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三年级下册音乐 2《木偶的步态舞》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三年级下册音乐 2《木偶的步态舞》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25 20:2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木偶的步态舞》教案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音版教材第六册第三课《美妙童音》之《木偶的步态舞》
教材分析:
钢琴曲《木偶的步态舞》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爱女创作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的钢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拉格泰姆,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乐曲正以此描绘一个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感受作品及音乐情绪、速度等,启发、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想像和表现。
2、能哼唱音乐主题旋律,初步感受音乐中切分音加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节奏型——拉格泰姆及倚音。
3、通过听、看、唱、演等音乐活动来表现小木偶活泼、可爱、动作机械及步伐沉重。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跟琴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及初步感受切分音加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节奏和带倚音的八分音符。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道具等。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字水中学。瞧!这明亮的灯光,这么棒的舞台,还有这么多热情的观众,我们来开场音乐会好吗?
生:好!
师:那就与我一起步入音乐会的现场,去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妙时刻吧!(课件、师钢琴独奏表演)
师:你们真是一群高素质的听众,很懂得听音乐会的礼仪,你们安静的倾听,还给予我热烈的掌声,我好开心啊!谢谢孩子们。我弹奏的乐曲,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我也非常的喜欢,那我们就走进音乐,走进乐曲去进一步的聆听、感受吧!欣赏了整首乐曲,你们觉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自由阐述)
师:哇!你们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那乐曲到底分为几个部分呢?我们在接下来的聆听中去揭晓答案吧!那我刚才弹奏的是什么乐器
生:钢琴!
师:对!就是钢琴。从你们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很喜欢钢琴,那就让来了解吧!(课件)
师:孩子们!像刚才我一个人弹钢琴,是短片中介绍的哪种钢琴演奏形式呢?
生:独奏。
师:对!钢琴独奏。那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个怎样的卡通人物呢?我们听听(师弹奏主题旋律,生结合音乐进行猜想)猜猜?(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点评。)那作曲家表现的到底是谁呢?(课件)
生:木偶。
师:对!就是木偶。(板书)小木偶在音乐中干嘛?
生:跳舞。
师:太有想象力了。(板书课题)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木偶的步态舞》,那你们 心中小木偶的动作是啥样?有什么特点?(生阐述:机械等)你们玩过这样的游戏吗?我们都是?
生:木偶人,不能说话不能动。
师:在玩之前,送上一则温馨小提示:我在做动作时,请大家仔细看,当我保持造型不动的时候,就该你们做动作了。记住!要重复我的顺口溜还要摆出造型哟!(师口令带做动作:现在我是木偶人……)
师:好玩不?
生:好玩!
师:这么棒的音乐是谁创作的呢?(课件)这首钢琴独奏曲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此曲创作于一百多年前的1910年,它描绘了一位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师:那接下来小木偶在音乐中会做什么?它的心情怎样?请听。(师播放乐曲第一部分)
师:小木偶在(生阐述)
生:跳舞
师:它的心情
生:开心
师:所以音乐的情绪?
生:欢快、活泼。(板书)
师:速度?
生:快!(板书)
师:在钢琴上如何弹奏才能表现这种欢快、活泼的情绪呢?谁来与我合作弹 弹,感受一下呢?(此处师先教台上学生,再动作示意全班拿起手然后接儿歌:小小手儿动起来,五指二指轻轻跳,一、二弹起来…….师生合作。)
师:孩子!刚才你的手指是怎样弹奏来表现欢快、活泼的呢?(生阐述:有弹性,跳跃等)
师:谢谢你的分享。那刚才的音乐你们能记住吗? 我们再来听听。(师弹奏主题旋律)谁来哼哼?(生尝试哼唱,师点评)这句旋律在乐曲中是只出现了一次,还是反复出现了多次呢?(课件主旋律乐谱)
生:多次
师:它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请记住这段欢快、活泼的旋律吧!请用beng跟着琴哼起来吧!……加快速度来一遍。(生跟琴哼唱主题旋律。)孩子们!请观察并记住主题旋律的节奏。(生观察)记住了吗?(课件)哪条?
生:第二条。
师:真会观察。(此处,师指着切分节奏)你们知道这个节奏吗?(生质疑)它叫切分音节奏。(师指顿音记号)那这个黑色倒三角记号认识吗?(生质疑)不认识,没关系,它叫顿音记号,这回可要记住了哟。像这样切分音加连续顿音的八分音符节奏型有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拉格泰姆。(板书)它是非洲黑人舞蹈中最常见的一种音乐节奏。我们这首乐曲正是采用了这样的音乐元素,所以这位小木偶非常的?
