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三年级下册音乐 1 红旗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三年级下册音乐 1 红旗颂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25 20: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旗颂》
微课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欣赏《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
生不同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验速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
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聆听对比,感受两段音乐所表现的气势内容,
从而分辨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3、通过欣赏《红旗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听辨出主题音调用不同乐器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联想到不同速度的主题音调的表现情景。
教材分析:
管弦乐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
作为“上海之春”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
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
利。
作品采用《红旗颂》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
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嘹
亮的小号声伴以长笛、短笛、双簧管吹奏出明丽的颤音,小
提琴则以滚动的平行七和弦音型为之衬托,展现出彩霞满天、
红旗如海、人群如潮的壮丽图景。国歌音调经圆号反复显得
格外庄严,接着大号及低音弦乐器奏出国歌首句的音调,引
出了以弦乐器在C大调上演奏的红旗主题,这是深情无限的
赞美,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富有歌唱性。描写了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
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在眼前
呈现,巨人般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耳边回
响。“红旗”主题提高一个大二度又一次响起。音乐更为激越
高扬,人们的热情也随之奔腾激荡。
乐曲的中部(展开部)抒情的颂歌主题仍保持相同的旋
律,但通过速度的加快,附点音符的插入,变成了一首豪壮、
铿锵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们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一往
无前大雄壮步伐。
学情分析:
由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我们应给学
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音乐方面,三年级的学生节奏、节拍、音准都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在教授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状态,开展自主合作,培养集体观念,建立一定的信心!
教学思想:
管弦乐《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本节课通过欣赏《红旗颂》两个音乐片段,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让学生体验速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聆听对比,感受两段音乐所表现的气势内容,从而分辨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欣赏《红旗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聆听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
PowerPoint制作、有关教学视屏资料
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内容梗概。
管弦乐《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
作为 “上海之春”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 赞颂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二、导入新课
1、初听音乐主题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用管弦乐器演奏歌唱红
旗的音乐作品《红旗颂》,下面我们将要欣赏其中的两个音
乐片段,请大家带着问题来感受音乐主题,‘这两段乐曲情绪
怎样,哪段适合歌唱,哪段适合行进’? ”(媒体展示,在演
奏过程同时出示乐器图片)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片段中,我们可以听出是同一段旋律,但是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不同乐器的表现形式,以及不同的速度,表现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慢速且抒情的弦乐群演奏适合表现歌唱性旋律,而坚定嘹亮的管乐器演奏,适合表现行进性旋律。
师:那么下面我么们来欣赏一下这两段音乐片段的视频,通过再次聆听并且观察视频中艺术家们的演奏情绪,思考一下你眼前联想到怎样的情景?
2、欣赏音乐片段视频。
师:同学们,通过第一段视频,我们可以联想到新中国
建立时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情绪高昂的?人群万分激动,乐曲这样来表现从黑暗之中走过来的人们对红旗那种无比自豪的感情。在第二段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得出,音乐中运用乐器的音色可改变音乐的情绪和音乐形象。速度加快、力度加强、音乐情绪坚定有力,这就是进行曲风格。乐曲的中部通过速度的加快,附点音符的加入,变成了一首豪壮、铿锵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一往无前大雄壮步伐。
3、教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今天的学习让大家学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热爱祖国、热爱国旗,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教学总结:
开学第二节课,带领学生聆听这首乐曲,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接受爱国教育的同时调动和感染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我想以这一节“红旗颂”为主题的音乐课,引领同学们在国旗、党旗、队旗下用音乐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充分实现这一单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及“两纲”的德育教育。
这节课后,我针对这节课中课堂教学的互动作了分析与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1、学习感受中的谈话式互动
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源于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以“问题”带动学生思维,开展互动。在简单介绍管弦乐曲《红旗颂》作者及创作背景后请同学们先聆听乐曲的引子部分,通过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进行谈话时的互动,请同学们来说说引子旋律塑造的音乐形象,以及音乐中融入了哪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同学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并且回答问题的表述非常准确,通过思考与对话式的互动,初次有效地感受了《红旗颂》所展示的气势。
2、欣赏体验中的歌唱式互动
为了使学生们熟悉“红旗”主题旋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本人设计了用歌声表现音乐的教学过程。同学们看谱可以完成乐曲的视唱,但是唱谱仅能使同学们熟悉旋律,并不能达到理解音乐、用真挚情感歌唱乐曲的有效性,所以老师在第二遍视唱中加入了钢琴的不同伴奏音型,赋予乐曲生命力,更具歌唱性了,同学们在听赏与歌唱的同时体验了乐曲的旋律起伏变化,复唱时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及问题的思考与谈话式双向互动,同学们对乐曲的理解更深入了,并且能更形象地用语言来描述他们所理解的“红旗”主题,也能更好地的用真挚情感去歌唱主题旋律。
3、对比欣赏中的节奏体验式互动对比欣赏中,通过一遍的聆听,同学们就能非常精准的感受到乐曲在第二主题出现时,速度发生了变化,他们说变快了,但是乐曲为什么发生变化,作曲者巧妙的加入了哪些变化。为了更好地达到有效教学,我请同学们先对比主题一与主题二的曲谱,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了,其实主题的曲调非常的相似,但是节奏密集了,并且加入了小附点,这一代表性的节奏型更具音乐的推动力。有的同学形象地形容这段乐曲是表现了革命战士不断地向前奋勇杀敌的情景,这一表述也是非常的贴切,同时说明了教学环节的有效。
4、合作性的创造表演互动
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环节的设置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是实践的延伸,是主题情感的升华。首先,要创设利于有效互动的环境。因此,教师通过白板、红旗、多媒体等环境的布置,为实施有效互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学们通过‘红旗颂”主题,用不同的音乐形式表达了对红旗的歌颂,对祖国的热爱。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有一种归属感和愉悦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互动。
在对这节课优点的归纳的同时,我也在深思不足之处,其中有几处细节,我觉得还需要改进。
第一,语言可以更“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问题”的疏导,“情景”创设的衔接,都需要教师更‘美”的语言。但是在课堂上也会互动不起来,很多情况下,问题就是出在对话上。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让我更强烈地认识到实现真实有效的对话的重要性。
第二,教学可以更“细”。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领会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细化,而不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将更“细”,细致到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及时的启发与引导,互动时学生的反应与作答,合作互动后的评价归纳与提升等等。
第三,表现可以更“自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自信。教师自信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给学生们传递知识与正能量的过程;学生自信的作答表演过程就是充分地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机会很多,但部分同学却有不够自信的表现,如:师生互动时心中有想法也不举手,生生互动时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敢于表达善于表现等等,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的鼓励与正确的引导,充分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展现阳光少年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