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2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5.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2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2 22: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派的古今绝唱
目录
知人论世
研读词作
头脑风暴
拓展延伸

知人论世
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上阙
词作研读
字词正音
⑴故垒(lěi)
⑵纶巾(guān)
⑶樯橹(qiáng lǔ)?
⑷早生华发(fà)?
⑸还酹(huán lèi)
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研读词作
探究情感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研读词作 探究情感
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小结上阕:
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下阙
头脑风暴
重点探究 推陈出新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周瑜的呢?
A.“小乔初嫁了”写其美满婚姻,以美人来衬英雄,显得英雄更加年轻有为
B.“雄姿英发”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
C.“羽扇纶巾”是对他服饰装扮的描写,体现他儒雅的风度
D.“谈笑间”写他在大敌当前从容淡定,胸有成竹的神态
E.“樯橹灰飞烟灭”则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周瑜
苏轼
年龄
三十四岁
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机遇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
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映衬 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探究成果

拓展延伸
弦外之音
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课堂小结:
???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作业
1
背诵这首词
2
回顾本节课所学,整理知识结构。
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进行阅读品味。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