生:滑稽、活泼、可爱。
师:孩子们!自己拍拍,感受下这个节奏。(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来!一起试试(生拍节奏)孩子们!为了让你们更好的来感受这个节奏,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口里念着一、二、三、四、五,我们试试。(师生练习)现在把小口令默念在心里不出声试试。(师生练习,此处师悄悄加入打击乐。)咦!刚才是哪位新朋友的加入?(师出示鼓,生自由阐述。)它叫非洲手鼓。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这有四句旋律,请找找它的规律。(生阐述)哇!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孩子们!请用beng哼唱一、三句,二、四句由我来拍鼓。(课件、师生互动练习。)
师:不错!小木偶在音乐中开心得跳着舞,它邀请我们与它共舞,孩子们!跳起来吧!(师生共舞)
师:欢快的舞步过后,接下来的音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师示意拿起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课件、师带生划旋律线感受音乐)
师:小木偶的心情是乎……
生:不开心、难过……
师:随之音乐的情绪也变?
生:悲伤、忧伤、哀伤。(板书)
师:速度?
生:慢了(板书)
师:他到底怎么了?猜想下(生阐述)有这个可能。小木偶此时此刻的心情很不好,他的舞步也发生了变化(师弹倚音旋律)它的舞步变?
生:慢,迟钝等。
师:这段旋律之所以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出现一种特殊的音符。(课件)它是?
生:倚音。
师:它就是旋律中出现的带倚音的八分音符。我要考考大家,请听!下面哪条旋律中加入了倚音。(师分别弹两条旋律,生聆听感受)
师:哪条?
生:第二条
师:真会听!倚音的出现,使音乐的感觉发生了变化,从而小木偶的舞步也随之变?
生:慢,迟钝。
师:沉重了。谁来弹弹倚音,感受下呢?(此处师请生上台并指导练习,然后儿歌指导全班:小小倚音真有趣,二指轻轻三指重,我们一起来弹一弹,一、二…...。)
师:孩子们!走起来。(生随音乐做动作)小木偶的舞步变的更加沉重了。孩子们!为它加油吧!(师带生说激励的话语)小木偶听到了我们的鼓励,他会怎样?(课件播放第三部分)它又在?
生:跳舞啦!
师:是谁的再次出现?(师拍节奏示意)拉格泰姆(板书)的再次出现给了我们这样的感觉?
生:拉格泰姆
师:乐曲结束部分的音乐速度变?
生:变快
师:力度?
生:更强
师:情绪更加得?就俩字(师手势提示)
生:热烈!(板书)
师:孩子们!那这部分音乐和之前的哪部分相似呢?
生:第一部分
师:它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如果第一部分我们用字母A来表示,那这部分我们可以用A’来表示,那第二部分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呢?(板书)
生:B(板书)
师:孩子们!这下知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了吧!
生:三部分
师:像这样ABA’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小木偶听到了你们的鼓励,舞是越跳越好,越跳越棒。它想邀请两位小朋友来当驻演嘉宾。首先需要一名鼓手?(生举手)
师:就你吧!孩子!你准备如何为音乐伴奏呢?先试一试(师哼唱主旋律生拍鼓)还不错哟!再请一位键盘手。来!孩子!双手试试(生上台做好准备)孩子们!请用beng跟琴哼唱旋律。(师生互动)孩子们!刚才我们两个人在同一台钢琴上弹奏,这种演奏形式叫?
生:四手联弹
师:真棒!我早就听说我们?班的孩子不仅聪明还见多识广。孩子们!除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小木偶,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型的木偶呢?
生:提线木偶。
师:提线木偶是由谁来控制指挥的呢?
生:人
师:听着就很有趣,要不咱们也来试试?谁是我的小木偶?(生上台)
师:请1、4、6组的孩子起立,你们是提线人;2、3、5组的孩子,你们是小木偶。快!小伙伴做好准备。(师生儿歌互动:提线木偶真有趣,七色彩线手中提,我提、你提、他也提,左边碎步走一走,右边碎步走一走,要想玩好勤练习。)我们合着音乐试试。(师生互动)真棒! 快! 将小伙伴放回原位。今天的舞会!我还邀请了一位神秘嘉宾。(弟弟照片)认识他吗?
生:不认识。
师:他是我的弟弟杨艺可。艺可现就读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在刚结束的第十七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十六岁的他也成为此项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选手取得的最高荣誉,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今天!他作为嘉宾,将为我们的音乐会伴奏。孩子们!期待吗?
生:期待!
师:那还等啥!快!来认识下他吧!(课件、师生律动)多棒的音乐会啊!掌声送给你们!谢谢孩子们!(师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师弹奏《月光》结束部分并自述:原来钢琴是这么的奇妙,音乐是这么的有魅力。孩子们!我期待着下一次在音乐世界里与你们相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