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小桃树的成长历程。
2、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小桃树的成长历程。
2、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小桃树的命运和“我”的感情、命运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棵小桃树没有开出美丽的花,但他却紧紧地牵动着作者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板书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小桃树的成长历程。
2、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预习与交流
(先组内交流预习成果,然后检查预习)
1、检查字音。
忏悔(
chàn
)
孱头(
càn)
哆嗦(
duō
suo)
猥琐(wěi
suǒ)
矜持(
jīn)
马嵬坡(wéi)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①竭力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
(
矜持
)
②摇动。
(
撼动
)
③猛然领悟。
(
恍然
)
④将要开放。
(
欲绽
)
⑤对自己的过错请求容忍宽恕的意思。
(
忏悔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课文写了有关“小桃树”哪些情景或故事?
【温馨提示】速读课文,找出并简要概括“小桃树”哪些情景或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代表记录、汇报。
【示例】
奶奶说:含桃核,梦花开,会幸福。我将桃核埋角落蓄梦。
2、【追问】:这样一个被大家嫌弃的小桃树为什么牵动”我“的心呢?(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的人生经历说一说你的理解)
【资料夹】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初二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内心充满恐慌。成年后步入社会也遭受到了许多挫折。正如作者所言,他就像小桃树一样,自卑、瘦弱、渺小、饱受风雨的摧残。1972年进入西北大学。走上文学编辑和写作之路,成为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满月儿》《秦腔》《高老庄》等许多文学作品。
3、写法:托物言志
作者借小桃树谈自己的一些经历,表现自己所受的遭遇,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情趣。
4、小结: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怜爱之情和对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不折不挠精神的赞颂。其实我们: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困境,只要坚强面对,勇往直前、不屈不挠,一定会战胜磨难,开出美丽的桃花,成就美好的未来。
五、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这篇文章语言富有表现力,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两个段落用心读一读,从中挑选出一两句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
【温馨提示】赏析角度
①词语
②修辞方法的使用
③哲理性
2、【示例】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
①词语:“俯”“挣扎”运用动作描写;“千百次”反复使用,意在强调小桃树俯、起次数之多;
这句话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倒下又艰难站起的情境,也写出了风雨之狂大。
突出了小桃树对逆境不屈不挠、顽强搏斗、坚强勇敢的精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表达了我对小桃树的怜爱和赞美之情。
②修辞方法的使用
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把被暴风雨打落花朵的桃树比作一只羽毛剥脱天鹅,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小桃树遭受暴风雨打击摧残后的凄惨情境,表现了小桃树的可怜。表达了我对小桃树的怜爱之情。
3、【我也来展示】
六、试写美之文
以我熟悉的事物为题,写出事物的形象,再写一点自己从该事物中得到的一点感想、一点认识、一点启示或认识到的一点道理等。
【示例】我的下水文
母子树(选段)
牛俊着
我仔细地打量这两棵树,这对母子虽然屈居在高大魁伟、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下,距离地面一米多,两颗枣树的树干交叉着,倔强地弓着身,探着头,执著地把头探向阳光。夏季的风使起性子来,甚至比冬风还要暴虐,使劲摇撼着这两颗树,而他们紧紧偎依着,在风中摇曳者……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仰望着这对母子树,子树新抽出的枝条已有一米多长,一片片叶子已变成油绿色,金黄色的小枣花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这时,妈妈的电话又响了,我心中一颤:我是该为枣树做点什么了……
七、课堂小结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八、板书设计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小桃树
历经坎坷?
?
??顽强不屈
托物言志
磨难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