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 C. D.
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4.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
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
5.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大
D.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6.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7.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青色
8.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9.生活处处是物理。看看我们身边的美丽风光,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甲图中阳光下指针的影子 B.乙图中湖水里楼阁的倒影
C.丙图中露珠下树叶的叶脉 D.丁图中湖水里欢快游动的鱼儿
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1.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1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13.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14.如图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
A.会聚作用 B.发散作用
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D.无法判断
15.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1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8.0cm<f<12.5cm
B.图中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远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D.只将凸透镜向左移也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
17.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
B.用手机拍照,物和镜头的距离需要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C.教室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18.在研究“近视眼的矫正”时,王亮拿一个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如图所示烛焰清晰的像,移去近视镜则烛焰的像又变得模糊。则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19.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他在屏幕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明亮的像,现在他用黑纸把凸透镜的上半部挡住,请你选出应当出现的实验结果( )
A.成完整的像,像的上半部亮度变暗,下半部亮度不变
B.成完整的像,像的下半部亮度变暗,上半部亮度不变
C.成完整的像,整个像的亮度变暗
D.成上半部像,像的亮度不变
20.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 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
22.深秋,小明去江海文化广场游玩。清晨,他透过草叶上的露珠看到放大的叶脉,这是光的 形成的。站在清澈的湖边,平静的水面上烟雾弥漫,望向水面看到如图所示的“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的美景,“烟雾弥漫”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绿树”是树叶 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距离水面最远的像是 (选填“白云”、“鱼”、“白塔”或“绿树”)的像。
2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折射光线是 ,折射角等于 ,分界面的 (上/下/左/右)侧是玻璃。
24.如图所示为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 而产生的,钟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相同/不同)。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 (上/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左/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 (左/右)移。
26.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
27.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28.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 (近视/远视)眼的矫正。
29.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空气泡下方处较 (选填“亮”或“暗”),这是因为太阳光射向空气泡和水如同射向 透镜一样,折射光线会 (选填“发散”或“会聚”)。
30.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打到光电屏(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与液面夹角为45°的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点S1,一段时间后光点由S1移到S2时,且S1S2的距离为4cm,则该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为 cm。
三.作图题(共4小题)
31.如图所示,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画出适当的透镜。(按要求完成光路图)
32.如图是经过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标出光源S的位置及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33.如图所示,发光点S点发出的两束光照射到半圆形的玻璃砖中,请画出这两束光分别进入玻璃砖和射出玻璃砖的光路图,并根据这两条光路画出S点透过玻璃砖所成的像。
34.在图中,F1为凸透镜焦点,F2为凹透镜焦点。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再由凹透镜射出的完整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
3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P、Q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
实验序号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① 50° 50°
(1)如图甲,纸板与平面镜应保持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P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Q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Q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Q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 内,在纸板Q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变”);
(2)如图乙,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P、Q整体倾斜,让光仍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纸板Q上 (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束;
(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表),根据这组数据他 (填“能”或“不能”)得到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 。
36.“沐浴阳光,预防近视,我们在行动。大梦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时,他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水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的多少来调节。)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
(2)大梦同学移动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此次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3)在图乙所示实验情景下,大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往水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大梦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4)大梦完成实验后了解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请你帮助大梦针对近视给大家提一点好的建议 (一点即可)。
五.计算题
37.学完声速的知识后,天一和海晟同学想测量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于是他俩找来一根长为1020m的某空金属管。天一在空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海晟把耳朵贴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两声,时间间隔为2s,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计算:
(1)声音在空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为多少?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是多少?
(3)声音在金属管子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D; 5.C; 6.B; 7.B; 8.D; 9.B; 10.A; 11.A; 12.C; 13.A; 14.B; 15.C; 16.C; 17.C; 18.B; 19.C; 20.A;
二.填空题
21.折射;凸; 22.折射;液化;反射;“白云”; 23.OG;45°;左; 24.振动;空气;相同; 25.下;放大;左;左; 26.光的色散;红光;绿色; 27.折射;乙; 28.乙透镜;近视; 29.暗;凹;发散; 30.下降;2;
三.作图题
31.; 32.
; 33.
; 34.
;
四.实验探究题
35.垂直;不能;在同一平面;不变;没有;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36.8.0;投影仪;近视;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五.计算题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