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模拟精选汇编:基础知识专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模拟精选汇编:基础知识专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2 23:1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知识专题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1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团的柳絮,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曼妙的春雪,飞入处处帘栊。细草芊(qiān)芊的绿茵上,沾濡(rǔ)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痕车迹。
B.文学,真是永不疲倦的流刑地啊!那些黥(qióng)面的人,不必起解(jiè)便自行前来招供、画押,因为,唯有此地允许罪愆者徐徐地申诉而后自行判刑,唯有此地,宁愿放纵不愿错杀。
C.一座大城,死守两月。四万医护空降,八方物资弛援,良心、勇气与职责被一个个瞬(shùn)间重新照亮。彼时彼处,人性熠(yì)熠闪耀。
D.你看那绿荫(yīn)蔽日的祥和,仿佛人间仙境,让绵延的美灼灼生辉。风在轻轻荡漾,似乎每挪动一步都会被想象俘获。树叶舞动着,绿韵袅(niǎo)娜,若时光从辽阔里生长出神话。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给以你们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可以尽情享用。(乙)自由学习一门语言、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因而,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丙)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给以 B.因而 C.不惑之年 D.大众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沾濡(rǔ)”中的“濡(rǔ)”读音错误,应该读为“濡(rú)”。
B.“黥(qióng)面”中的“黥(qióng)”读音错误,应该读为“黥(qíng)”。
C.“弛援”中的“弛”书写错误,应该为“驰”。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给以”后不能直接跟人物对象“你们”,可以接“给”的东西,应该为“给予”或者“给”。使用错误。
B.“因而”是因果连词,语境前后是因果关系,使用正确。
C.“不惑之年”: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语境是说很多人在童年,就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使用正确。
D.“大众”泛指民众,群众。此处是说学术的普及,使用正确。
故选A。
3.C
【解析】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奔涌吧!后浪!”是主谓倒装句,“奔涌吧”之后的感叹号应为逗号。
故选C。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2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千年来牛与人类相伴相随,它们勤劳忠实、憨厚驯(xùn)良,犁田耙(bà)地,任劳任怨,其卓越品性获得世人美誉。
B.同心筑梦共镶复兴伟业,乘(chèng)势而上开启崭(zhǎn)新征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月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C.科技的运用不仅可以让“篷头垢面”的文物焕发光彩,更能挖掘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喑(yīn)哑的传统文化,并以别出心裁的方式让大众聆(lín)听历史。
D.宁波是长江下游地区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使其成为人文荟萃(cuì)的历史名都,今日的宁波还是国际化商阜(bù)名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红酥手,黄滕酒,泪湿鲛绡人何在?桃花落,闲池阁,依然春去又春来。梦断香销,屈指算来四十载……”经典的唱腔一出便让人沉沦其中,这就是有“戏棚官话”之称的粤剧。(乙)对于粤剧来说,故事是躯体,唱腔是血肉;音律是灵魂,文学是营养,四者缺一不成戏。古典词牌、曲牌在剧本中的运用,则最能体现人物复杂的情绪,营造欲往不前的张力,把情节一步步推向戏剧冲突的高潮。有了这些优美的词曲,一场戏便不仅是一个好看的故事,而且是一个有追求的艺术作品。这是粤剧最诗意的语言。粤剧善于向其他剧种和时尚艺术学习,因而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成为时尚潮流的剧种之一。(丙)无论其开放灵活的表演,还是丰富优美的唱腔、舞美,都显现出敢立戏剧潮头的先锋姿态。正因为如此,粤剧的戏剧风格既有传统戏剧的风采,又灵活善变。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沦 B.因而 C.先锋 D.灵活善变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1.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共镶”的“镶”应写作“襄”;“乘势而上”的“乘”应读作“chéng”;
C.“篷头垢面”的“篷”应写作“蓬”,“聆听”的“聆”应读作“líng”;
D.“商阜”的“阜”应写作“埠”。
故选A。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沉沦:意思是陷入疾病、厄运之中或罪恶的、困苦的境界或者指死亡。语境强调人们对粤剧的深深喜爱,以至于“沉醉”。此处使用不当。
B.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语境中“粤剧善于向其他剧种和时尚艺术学习”是因,“高度的开放性,成为时尚潮流的剧种之一”是果,故使用正确。
C.先锋:作战或行军时的先头部队,旧时也指率领先头部队的将领,现在多用于比喻。语境中指粤剧敢立戏剧潮头,取其比喻义。使用正确。
D.灵活善变:灵活懂得变通的意思。语境中指粤剧的戏剧风格较为灵活。使用正确。
故选A。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故事是躯体”“唱腔是血肉”“音律是灵魂”“文学是营养”之间具有递进关系,把分号改成逗号。
故选B。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3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它如海纳百川般吐故纳新,稳稳地承载(zǎi)着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与生命基因。从中医到武术,从文字到禅宗,从建筑到舞蹈……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在新时代正涣发出崭新的光彩。
B.闲暇时,总喜欢这样,轻捻心中那抹岁月的暖,湎怀过往。最爱秋日暖阳,那一米阳光的温馨里,捡拾一枚落红的枫叶,揣(chuài)进怀中,藏于心里,于是,醉心了这明媚无尘的味道,那丝丝缕缕切入肌肤的柔暖,熨帖心灵!
