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台阶》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台阶》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3 09:52: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右图是著名画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请欣赏这幅油画,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他黝黑的脸,深深的皱纹,粗糙的手,显示了他辛勤劳苦的一生;他慈祥的面容,挺直的鼻梁,厚厚的嘴唇,透露出他的善良和质朴;他缠裹的白色头巾,手捧的粗瓷大碗,又说明了生活的贫困。


李森祥
第一课时
李森祥, 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
作者简介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生动质朴形象。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小学老师》获1991年第四届百花奖,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写作链接
作者1975年入伍后离开了家乡,时空的距离,使他产生了对故乡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灵感与契机,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感受,写成了本文《台阶》。
预习交流
字 音
凹(  ) 凼(  ) 门槛(  ) 涎水(  )   揩(  ) 嘎( ) 筹划( ) 黏( ) 尴尬( ) 撬( ) 倔强( )
硌( ) 憋( ) 半晌( )
 
āo
dànɡ
kǎn
xián
kāi
ɡā
chóu
nián
ɡān ɡà
qiào
jué jiànɡ
ɡè
biē
shǎnɡ
预习交流
词 义
凹凼:
尴尬:
若有所失:
大庭广众:
微不足道:
自言自语:
低眉顺眼:
周围高中间低的水坑。
神色、态度不自然。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神不定。
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整体性阅读——“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作者是围绕什么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
3.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线索
1.父亲不辞劳苦花了大半辈子建造了有高台阶的新屋,结果父亲走向了衰老。
2.文章是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
一、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二、找文章文眼方法?:
1、通过文章标题捕捉文眼。
2、通过文章段落起始句捕捉文眼。
3、通过贯穿全文的语句或词汇捕捉文眼。
4、通过文章结尾捕捉文眼。
5、通过文章中心论点捕捉文眼。
3.本文的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1~9):开端,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想造高台阶的新屋。(叹台阶)
1
2
3
4
(10~16):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工作。(备材料)
(17~24):高潮,新屋终于盖起了,也砌上了九级高台阶。
(造台阶)
(25~32):结局,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衰老了。(坐台阶)
4.根据前三个问题和本文的文体,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小说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父亲渴望受人尊重。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也是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了解一桩心事
突破性阅读——“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生 理 需 要
安 全 需 要
社交需要
尊重
需要
自我实
现需要
材料链接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他都做了哪些事?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踏黄泥
编草鞋
搬料
台阶低:地位低
台阶高:受人尊重
渴望受
人尊重
3.小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事件塑造人物的形象,阅读全文,找出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细节描写并加以赏析。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肖像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第五段中写父亲洗脚的细节有何作用?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比喻
父亲经常在水凼洗而仅有一次在家里洗的缘故。父亲一辈子从未享受他人服侍而内心感到不安的缘故。
细节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父亲劳动的艰辛和农民本色。“一盆泥浆”“一层沙”是父亲辛勤劳动的结果和见证。
(2)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老是摇来晃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的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是什么描写?为什么不用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神态描写。
一方面,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适合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3)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这里写父亲头上的露珠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细节描写。
通过写父亲头上的露珠,突出了父亲为建造新屋付出的艰辛劳动。在深秋季节一早就起来踏黄泥,也反映了父亲建造新台阶前激动兴奋的心情。
(4)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运用动作描写,用“浇”“按”“敲”“踩”等动作和“硬了硬了”“实了实了”“全冻牢了”等语言,一方面写出了父亲对台阶的加工和台阶逐渐牢固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重视和珍爱。
(5)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扁担不堪重负的形态,也暗示了父亲的年迈。父亲老了,很老的扁担正像老了的父亲。
(6)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运用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作者笔下的父亲为了造台阶,努力地、辛勤地劳作着,一块砖、一片瓦,一个角票一个角票地积攒着,为了实现他的理想而卑微又坚韧地活着,追求着。最后,实现愿望的父亲怎么了呢,文中的最后说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李森祥
第二课时
1.说一说:
父亲是一个 的人,
我是从 看出来的。
研究性阅读——“回首台阶,探究父亲”
填成语或四字短语
抓住关键词和细节描写,圈点批注,然后说一说。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踏黄泥
编草鞋
搬料
台阶低:地位低
台阶高:受人尊重
老实厚道
淳朴谦卑
倔强要强
坚韧不拔
不甘人后
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毅力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对比,更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说明建造新屋极其困难,突出父亲勤劳的品质。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盖房前后准备时间之长,也说明台阶低,表现了父亲的执着和坚定的形象特点。
第四、写父亲的坐姿、脚板,说明台阶低,写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高台阶新屋的建成给父亲带来了什么感受?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不自在
不对劲
若有所失
他想起来这是坐在新砌的高台阶上,要爱护新台阶,所以他就憋住不磕。父亲坐在高台阶上并不自在,反而受了拘束。
父亲和邻里在相处中却有了隔阂。习惯了低眉顺眼的父亲并没有过高台阶生活的思想准备,他由于地位低而形成的自卑心理难以一下子消除。
①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②筑高台阶只是形式上提高了身份,可实质上父亲贫困落后的经济地位并没有改变,他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失去了精神寄托,所以他感到很失落,也很困惑。
我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1)父亲的理想从“三级台阶”起步;
(2)“高高的台阶”是父亲吃苦耐劳的动力源泉;
(3)“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人生的巅峰;
(4)“九级台阶”又让父亲从幸福的云端回到凡间。
1.小说以父亲的形象和精神为表现重点,能否将题目改为“父亲”?
拓展性阅读——“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1)“台阶”实指屋门口的台阶;(表层含义)
(2)“台阶”象征着地位、不断前行的人生历程。
“台阶”既承载着父亲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深层含义)
不能
2.你能不能帮父亲把“这人怎么了?”这句话补全,在后面续写一两句,说出深埋在他心中却说不出的困惑。
这人怎么了?一辈子用不完的力气,怎么一下子就没有了?
这人怎么了?本本分分辛苦一辈子,实现了心愿,又怎么好像什么也没得到?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原来我早就并且一直踩在他的肩膀上,父亲用他的肩膀作为我的人生的“台阶”。
——李森祥《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台阶>创作谈》
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彩。
父亲是奋斗不息的中国农民的代表。他们朴实厚道,平凡而要强,用卑微却有力的肩膀筑起家庭的尊严,用克勤克俭的行动、用坚韧不拔的毅力赢得了我们的敬重,而他们年迈不能劳动时的落寞又让人心生悲悯与惋惜。
总结
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正是如此。可是······
请大家以“我”的口吻给本文的父亲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100字左右)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