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课题
《凤阳花鼓》
课型
综合课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花城版音乐课本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安徽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曲调抒情具有叙事性,歌舞相结合,富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新凤阳人民的生活状况,感受到凤阳人民的热情好客,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人文素养目标
学习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艺术能力目标
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乐器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教学重点
能完整的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和切分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课件、钢琴、节奏卡片、小乐器若干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
段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听音乐《凤阳花鼓》随教师做律动。2、导语:听了这段音乐,心情如何?3、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凤阳花鼓》(揭示课题并简介歌曲)。
4、师: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安徽卫视2014年《过年看年俗:安徽凤台花鼓和凤阳花鼓》。5、师: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一手拿鼓,一手拿鼓槌,边敲边跳)
律动、回答问题、观看视频
多媒体
通过律动、欣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阶段
(二)学习歌曲。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你们看!师展示介绍凤阳花鼓。师演奏乐器,学生感受音色。师敲击节奏,学生用“ta”读出节奏。X
─
X
─
│X
X
X
0
│ta
a
ta
a
ta
ta
ta加上歌词咚咚锵,带上动作读节奏。加入音高,带上动作和表情唱出来。师生合作:师范唱歌曲a段,学生唱“咚”,感受二声部合唱。2、完整的聆听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研学问题: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3、再听歌曲,觉得哪部分最有趣?(b段衬词:得儿另当飘一飘)4、学唱b段衬词部分5、学唱a段6、歌曲处理,分二声部进行完整的演唱。7、小组学习,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衬词部分按书上要求)8、小组汇报展示。
节奏练习、聆听歌曲、学唱歌曲学生小组学习,根据教师提供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展示,学生评价,能说出优点和建议。
凤阳花鼓、节奏卡片、多媒体、小乐器
通过节奏练习、师生合作、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内容。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小组集体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合作,分享和评价,享受集体学习的成果和表演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拓展阶
段
欣赏《凤阳花鼓》舞蹈视频。
欣赏
多媒体
感受舞蹈的魅力
结束阶
段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凤阳花鼓》你喜欢吗?通过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呢?2、师:现在的凤阳人民生活幸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你们知道吗?《凤阳花鼓》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在古代的明清时期,凤阳人民为了生活在街上乞讨卖艺,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那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的收获。
和学生一起分享收获。
板书设计
凤阳花鼓欢快地
节奏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