C.乡土文化就是大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练的智慧结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不断从生活中撷(xié)取养分,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不同区域的不同种类的喜闻乐见的各民族乡土文化。
D.代表团饶有兴致地观摩了这条贯穿中国南北的高铁大动脉的模(mó)型,对该公司不墨守成规的设计创意都赞不绝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韩非写《说难》,是对战国争霸时代游说经验的总结,是理智冷静的分析,也是在对游说者指点门径,其目的是积极的。(甲)而东方朔的“谈何容易”,则是他对大一统时代的观察,是对血的教训的感慨,也是在告诫言谈者,其目的则是消极的——要人们张口结舌。一个是谈锋犀利,一个是嗫嚅不言,因为时代不同了。
(乙)颜师古注释这“何容易”,是“不见被宽容,则事不易,故曰何容易也。”原来,“容易”这个最常用的口语,却有一个如此雅致深奥的含义,“谈何容易”这句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感叹,却有这样一个古老而现代的意义。(丙)容易容易,有容才易。宽容了,话才易说,事才易成,人才易做;不被宽容,这一切哪得容易!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径 B.告诫 C.张口结舌 D.因为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承载”的“载”应读“zài”;“涣发”中的“涣”应为“焕”。
B.“湎怀”中的“湎”应为“缅”;“揣进怀中”中的“揣”应读“chuāi”。
C.“提练”中的“练”应为“炼”。
故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门径: 入门之路。常比喻学习、工作的方法。“也是在对游说者指点门径”,句中指方法,使用正确。
B.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符合语境“是对血的教训的感慨,也是在……”,使用正确。
C.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根据语境“其目的则是消极的——要人们”,宜用“三缄其口”。
D.因为:表示原因。上文“一个是谈锋犀利,一个是嗫嚅不言”是结果,“时代不同了”是原因,使用正确。
故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不见被宽容,则事不易,故曰何容易也。”处,引号内不是独立完整的句子,是部分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外。
故选B。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4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棱(lénɡ) 角分明,遇事宁折(zhé)不弯,还自以为是一种执着,却常常碰得头破血流。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处事之道当是外圆内方。
B.灯茏草不在意生存环境的恶劣,不在意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yù),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ɡuǎ)欲。
C.我的师傅就像刘半农在《铁匠》中塑造的那位粗犷(ɡuǎnɡ)、刚健的劳动者一样,凭借手中铁锤(chún)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服务远近乡亲。
D.那田头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bá)地竖在路边,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huàn)和人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据了解,《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是三星堆博物馆实施改造升级之后推出的全新的陈列活动,分为综合馆和青铜馆两个部分。该陈列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围绕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通过声光多媒体技术的全新演义,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三星堆文化“人与神”的主题和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乙)同时,三星堆博物馆专题打造的文创馆和“三星堆玩国”-青少年教育中心也正式亮相。综合馆、青铜馆、文创馆、青少年教育中心“三馆一中心”的全新亮相运营,标志着三星堆博物馆在因新冠肺炎疫情闭馆之后以崭新的面貌全面恢复开放。
一提到三星堆,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造型奇特的青铜像。(丙)确实,不管是伟奇庄严的神像、纵目千里的面具、达地通天的神树,或是展翅飞翔的群鸟、跃地腾空的龙蛇、仰天高吭的雄鸡,三星堆的青铜艺术群像可谓是气象万千。而在那耀眼的神性光环里,深藏着3000多年前古蜀人的真实与虔诚。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义 B.彰显 C.或是 D.气象万千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处事之道”的“事”应为“世”;
B.“灯茏草”的“茏”应为“笼”;
C.“铁锤”的“锤”应读“chuí”。
故选D。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演义”改为“演绎”。演义:①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②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演绎: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②铺陈,发挥;③展现;表现。
此处的语境是指通过声光多媒体技术的全新展现,所以应该用词语“演绎”。
故选A。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由材料可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是“陈列活动”,不是书籍,不能用书名号,此处应该用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A。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5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恩格斯手捋美髯(rǎn)娓娓道来:“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dǎng)滑行。
B.因为他稔(rěn)知眼前的现实,于是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jiān)默,用厮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正常人的声音,倒很像凶猛动物的咆哮声。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虎啸(xiào)深山,驼走大漠,这些雄浑开阔的场景让人陶醉;帝王将相,功过饰非,钟鸣鼎食,琼楼玉宇,这些光芒四射的字眼让人目眩(xuàn)。
D.从两弹元勋钱学森,到让满天星斗璀璨(càn)的孙家栋,一代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之情,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为祖国竭忠尽智,他们的贡献彪炳(bǐng)史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是国家祥瑞。(甲)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样的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乙)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息息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遍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丙)每当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而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不约而同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2.文段中的加点字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彰显 B.息息相关 C.数不胜数 D.不约而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美髯”的“髯”应读“rán”。
