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 散文语言赏析——重点句子含义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语文 散文语言赏析——重点句子含义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2 22: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散文语言
赏析
——重点句子含义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
:“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
2015年江苏卷《比邻而居》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
2015年北京卷《说起梅花》理解“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的如此美丽”这句话的含义。
2015年山东卷《四堡雕版》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016年天津卷《在母语的屋檐下》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18年浙江卷《虹关何处落徽墨》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19年北京卷《北京的“大”与“深”》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0年天津卷《线条之美》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高考回眸
学习目标:高考常考题型
1.理解词句丰富含意。
2.赏析个性化词句。
3.赏析语言风格。
课内知识回顾
赏析句子
1.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
2.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3.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这一句话的内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所谓重要句子,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健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⑴意思含蓄抽象的语句:含蓄句
⑵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形象生动的语句:修辞句
⑶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总起句、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结构句
⑷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主旨句
链接考题
探究方法
类型一:含蓄句
【答题步骤】
第一步,看句内关键词,分析含意:
第二步,分析句内结构关系,分析含意。
(句子内部是并列、递进关系,应写出并列、递进的几个要点;转折、因果关系,应先抓“主”也不要丢
“次”。)
第三步,有情感态度的,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情感(人物形象或作者)。
【考察实质】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从关键词入手,依境解意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这一句话的内涵?
风雨如晦: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
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①“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
②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下列这组句子有何共同点?
1.等到回城,太阳已经有倦容了(2011年全国卷)
2.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2011年广东卷)
3.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玉簪棒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一簇簇有皱着折的小花帽。(2011四川卷)
4.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2011年江西卷)
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
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努力探求其本义。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类型二 修辞句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1)运用通感手法,化抽象为具象,把心理纷扰变成可视的黄叶,形象生动。
(2)山村的宁静能让人消除尘世的纷扰,回归到生命的宁静。谦虚、纯洁、坚强的小草,质朴的村女,让作者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华,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作者在这种联想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突破修辞句——触类旁通
《荷塘月色》朱自清
理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的含义。
1.运用通感的手法,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嗅觉转化为听觉。
2.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跟踪检测10题:《渐行渐远的村庄》文章开头说“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而结尾又说“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①前一句表明村庄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作者会常常想起她。
②后一句中,“烫手”一词巧妙使用了移觉的修辞(或:化抽象为具体可感)表现出作者对村庄的复杂感情,自己远离了村庄,不能回归,但精神上又深深依恋,所以深感痛苦。
③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形成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依恋、思念和不能回归的痛苦。
通感
①这女孩长得好甜
②那政客名声很臭
③红杏枝头春意闹
④软红光里涌银山
视觉
味觉
听觉
嗅觉
视觉
听觉
视觉
触觉
方法探究
【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或其他表现手法;
第二步,分析手法,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句子的修辞手法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如是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
第三步,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情感(人物形象或作者)。
答题程式:手法+分析+情感
【考察实质】将使用了修辞或者表现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从手法入手,还原解意
【跟踪演练】
06四川卷《乡村的瓦》
???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
参考答案
(1)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把“瓦”比喻成了生活的底片,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分析手法表达效果)
(3)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情感)
类型三:突破结构句
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
(1)一条路是指现实中存在的用石块砌成的路,通向现实。
(2)另一条路是指由那条路引发的联想和想象,它连接历史。
(3)小山村是两条路的连接点,在小山村里,我们能读到现实和历史。
(三)突破结构句——《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
首括句(锁定有效阅读区间)
1、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3分)
答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能够平复城内的喧嚣给人心里带来的烦躁。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4、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
4、点明主旨。
(一)位于文章的开头
(二)位于文章的中间
(三)位于文章末尾
1、总结上文,深化主旨。
2、呼应上文或标题。
3、卒章显志。
【方法探究】——结合句子结构作用,分析句子丰富含意
.
(1)位于文章或段落的开头
(2)位于文章的中间
(3)位于文章末尾
往往是主旨句、总结句,需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进行分析概括。
定位解义——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分析句子的含意.
往往是总结句或首括句,需要分别对下文它领起的段落内容进行筛选概括信息。
往往是过渡作用的过渡句,需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类型四:主旨句】2012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
联系文章理解该段划线句。(5分)
参考答案
①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母亲比作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修辞+作用)

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修辞作用、关键词)。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主旨、情感)。
④呼应标题,深化主旨(结构作用)。
理解文中句子含意
2、还原解义,从分析句子的手法入手
3、定位解义,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
1、依境解义,从分析句子的关键词入手
梳理总结
联系作品主旨
掌握“三看一虑”,力避理解片面肤浅
 
“三看”指看词句位置、看词句特征、看上下语句。
 (1)看词句位置:看其处于文章结构首、中、尾的哪个位置。
 (2)看词句特征:看考题是从哪一命题角度出题的,是情感义,还是特殊义?是含蓄句,还是修辞句?然后思考这一考题需要从哪些思维角度切入回答。
(3)看上下语句:有时该句的前面或后面就有解释该句含意的句子,而此时需把它们拿过来,稍加变通,即可准确作答。
  
“一虑”指考虑该词句与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的关系,这样能避免肤浅化。
学会规范表述
全面理解句子含意,要抓三层意义
第一层: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
第二层: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第三层: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是由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遵循一定的步骤组织答案,能避免遗漏内容。句子含意题答题的基本模式具体如下:
模板(1):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
  
模板(2):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
模板(3):先说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意理解。
模板(4):先说关键词句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
模板可遵循,但不能死搬硬套。要结合句子特点采取不同的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