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1)了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圩田、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棉花种植扩大、茶叶经济地位;浙江丝织业占首位、棉纺织业兴起、景德镇制瓷业、造船业发展;交子和会子。
(2)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成为定局。
能力培养
(1)分析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感受两宋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3)概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体阶段。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两宋经济的发展概况,增强对两宋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阶段的认识。
(2)通过东汉末年至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增强对经济重心南移是个漫长历史过程的认识。
(3)空前发达的对外贸易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升华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重点: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5.教学难点: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教学策略:重点放在感受和体验历史、探究历史问题当中,联系学生的实际体验,师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培养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为了克服经济史内容枯燥的缺陷,适当采用图示,可以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小组合作学习,办两宋经济博物馆(农业馆、手工业馆、商业馆)海报。
2、搜集图片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南方经济的发展,我们讲到人口流动和北民南迁的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划分南北方的界线是什么?(出示南北分界地图,让学生有直观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指的就是南方经济发展要超过北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人口都超过北方。当时南方的政权有北宋和南宋。北宋、南宋南方经济都有哪些发展呢?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两宋经济博物馆去感受一下。
(一)感知历史
课前小组合作学习,办好了各个博物馆海报,课堂上由学生介绍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请农业和手工业博物馆各派一个代表为我们介绍一下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然后由老师补充介绍。
农业馆
学生介绍了新式农具——秧马、新型田地——圩田、新的农业品种——占城稻。老师抓住“新”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到当时人民的创新精神和智慧。
农业生产在当时以江浙地区最为领先,列举江浙地区农业发展情况让学生有更感性的了解。如农民开垦了大量的圩田,有的县圩田的数量占总田地的9/10;随着农具的更新、田地的开垦、优质品种的推广,两浙地区的粮食产量也节节攀升,出示下面表格
江浙地区粮食亩产量
两宋前 1石(120斤)
北宋 3石(360斤)
南宋 5石(600斤)
通过出示资料后让学生用一个词形容当时南方的农业状况。还有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很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手工业馆
学生介绍后,老师补充。学生介绍的展品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两宋时期手工艺人技艺的高超。
丝织业在两宋时期发展迅速,结合顺德两宋时期丝织业的情况。(让学生热爱家乡)棉花的种植在南方得到推广,这就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手工业,棉布成为广大百姓主要衣被来源。
造船业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出示泉州发现的南宋沉船图片,结合书本知识,提问学生当时造船应用了哪些先进技术?(隔舱防水设备是中国造船工人的首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通过这些讲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商业馆
从造船技术先进过度到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等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从书本P46的祈风刻石图片引导学生去感受当时出海贸易的繁盛。仅亚洲和非洲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进行贸易,包括今天的朝鲜、日本、柬埔寨、缅甸,还有中南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国家。对外贸易的收入成为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对海外贸易的繁荣有个直观的感受)
随着商业的发展,当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请同学们欣赏小品。(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交子的出现有携带方便,交易便利的好处)出示当今信用卡和支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带来了更便捷的方式。
出示一个表格,将刚才学生了解到的知识列在表中,让学生从中找出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具体事例。
行业 部 门 发 展 地位
农业 生产工具 秧马牛转翻车 新式农具和灌溉工具
土地垦荒 圩 田 农田和水利结合的杰出创造
农业作物 占城稻 苏湖熟,天下足
棉花 扩展到长江以南
茶叶 盛产于南方
手工业 纺织业 丝织业 两浙跃居全国首位
棉纺业 在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制瓷业 景德镇 我国瓷都
造船业 海船河船 居于世界前列
商业 货币 交子会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出示南北经济对比表和宋代粮食、手工业、商业、人口分布图。(让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两宋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二)分析历史问题
在了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具体史实之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讨论,建议从政治、自然、人等因素考虑。)老师归纳:
1、南方政治安定。2、统治者采取了有力措施。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北民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经验。5、善于学习、交流。
(三)思维拓展
讲一讲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联系东汉末年至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增强对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的认识。)
(四)知古鉴今
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出示资料:顺德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三年成为全国百强县第一名。2005年为全国百强县第二名。
然后提问:你认为要让顺德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同学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教后记:本课为创设人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感受历史、会合作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全员参与度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时重在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史实来分析历史问题,培养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并且通过分析历史问题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感觉仓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些,下次上该课时,应该进一步地引导直至学生最后自己得出结论。板书设计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水稻
棉花
茶叶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棉丝业
瓷器
造船业
南方商业的繁荣
都市多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纸币的出现
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共32张PPT)
经济重心的南移
李营一中:史衍霞
两宋时水稻的推广
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
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
并从越南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
棉花种植的推广
北宋
南宋
两广
福建
长江
流域
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品种增多,引进占城稻。
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3、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4、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5、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宋人《耕获图》
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宋人《纺车图》
纺 织 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哥窑冰裂纹碗
景 德 镇 瓷 器
课本哪些材料体现了我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纺 织 业:
制 瓷 业:
造 船 业: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南方商业的繁荣
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
纸币--交子的出现:四川地区
北宋前期
市舶司
“南海一号”打捞回顾
南海1号复原图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中国北宋初年发行于成都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1、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
2、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3、今天的货币有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范围更广,印刷更精美,防伪技术更高。同时纸币的发行和管理更加的科学。
有一位广州商人到临安采购货物。
要求:设计对白,内容能反映出宋朝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
2、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 动力。
3、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知史鉴今:
您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
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3)要重视科技进步。
(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