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压强单元综合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压强单元综合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23 09: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压强
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
(2019常州)以下四个增大压强的情境中,所用方法与另三个不同的是(  )
A.
盲道上有凸起的小圆点
B.
菜刀刀刃很锋利
C.
压路机的碾子很重
D.
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2.
(2019烟台)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3.如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
甲大
B.
乙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4.
(2019梧州)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甲、乙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甲<p乙 p1<p2
B.
p甲>p乙 p1>p2
C.
p甲<p乙 p1>p2
D.
p甲>p乙 p1<p2
5.(2019·广州)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ρ水=1
g/cm3)(  )
A.a
B.b
C.c
D.d
6.(2019·黄石)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
7.
(2019十堰)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第7题图
A.
1∶1
B.
1∶2
C.
3∶2
D.
3∶1
8.(2019·襄阳)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用吸管喝饮料
B.拦河坝做得下宽上窄
C.雪橇做得比较宽大
D.刀口磨得很锋利
9.(2019·新疆)玉兔二号月球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大而且表面凹凸不平,是为了(  )
A.增大压强,减小摩擦
B.增大压强,增大摩擦
C.减小压强,减小摩擦
D.减小压强,增大摩擦
10.(2019·烟台)如图所示,小红手撑雨伞走在路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将发生严重变形.下列判断推理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B.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11.(2019·武汉)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下图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
12.(2019·襄阳)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
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二、填空与作图题(每空1分,共17分)
13.为了有效遏制逃避高速通行费、超限超载等恶性行为,一些收费站安装了图甲的扎胎阻车器,阻车器由许多金属扎胎针组成,它是通过________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如图乙,超载运沙车向右急转弯时,
车顶的沙子常会甩落在弯道处的________(选填“A”或“B”)边.
14.少林功夫驰名中外,一武术爱好者在以图中所示的姿势练功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由于________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若他对地面的压强为p,则其中一只脚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
15.
(2019徐州)
一位同学体重为600
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________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________;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4
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________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16.如图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2019眉山)如图所示,质量为200
g、底面积为20
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800
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水深h为30
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________N,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Pa.(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8.
(2019张家界)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很多边防哨所海拔超过五千米,在这里用普通敞口锅连面条都煮不熟,原因是由于________导致水的沸点低.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____________.
19.
(2019长沙)小海和同学们参加研学旅行,汽车在公路上快速行驶时,小海发现窗帘从打开的窗户向外飘,这是因为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车行驶到山顶时,他发现密封的零食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山顶上的气压比山脚下的气压________造成的.
20.如图,老师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当地气压为标准大气压),试管的顶端混入了部分空气,实验时测得管内水银柱的高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760
mm;如果将试管顶端开一个孔,管内水银柱最终会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1.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钩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钩码。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1)比较
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

(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写出一种)
22.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气缸内气体压强p与缸内气柱长度h的关系,设计了一带有活塞(横截面积S=5cm2)并封闭了气体的密闭金属气缸,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过程中,活塞缓慢下压,记录数据后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质量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据图乙可知,缸内气体压强p与长度h成__________比;
(3)经测量,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1×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1.3kg/m3,那么,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5×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
活塞

S
h

p
/×10
5
Pa
)
23.动脑学物理,越学越聪明。小武同学看到商贩将水果浸泡在某种红色液体中,他悄悄地取些样品测量其密度,如图所示,步骤如下:
(1)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其一端扎上橡皮薄膜;
(2)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适当位置,并用铁架台和试管夹固定;
(3)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样品直到薄膜变平为止;
(4)对相关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并计算样品的密度。
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玻璃管放入水中,没倒入样品前橡皮膜向
(选填“上”或“下”)凸起;
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样品密度的表达式是
(用ρ水和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计算样品的密度ρ=
kg/m3;
若读取样品液面所对的刻度值时没有观察液面的最凹处,将导致计算的样品密度比实际值偏

四、综合应用题(21分)
24.2019年2月21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近南极中山站,考察船与中山站之间是一层海冰。科考队员打算驾驶履带车驶过冰层前往中山站,载人履带车的质量为25t,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为探测冰层的承受极限,科考队员把质量为280kg、底面积为400cm2的钢锭压在水平冰层上,冰层恰好处于极限状态(有微小裂缝但无明显破裂)。问:
(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是多少?(g=10N/kg)
(2)通过计算判断履带车能否安全驶过冰层?
25.
(2019上海)如图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薄底容器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水和液体乙.水的深度为0.08米,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g取9.8
N/kg)
(1)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水的体积V水.
(2)求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p水.
(3)在容器A中注入水,使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此时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增加了196帕.求液体乙的密度ρ乙.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A
6.A
7.D
8.A
9.D
10.C
11.A
12.A
13.
减小 A
14.
双脚 p
15.
600 小 0.03
16.
乙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或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17.
6 
5
000
18.
大气压低 托里拆利实验
19.
小 小
20.
小于 下降至管内外液面相平
21.
(1)甲乙
(2)不能
压力的效果不明显(3)控制变量法
22.
(1)不变
(2)反
(3)6.5
23.

1


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h水和管中液体的深度h液

ρ=h水ρ水/h液
④1.2×103


24.
(1)钢锭对冰层的压力=2.8×103
N
冰层承受的极限压强
=7×104pa
(2)履带车对冰层的压力=2.5×105
N
履带车对冰层的压强pa
因为,所以履带车能安全驶过冰层
25.
解:(1)由ρ=得V水===2×10-3
m3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ρ水gh水=1.0×103
kg/m3×9.8
N/kg×0.08
m=784
Pa
(3)由p水=ρ水gh水可得,Δh水===0.02
m
h乙=h水+Δh水=0.08
m+0.02
m=0.1
m
开始的时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所以有ρ水gh水=ρ乙gh乙,所以有ρ乙===800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