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一定的识谱视唱能力,但基本不能独立视唱完整段落,班内学生音乐素养有两极分化的情况。学生对音乐活动有较浓的兴趣,善于模仿,容易跟风。
教材分析:《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一首世界名曲
(?http:?/??/?cpro.?/?cpro?/?ui?/?uijs.php?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8dcea6e969d758d4&k=%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k0=%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kdi0=0&luki=8&n=10&p=baidu&q=yklxs_cpr&rb=0&rs=1&seller_id=1&sid=d458d769e9a6ce8d&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d=1833853&tu=u1833853&u=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7?/?sort0727?/?down-44422.html&urlid=0"
\t
"http:?/??/?blog..cn?/?s?/?_blank?),是德国勃拉姆斯的作品。曲风
(?http:?/??/?cpro.?/?cpro?/?ui?/?uijs.php?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7&is_app=0&jk=8dcea6e969d758d4&k=%EF%BF%BD%EF%BF%BD%EF%BF%BD&k0=%EF%BF%BD%EF%BF%BD%EF%BF%BD&kdi0=0&luki=1&n=10&p=baidu&q=yklxs_cpr&rb=0&rs=1&seller_id=1&sid=d458d769e9a6ce8d&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d=1833853&tu=u1833853&u=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7?/?sort0727?/?down-44422.html&urlid=0"
\t
"http:?/??/?blog..cn?/?s?/?_blank?)活泼欢快,旋律热情奔放。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等方式,能哼唱其中部分旋律(第一部分第二主题、第二部分),正确哼唱突强突弱等有“对比”的音乐片段,在哼唱与律动的实践中感受“对比”的特点。
2.运用情境设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本乐曲有清晰的框架上的认识,能理解本乐曲ABA式的结构特征。
3.通过参与律动等实践参与,使学生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感受世界名曲不朽的魅力,为今后进一步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对比”的要素、感受“对比”的魅力。
教学难点:从三个方面体会“对比”,一是从音乐要素中感受“对比”,二是从律动中继续体会“对比”,三是从结构中深层理解“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入场;
(二)教师简单介绍作曲家、作者、吉普赛音乐特点。
二、展开学习
(一)学习乐曲第一部分(从音乐要素中感受“对比”)
1.设置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为音乐设置一个主线故事。)
这一天,匈牙利的一个城主得知城里来了一群快乐自由的吉普赛人,他听说了吉普赛人非凡的艺术天分,于是想请他们为城墙作画。吉普赛朋友们十分荣幸,答应了城主的邀请。
2.聆听第一主题(用律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熟悉旋律。)
情境设置:“在作画前,吉普赛人要先活动身体。”
教师带学生坐在地上边聆听边律动。
3.学习第二主题(重点学习乐段)
情境设置:“他们决定用油漆在墙上作画,于是他们开始搅拌油漆,油漆时不时变干,要花力气去搅拌。”
1>聆听与律动
边聆听,边跟随音乐做律动;
2>分析与哼唱
出示谱面,提炼谱面知识点:重音记号、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提炼第一乐句节奏,学生从节奏到旋律,逐渐熟悉,最后能流畅地哼唱此段。
3>体会音乐特点(“对比”的要素)
观察谱面,从“弱”与“强”、“突慢”与“回原速”、“舒展”与“密集”中,看出这一段用了较多的“对比”,同时体会对比的魅力。
(二)学习乐曲第二部分(从律动中继续体会“对比”)
情境设置:做好准备之后,吉普赛朋友们要开始作画了,他们有着热情、浪漫的性格,喜欢边舞边画。
1.教师示范如何“边舞边画”;
2.学生两两配合,尝试“边舞边画”;
学唱“一二”乐句和“三四”乐句,感受“三四”乐句中的“对比”,体会对比能令人印象深刻。
(三)学习乐曲第三部分(从结构中深层理解“对比”)
情境设置:“报~~~公主殿下看到各位的作品很是喜欢,想请各位去公主的内殿作画。吉普赛人们欣然接受,他们又要开始创作啦!”
1.
聆听与判断
第三部分与之前欣赏过的部分有没有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基本重复第一部分。
不同之处:两个主题都没有反复;结尾处用三个音结尾。
2.
综合判断乐曲结构
因为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绝大部分相似(重复),因此得出该乐曲的结构:ABA式。第三部分的A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3、总结
(一)总结表演
学生将整首乐曲连贯地表演一次。
(二)学生总结收获
四、拓展
观看卓别林《大独裁者》,感受电影与音乐的默契配合,鼓励学生动脑筋,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欣赏中体验艺术,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
请一位或一组同学上台展现自己的奇思妙想。予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