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3 10:3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为何今日的中国能在外交上展示大国之风?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为何清朝前期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巩固?
清朝前期经济的飞速恢复与发展
课前导入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标: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
百废待兴重生产,
以农为本促经济。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以农为本促经济
材料1:明季赋税繁重,官兵坑害,百姓极为困苦……伤残最苦之州县,人民逃亡,田地荒芜”
——邱象随《过新城东平候旧府》
社会经济被严重破坏,百姓生活困苦
清初统治者面临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2: 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刘秀多次减轻赋税;曹魏重视兴修水利,采取屯田措施;唐太宗采取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前期诸位帝王都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重视农业发展;以农为本
历代统治者对于此问题都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共同点?
课本p96请找出清朝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的政策
还有什么原因使得清朝前期农业快速恢复和发展?
材料4: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恩格斯《神圣家族》
材料3: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并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
②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③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
1661-1766年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耕织图》(局部)
耕地面积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大量土地的灌溉需求呢?
材料1:“水利一兴,田苗不忧旱涝,岁必有秋,其利无穷”,于是康熙十六年命靳辅为河道总督,督修黄、淮和运河。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河道总督:靳辅
大力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大运河。
材料2:治黄河历三十年,之后黄河“安澜顺轨百有余年”,农业连年丰收。
——《中国古代经济》
兴修水利与治理黄河取得了什么成果?
解决水患,利于农业灌溉与发展
地有了,水管够了,我们种些什么呢?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粮食作物
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棉花
甘蔗
茶叶
药材
经济作物方面:品种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经济作物
宋代与清代粮食主要产区对比图
“苏湖熟,天下足”
“湖广熟,天下足”
苏湖地区改为种植经济作物说明什么?
是生产技术落后于湖广地区吗?
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业化程度加强
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极大影响着手工业、商业…
农业生产的发展意义: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各业繁荣新工场,
十万烟火商业盛。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代·徐扬《盛世滋生图》记录乾隆年苏州府的工商业繁华
《盛世滋生图》的工商新气象
震泽绸行
松江加长扣布
濮院宁绸
棉花
扣布
纺织业
材料1:乾隆十年奏准,江宁现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七百八十名。苏州现设机六百六十三张,机匠一千九百三十二名。
——《大清会典事例》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丝织品、纺织品的需求,手工业有何新的变化?
规模更大,人数众多
材料2:郑灏,家里有“织帛工及换丝佣各数十人。
——《庚已编》
材料3: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
——《神宗实录》
观察右图,结合材料你得到什么结论?
出现了存在雇佣关系、分工合作的手工工场
《清代纺织图》
丝织业
制茶业
矿冶业
制瓷业
印染业
棉织业
图2 木渎镇沿街店铺
图4 苏州城云贵川广各省杂货老行
图1 山前村的杂货铺
图3 苏州城的商业街
《盛世滋生图》中的商业新气象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场
全国性市场
繁荣的
商业网
新气象之二: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盛泽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汉口
汉口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内,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新气象之三:大城市的数量增加
清朝的大城市有: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
这些工商业市镇分布有何特点?
主要分布交通便利的地方(运河沿岸、沿江或沿海)
新气象之四: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徽州商人
“贾而好儒”,
富甲一方。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乡缘为纽带,以“互助”为宗旨,以会馆
为其在异乡联络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
人地矛盾古今同,
饥饿盛世迷美梦。
——人口的增长
四、人口激增——协调人地矛盾
年 代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1661年(顺治十八年)
6.88亩
1721年(康熙六十年)
8.26亩
1734年(雍正十二年)
8.13亩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
2.51亩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表》
清朝前期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
《清朝前期我国人口统计图》
人口剧增带来最直接的后果是?
人口快速增长,乾隆年间到达3亿
人均耕地面积剧减,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材料一: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 ……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賭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
——《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材料二:当时红薯和玉米是贫苦农民的正常口粮。而同一时期,英国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是:面包、奶酪、猪肉甚至还要加上2、3加仑的脱脂牛奶,17品脱啤酒、黄油和糖各半。
——张文宏《饥饿的盛世》
材料三:我们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水,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留着吃。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百姓生活困苦,处于饥饿与贫困之下,可谓之“饥饿的盛世”
清朝马车
英国的蒸汽机车
英国的纺织工厂
英国汽船
VS
VS
清朝手工织布机
VS
清朝
英国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VS
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西方先进的
资本主义经济
“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其实天朝恩德声威四方传扬,万国来朝,种种贵重物品,海陆叠加,无所不有。你的正使等已经亲自见到了。从来就不以蹊跷之物为贵,并不需要你国置办物件。”
——1793年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回信
半个世纪后爆发的鸦片战争最终验证了这一切……
清朝建立
康熙
1636
1661
1722
雍正
1736
乾隆
嘉庆
1796
鸦片战争
1640——168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65——1840—……
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饥饿的盛世
1840
天朝上国,不思进取
工业的崛起
1638
顺治
清朝前期与世界
“盛世”
饥饿的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人口增长的矛盾
逐步落后于世界
本课小结
1、下表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下列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人口
康熙八年(1669年)
4253万人
康熙五十年(1711年)
9845万人
雍正五年(1727年)
11323万人
乾隆六十年(1795年)
29690万人
A.康熙年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乾隆年间逐渐放缓B.清朝政府通过开发边疆使得人口数量大增C.人口的快速增长折射出工商业的繁荣和小农经济的衰败D.清朝前期的人口增长与统治者统治措施息息相关
D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