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数学广角-----《数与形》
执教人
执教班级 六(63)班
教 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
设计课时 1课时 教学时间 2019年 11月26 日
教材分析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本例让学生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若干奇数之和。在计算时,即使不借助图形,也可以通过1=1?,1+3=4=2?,1+3+5=9=3?…发现规律:从1开始,连续N个奇数之和,就是N的平方。但把图形与算式对应起来,更具直观性,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图中有的规律显而易见(每个图都是一个大的正方形,第N个图形中,大正方形的每行、每列都有N个小正方形,因此,小正方形的总数是N?,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得到关于数的规律。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示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教学产出 学生经历利用图形探索计算方法、预测计算结果的过程;以及经历探索图形中数的规律,体会数与图形的联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教学材料 多谋体课件、作业单、小正方形卡片。
过 程 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二、新授:以形助数,体会优势。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计算竞赛,激发好奇。师生进行竞赛,在数量很大时教师仍能很快算出,激发学生对教师计算方法的好奇心。
利用图形感悟,初步感知数与形的关系。
初步体会“以形助数”的好处。
以数解形,丰富感知。
倾听,回答。
倾听,观看,领会竞赛要求。
出题考老师。
4、倾听,观看,质疑。
5、倾听,观看,回答。
学生根据算式中的加数摆出对应数量的小正方形,并将小正方形排列成大正方形。
倾听,操作,观察得出规律。
倾听,交流,汇报。
汇报发现(预设:1+3,从1开始,有2个连续奇数相加,就能排列成行、列都是2的大正方形,和就是2?;1+3+5,从1开始,有3个连续奇数相加,就能排列成行、列都是3的大正方形,和就是3?。)
倾听,感悟。
倾听,思考。
倾听,思考,汇报。
倾听,感悟。
倾听,观看,思考,感悟得出结论,预设:从1开始,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就可排成行、列都是几的正方形,和就是几的平方。
倾听,感悟。
倾听,回答。
1、做题,汇报结果。
2、倾听。
3、独立做题。预设:生1:49。 生2: 25。
4、倾听。
5、倾听,思考,全班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6、倾听,思考,感悟。
倾听,观察,思考,回答。
倾听,回答。预设:图形每增加一个,蓝色的会增加1个,红色的会增加两个。
倾听,回答,上台指一指。
观看,倾听,跟着老师课件演示口答。
倾听,思考,动笔写出答案,再汇报。
倾听,汇报自己的想法。预设:由于蓝色是从1个开始的,每次都是增加1个,所以第几个就有几个蓝色。
思考,讨论,汇报。
倾听,观看,感悟口答。
倾听,感悟。
倾听,感悟。
1、倾听,观看,回顾。
2、畅所欲言说收获。
3、倾听,感悟。 谈话引入复习:最近啊!老师发现我有一项神奇的本领,什么本领呢?我发现,只要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板书:1+3,再比如1+3+5),像这样的算式我都算得特别的快。、、、、、、
明确竞赛要求。
倾听,迅速说出答案。
4、根据学生的质疑揭示课题:数与形。
过渡: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这样算得这么快?想不想也掌握这个方法呢?(说明是借助画图,发现了计算的规律及其简便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板书课题)
5、倾听,过渡。
1、师:根据算式拿出若干个小正方形,比如1+3,先拿1个,再拿3个,发现,这么多数量的图形刚好可以排列成一个大正方形。(演示),接着观察图形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发现了这个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开始研究,并板书加法算式 :1+3 和 1+3+5。
2.引导对比观察,借助图形发现计算的规律。
3、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探讨要求(先独立观察再小组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4、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1+3,从1开始,有2个连续奇数相加,就能排列成行、列都是2的大正方形,和就是2?;1+3+5,从1开始,有3个连续奇数相加,就能排列成行、列都是3的大正方形,和就是3?。
5、倾听评价总结。
6、追问,提出问题:是否所有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规律,都可以这样计算?
7、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一步观察和思考:要得到更大的正方形,应该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
8、评价总结:借助图形说话,我就明白了,你们呢?
9、课件出示并再次总结强调演示:从1开始,要得到更大正方形必须增加比前一个加数多2个小正方形,由此可见,从1开始,多加一个更大的相邻奇数,就能排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和就是正方形行、列各数的平方。
10、倾听,评价,总结方法:从1开始,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就可排成行、列都是几的正方形,和就是几的平方。
过渡:那接下来老师要出题考一考你们喽,愿意挑战吗?
1、 课件出示1+3+5+7=( )?
1+3+5+7+9+11+13= ( )?
=9?
引导全班评价: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2、评价。
3、再出示男点的题:1+3+5+7+5+3+1=( )?
1+3+5+7+9+11+13+11+9+7+5+3+1=(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掌握学习动态。)
评价。
故意设问:一共有13个加数,不是13的平方吗?引导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并借助图形说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小结:有的计算问题,可以借助画图帮助探索方法、说明算理。看来,有的计算问题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进行思考。
课件出示教材做一做第二题。明确问题: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评价,追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再追问:为什么蓝色增加1个红色就会增加2个呢?
倾听,借助课件动态辅助图形说明,体现图和数之间的联系。
再出示问题: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第10 个图形又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能解释计算的道理吗?先说蓝色。
师:红色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你能解释计算的道理吗?小组讨论。引导:蓝色数量很容易知道,能不能看看蓝色与红色数量之间的关系?想想能不能利用蓝色的数量求出红色的数量呢?
倾听,课件演示小结:红色个数=蓝色个数×2+6
小结:有的图形问题也蕴含着数的规律,借助数的规律可以解决图形问题。(板书:“规律”)
过渡:数与形之间还有很多奥秘,有的特殊的数与特殊的形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
课件出示:各种数形结合的例子回顾数形结合在学习中经常运用。
引导说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出示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与形的看法来结束这节课: “数形给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
板书设计 数 与 形
1=1 1+3=2?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