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新世纪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文科数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新世纪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文科数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3-26 12:0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昆明市五华区新世纪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题
文科数学
考试时间:2011年12月31日上午8:00-10:00,共120分钟 命题人:杨先明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P(A·B)=P(A)·P(B)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2.已知,且,则=( )
A. B. C. D.
4.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则=( )
A. B. C. D.2
5.设f(x)、g(x)是R上的可导函数,,分别为f(x)、g(x)的导函数,且满足g(x)+f(x) <0,则当aA.f(x)g(b)> f(b)g(x) B. f(x)g(a)> f(a)g(x)
C.f(x)g(x)>f(b)g(b) D.f(x)g(x)>f(b)g(a)
6.过点(0,1)且与曲线在点(3,2)处的切线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7.为了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把函数的图像( )
A.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C.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D.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8.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2>b2,则a>b    B.若>,则aC.若ac>bc,则a>b D.若<,则a9. 若函数的导函数,则使得函数单调递减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x∈( )
A.(0,1) B.(3,5) C.(2,3) D.(2,4)
10.若a>0,b>0,a,b的等差中项是,且α=a+,β=b+,则α+β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11.△ABC中,∠A=60°,∠A的平分线AD交边BC于D,已知AB=3,且,则AD的长为( )
A.1 B. C. D.3
12.已知变量x、y满足的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
A.-3 B. C.-5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在△ABC中,B=中,且,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
14. 已知函数f(x)=2mx+4,若在[-2,1]上存在x0,使f(x0)=0,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 已知向量满足:,且,则向量与的夹角是 _____________.
16. 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前n项的和为Sn,则数列为等差数列,且通项为.类似地,请完成下列命题: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前项的积为Tn,则 .
三、解答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Sn为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S3=7,且a1+3,3a2,a3+4构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Tn.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锐角△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b2+c2-a2)tanA=bc.
(1)求角A的大小;
(2)求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2sinxcos2+cosxsinφ-sinx(0<φ<π)在x=π处取最小值.
(1)求φ的值;
(2)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已知a=1,b=,f(A)=,求角C.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某物体的温度θ(单位:摄氏度)随时间t(单位:分钟)的变化规律是:
θ=m·2t+21-t(t≥0,并且m>0).
(1)如果m=2,求经过多少时间,物体的温度为5摄氏度;
(2)若物体的温度总不低于2摄氏度,求m的取值范围.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当且,时,试用含的式子表示,并讨论的单调区间;
(2)若有零点,,且对函数定义域内一切满足|x|≥2的实数x有≥0.
①求的表达式;
②当时,求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
四、选考题(本小题满分10分,请考生在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2.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不与△ABC
的顶点重合。已知AE的长为,AC的长为,AD、AB的长
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根。
(1)证明:C、B、D、E四点共圆;
(2)若∠A=90°,,且,求C、B、D、E所在圆的半径。
23.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两个坐标系取相等的单位长度.已知直线经过点P(1,1),倾斜角.
(1)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
(2)设与圆相交于两点A、B,求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
24.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2x-a|+a.
(1)若不等式f(x)≤6的解集为{x|-2≤x≤3},求实数a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若存在实数n使f(n)≤m-f(-n)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昆明市五华区新世纪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题
文科数学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2*5分=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B B C A A D C D C D
二、填空题(4*5分=20分)
13、6 14.、 15、 16、
三、解答题(5*12分=60分)
17.解:(Ⅰ)设数列的公比为,
由已知,得 , ……………………………………2分
即, 也即
解得 ………………………………………………………………………5分
故数列的通项为. ………………………………………………6分
(Ⅱ)由(Ⅰ)得, ∴ , …………8分
又,
∴ 是以为首项,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0分

即. ……………………………………………………………12分
19. (1)f(x)=2sinx+cosxsinφ-sinx
=sinx+sinxcosφ+cosxsinφ-sinx
=sinxcosφ+cosxsinφ
=sin(x+φ).
因为f(x)在x=π时取最小值,
所以sin(π+φ)=-1,故sinφ=1.
又0<φ<π,所以φ=.
(2)由(1)知f (x)=sin(x+)=cosx.
因为f(A)=cosA=,
且A为△ABC的内角,所以A=.
由正弦定理得sinB==,
又b>a,所以B=或B=.
当B=时,C=π-A-B=π--=,
当B=时,C=π-A-B=π--=.
综上所述,C=或C=.
20.(1)依题意可得5=2·2t+21-t,
即2·(2t)2-5·2t+2=0. 亦即(2·2t-1)(2t-2)=0,
又∵t≥0,得2t=2,∴t=1.
故经过1分钟该物体的温度为5摄氏度.
(2)法一:问题等价于m·2t+21-t≥2(t≥0)恒成立.
∵m·2t+21-t=m·2t+2·2-t≥2,  ①
∴只需2≥2,即m≥.
当且仅当·2t=2·2-t,
即t=1时,①式等号成立,
∴m的取值范围是[,+∞).
法二:问题等价于m·2t+21-t≥2(t≥0)恒成立,
即m≥21-t-21-2t=2[2-t-(2-t)2]
=-2(2-t-)2+(t≥0)恒成立.
∵t≥0,∴0<2-t≤1,当2-t=,
即t=1时,-2(2-t-)2+有最大值.
∴m的取值范围是[,+∞),
21.解:(1) ………………2分
由,故
时 由 得的单调增区间是, 由 得单调减区间是
同理时,的单调增区间,,单调减区间为 …5分
(2)①由(1)及 (i)
又由 有知的零点在内,设,
则,结合(i)解得, …8分
∴ ………………9分
②又设,先求与轴在的交点
∵, 由 得
故,在单调递增
又,故与轴有唯一交点
即与的图象在区间上的唯一交点坐标为为所求 …………13分
四、选考题(10分)
22.(I)连接DE,根据题意在△ADE和△ACB中,
即.又∠DAE=∠CAB,从而△ADE∽△ACB 因此∠ADE=∠ACB
所以C,B,D,E四点共圆。
(Ⅱ)m=4, n=6时,方程x2-14x+mn=0的两根为x1=2,x2=12.故 AD=2,AB=12.
取CE的中点G,DB的中点F,分别过G,F作AC,AB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H点,连接DH.因为C,B,D,E四点共圆,所以C,B,D,E四点所在圆的圆心为H,半径为DH.
由于∠A=900,故GH∥AB, HF∥AC. HF=AG=5,DF= (12-2)=5.
故C,B,D,E四点所在圆的半径为5
23.解:(I)直线的参数方程是.----------------(5分)
(II)因为点A,B都在直线l上,所以可设它们对应的参数为t1和t2,则点A,B的坐标分别为.
圆化为直角坐标系的方程.
以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方程整理得到

因为t1和t2是方程①的解,从而t1t2=-2.
所以|PA|·|PB|= |t1t2|=|-2|=2. -----------------(1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