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大溪中学 曹 扬
历史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问题一:阅读教材44页大字第一段内容回答:
人民再次选择邓小平的原因什么?
(邓小平复出的背景)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四川广安人。
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改名邓小平,1929年1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 (第一次“落起”) 1933年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并一度被关进监狱。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 第二次“落起”)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69~1973年间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由于“四人帮”的诬陷,(第三次“落起”)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邓小平曾说,“我是三落三起”呀。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
1920年留法国
1939年9月与卓琳 在延安结婚
与刘伯承在解放战争中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
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1974年4月6日,邓小平副总理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纽约举行
的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这是邓小平在特别会议上发言。
80岁
生日
在北
戴河
1984年在建国
35周年盛典上
1992年南巡讲话
问题一:阅读教材44页大字第一段内容回答:
人民再次选择邓小平的原因什么?
(邓小平复出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局势逐渐走向稳定。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热切希望邓小平出来工作。
问题二:阅读教材44页大字第二段、小字内容和课文后史海拾贝回答:
邓小平复出对党和国家的影响
(教材44页说说)
1977年 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
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的责任,听从党 的安排。
——邓小平
问题二:阅读教材44页大字第二段、小字内容和课文后史海拾贝回答:
邓小平复出对党和国家的影响(教材44页说说)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在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开始向现代化道路迈进。
问题三:阅读教材45页大字、小字内容回答: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背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
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两个凡是”提出的背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拨乱反正的工作出现了徘徊。
在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在讲话中继续延用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所谓“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他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申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认为“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正确的。
从而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和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这就为全党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设置了重重障碍,这也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
问题三:阅读教材45页大字、小字内容回答: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
问题四:阅读教材45页大字内容请回答: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教材45页议议)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1978年,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题四:阅读教材45页大字内容请回答: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教材45页议议)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意义: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什么是工业革命?
问题五请思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1)两年的徘徊时期
活动一: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四人帮”被打倒了,但并未立即将“历史转折”提上议事日程,而是延迟到1978年才起步。这两年,既是失去的两年,又是积累和酝酿的两年。怎么突破这种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呢?
活动二:
大家知道“两个凡是”的具体内容吗?这“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正确的吗?经过讨论其结果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什么是工业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①“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②党的思想路线仍在“左”倾错误轨道上徘徊,党和国家面临严峻考验;③邓小平于1977年恢复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为大会召开奠定了基础。
召开时间、地点:
会议主要内容:
动手动脑
自己思考六
?
阅读教材46页第一、二段大字内容请回答: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内容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北京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
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时间
地点
1978年12月18日—22日
讨论:
动脑筋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什么?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问题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教材46页)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2年底,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 法制建设的加强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刘少奇同志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王光美接过刘少奇的骨灰
读图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恢复高考
什么是工业革命?
问题八请思考:
党中央为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平反昭雪的事实说明了什么?请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教材48页学习测评第2题)
平反工作的开展是党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表明了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时间、提出者、内容:
动手动脑
自己思考九
?
阅读教材47页大字内容请回答:
1985年,广州“青春美大赛”
男子冠军汪子建(左)女子冠军
谢若绮(中),亚军任小玲(右)
广州青春美大赛选美优胜者(前右)与青年共舞
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背景
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邓小平
1979年3月
→
→
→
→
问题十:阅读教材47页大字内容请回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教材47页说说第二问)
1、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构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基本内容。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思想上:实事求事
( 从实际出发)
政治上: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组织上:民主、法制
(平反冤假错案)
个人崇拜
(冤假错案)
阶级斗争为中心(政治 )
左倾路线
(从主观出发)
前
后
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1、否定“两个凡是”,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结束党的工作的徘徊局面。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4、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5、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徘徊
转折
推进
纠正“文革”错误
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提出
阻挡纠错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解放思想
奠定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内容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意义 伟大转折
平反冤假错案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课堂检测: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要是针对( )
A、对“文革”的评价 B、冤假错案问题
C、阶级斗争问题 D、两个“凡是”问题
2、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的是( )
A、平反冤假错案
B、“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D
C
3、“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
A、捍卫毛泽东思想 B、防止修正主义
C、执行教条主义 D、坚持“左”倾错误
4、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形成于( )
A、十一大 B、十二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一届六中全会
D
C
5.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D
6、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D
课外思考题: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次
重大转折的会议:
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
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
设时期。
3. 第三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 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