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两处)。(2分)
及 作 官 后 购 书 万 卷 翻 不 暇 读 矣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10.宋濂、袁枚从小家境贫寒,没钱买书,长大后却都成为诗文大家。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请写出他们成才的共同因素。(4分)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7.(1)①得到,买到 ②跑,跑着 ③喜欢,爱好 ④美味的食物(共4分,每小题1分)
(2)C(A项“居庙堂之高”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何陋之有”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益慕圣贤之道”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解释为“的”;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代词,故选C)(2分)
8.及作官后 / 购书万卷 / 翻不暇读矣(2分)
9.(1)如果(书的)价格贵得买不起,夜里睡觉就会在梦里买下那本书(梦到那些书的模样)。(2分,关注“若”“辄”,意对即可)
(2)(我)寄居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2分,关注“逆旅”“日”“食”)
10.①都爱好读书(都有读书的浓厚兴趣),这从宋濂“幼时即嗜学”、袁枚“好之颇切”中可以看出;②都想方设法争取读书的机会,宋濂常常跟人家借书阅读,袁枚常常在书肆里“垂涎翻阅”;③读书的愿望都非常强烈,如饥似渴,从宋濂“手自笔录”“弗之怠”、袁枚“垂涎翻阅”“夜辄形诸梦寐”可以看出;④都得到了他人的理解和帮助,藏书者常把书借给宋濂,书肆老板不因袁枚经常看书而不买书把他拒之门外,而是任由其翻阅图书。(共4分,每点2分,答到两点,意对即可,必须结合选文内容作答)
【参考译文】
我年少的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书;但是喜爱书的心情却很急切,每当去书店时,就像吃饭时流下口水一样地翻阅图书。(心里很想买下)如果(书的)价格贵得买不起,夜里睡觉就会在梦里买下那本书(梦见书的模样)。我曾经写了一首诗:“私塾太远,经过书店(因为没钱买书)而发愁,家里太穷只能在梦中去买书。”等到做了官之后,买了很多书,却反而没有时间读了。就像年轻的时候,牙齿坚硬,(却因)贫穷没有食物吃;年龄大了,各种美味满满地堆在面前,可是牙齿却松动了,肚子也饱饱的(没有饥饿的感觉),因而不能尽情享受美味,真是令人叹息啊!偶然读到苏东坡的《李氏山房藏书记》,(文章)极力描写(以前的君子)年轻时得到书的困难,(后来的读书人)书多了,却反而没有人读了,(我)恰好和这种想法相同。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16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②。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③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④,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⑤可也。”(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
【注】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③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④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⑤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7.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望其旗靡 ▲ ②公伤股 ▲
③不鼓不成列 ▲ ④国人皆咎公 ▲
(2)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断两处)(2分)
勍 敌 之 人 隘 而 不 列 天 赞 我 也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
10.结合文中鲁庄公和宋襄公在指挥战争中的表现,比较其形象特征的不同之处。(4分)
▲
7.(1)①倒下②大腿③击鼓进军④责备,归咎(各1分)
(2)D(例句与D项的“以”都解释为“凭借”)(2分)
8. 勍敌之人/ 隘而不列/ 天赞我也(2分)
9.(1)齐国,是大国。难以估测,我担心他们有埋伏在那里。(2分)
(2)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2分)
10.鲁庄公虚心求教,不懂就问,战争中听从更有军事才能的曹刿指挥,战后虚心求教战胜的原因和追击的时机。(2分)宋襄公刚愎自用,虚伪做作,指挥失败,又以假仁假义来掩饰自己的失败。(2分)
译文:(乙)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四校中考一模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6分)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①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注释]①禺:同“偶”。
9.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无贵贱一与文等 ___________ ②献遗其亲戚
③辍食辞去_________ ④天雨 _________
(2) 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故倾天下之士
A.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10. 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客 怒 以 饭 不 等 辍 食 辞 去
1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2. 结合文段分析孟尝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等同 赠送 停止 下雨 (4分)
C (2分)
客 怒 / 以 饭 不 等 / 辍 食 辞 去 (2分)
(1)您恐怕被土偶人所耻笑吧?
(2)略
12.从孟尝君食客之多,无论食客出身贵贱一律平等对待,慰问宾客赠送礼物等看出他是一个广纳宾客,厚遇宾客,对宾客一视同仁的君子;(2分)从他能听从苏代的劝说看出他是一个虚心纳谏的人。(2分)
2021年泰州市兴化市乐吴中学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文言文片段,完成7—10题。(15分)
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⑥,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⑦,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⑦惠因涧:山涧名。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以书邀余入山( ) ② 以不时至,去矣。( )
③ 濯足于惠因涧( ) ④ 谒辨才于朝音堂( )
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憩于龙井亭 何有于我哉 B. 始至寿圣院 蜡炬成灰泪始干
C. 酌泉据石而饮之 殆非人间之境 D. 余自吴兴来杭 自三峡七百里中
8.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龙 井 有 辨 才 大 师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7. (1) ①信 ②离开 ③洗 ④拜见 (2)B
8.龙 井/ 有/ 辨 才 大 师
9.(1)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2)略
10.从听觉角度(视听结合)1分 写出夜晚环境的幽寂/幽静、美好(1分),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欢愉和对此地美景的热爱(1分)。
参考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