B.“厮哑”的“厮”应改为:“嘶”。
C.“功过饰非”的“饰”应改为“是”。
故选D。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彰显:明显;显著或鲜明地显示。此处指以祥瑞鲜明地显示上天的态度,正确。
B.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此处指龙的意义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密切,使用正确。
C.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此处表达龙图像艺术造型很多,使用正确。
D.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该词主要指大家同时去做某一件事,搭配的应该是动词,与“活动”搭配不当,使用错误,可改为“约定俗成”。
故选D。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根据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所以“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句中,顿号改为逗号。
故选A。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终极模拟评估检测卷3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团的柳絮,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曼妙的春雪,飞入处处帘栊。细草芊(qiān)芊的绿茵上,沾濡(rǔ)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痕车迹。
B.文学,真是永不疲倦的流刑地啊!那些黥(qióng)面的人,不必起解(jiè)便自行前来招供、画押,因为,唯有此地允许罪愆者徐徐地申诉而后自行判刑,唯有此地,宁愿放纵不愿错杀。
C.一座大城,死守两月。四万医护空降,八方物资弛援,良心、勇气与职责被一个个瞬(shùn)间重新照亮。彼时彼处,人性熠(yì)熠闪耀。
D.你看那绿荫(yīn)蔽日的祥和,仿佛人间仙境,让绵延的美灼灼生辉。风在轻轻荡漾,似乎每挪动一步都会被想象俘获。树叶舞动着,绿韵袅(niǎo)娜,若时光从辽阔里生长出神话。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沾濡(rǔ)”中的“濡(rǔ)”读音错误,应该读为“濡(rú)”。
B.“黥(qióng)面”中的“黥(qióng)”读音错误,应该读为“黥(qíng)”。
C.“弛援”中的“弛”书写错误,应该为“驰”。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 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一命呜呼了。(甲)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名垂青史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乙)他眼界开阔,博采众长,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丙)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照猫画虎,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命呜呼 B.博采众长 C.藩篱 D.甚至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答案】2.A 3.B
【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或讥讽意),一般多用于人。此处用于戏曲,使用错误,“一命呜呼”改为“寿终正寝”。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
B.博采众长: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此处指梅兰芳汲取众人优点,使用正确。
C.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此处用于比喻保守,使用正确。
D.甚至:指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此处“任性妄为的创新”就是进一步的事例,使用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此处引文不独立成句,“新腔”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
故选B。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终极模拟评估检测卷4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时周围清幽阒(qù)静,但我内心却波涛汹涌,遐想连翩:泰山是雄伟,石林是幽峭,但黄山是大则气势磅礴,神笼宇宙,小则剔(tì)透玲珑,耐人寻味。
B.李密极力渲染自己对祖母的拳拳之心,用婉转恳切之辞感动了皇帝,避免了拒任可能招致的横(héng)祸。他机警善辨,以退为进,既赡(shàn)养了祖母,又保全了自己。
C.缄(jiān)默已久的她由是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家族和个人成长中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些照片很珍贵,她看“老照相簿(bù)”的感慨更能凸显私人照相簿的命运与情感价值。
D.孔子学院孕含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性,它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zài)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开辟(bì)了中华文化传播的“新丝路”。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与字形的能力。
A.“遐想连翩”应为“遐想联翩”,“挑剔”的“剔”应读“tī”;
B.根据语境,此处是指善于口辩,故“善辨”改为“善辩”;表示意外的灾祸时,“横”应读“hèng”;
D.“孕含”改为“蕴涵”或“蕴含”,“开辟”应读“pì”?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据了解,《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是三星堆博物馆实施改造升级之后推出的全新的陈列活动,分为综合馆和青铜馆两个部分。该陈列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围绕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通过声光多媒体技术的全新演义,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三星堆文化“人与神”的主题和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乙)同时,三星堆博物馆专题打造的文创馆和“三星堆玩国”-青少年教育中心也正式亮相。综合馆、青铜馆、文创馆、青少年教育中心“三馆一中心”的全新亮相运营,标志着三星堆博物馆在因新冠肺炎疫情闭馆之后以崭新的面貌全面恢复开放。
一提到三星堆,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造型奇特的青铜像。(丙)确实,不管是伟奇庄严的神像、纵目千里的面具、达地通天的神树,或是展翅飞翔的群鸟、跃地腾空的龙蛇、仰天高吭的雄鸡,三星堆的青铜艺术群像可谓是气象万千。而在那耀眼的神性光环里,深藏着3000多年前古蜀人的真实与虔诚。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义 B.彰显 C.或是 D.气象万千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答案】2.A 3.A
【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演义”改为“演绎”。演义:①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②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演绎: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②铺陈,发挥;③展现;表现。
此处的语境是指通过声光多媒体技术的全新展现,所以应该用词语“演绎”。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由材料可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是“陈列活动”,不是书籍,不能用书名号,此处应该用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