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质量评估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
?
?
?
?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
A.?水中倒影 B.?手影游戏 C.?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
2.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3.同学们快毕业了,班主任组织同学们拍集体照。学校操场上,班主任老师在给同学们拍照片。她即将按下快门时,发现全班同学的身影都清晰地出现在镜头中了,可是却没有景色。现在既要增加风景,又不能让全班同学的身影少一个,那么她该怎么处理(?? )
A.?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B.?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C.?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D.?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4.某同学配戴近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种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同学不戴眼镜时看物体,像成在视网膜之前
B.?该同学不戴眼镜时为了看清书本上的字应减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C.?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5.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题5图 题6图
6.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7.如图所示为“T”形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
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表,其中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物距(u)
像的性质
实虚
大小
正倒
像距(v)
1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2
f实像
缩小
正立
v>2f
3
u虚像
放大
倒立
|v|>u
A.?实验1??????????????????????????????B.?实验2??????????????????????????????C.?实验3??????????????????????????????D.?实验2和实验3
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
题10图 题11图
11.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如图所示,外形完全一样,小明想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12.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好像一架(?? )
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显微镜
题12图 题13图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18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u=8 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D.?物距u从15 cm增大到30 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14.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果用的凸透镜破损了一部分,此时(?? )
A.?无法成像??????????B.?只能成部分的像??????????C.?只能成虚像???????????D.?还能成像,但成像亮度暗些
1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题15图 题16图
16.若空中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始终保持u>f)。下列叙述: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演员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17.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题17图 题18图
18.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黏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D.?在f点时,m=0,n=0
19.一束激光以入射角i=45°照射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如图所示,如果反射光的光斑位置在光屏上向右移动了2cm,则可判断液面可能(??? )
?上升了1cm????????????????B.?上升了 3 cm????????????????C.?下降了 2 cm??????????????????D.?下降了1cm
题19题 题20图
20.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两个透镜L1和L2组成的透镜组(两透镜主光轴重合),将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的宽度缩小为原来的1/2,若其中的一个透镜是焦距为f的凸透镜,则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为( ???)
A.?f/2????????????????????????????????????????B.?3f/2????????????????????????????????????????C.?2f????????????????????????????????????????D.?3f
二、填空题(共4题;共30分)
2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
22.美丽的临海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光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3.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___(选填“OB”“OC”或“OD”)方向射出。
题23图 题24图
24.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若保持入射点O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应使水面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三、作图题(共2题;共9分)
25.如图所示,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6.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图中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鸟和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1分)
27.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 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__。
2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D 3. B 4. D 5. C
6. B 7. C 8. A 9. A 10. A
11. C 12. C 13. D 14. D 15. C
16. C 17. A 18. C 19. D 20. C
二、填空题
21. 小于;大于;不变
22. 直线传播;反射;虚像
23. OD
24. 顺时针;上升;不变
三、作图题
25. 解:如答图所示。
26. 解:如答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7. (1)P
(2)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
28. (1)8.0;同一高度
(2)照相机;能
(3)远视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
A.水中倒影,由河岸边的景物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的反射形成,故A正确;
B.手影游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B错误;
C.海市蜃楼,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故C错误;
D.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D错误。
2. D
【解析】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3. B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既要增加风景,又保证全班同学都在画面以内,即使同学们成的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故B正确,而A、C、D错误。
4. D
【解析】
A.该同学不戴眼镜时看物体,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于成像在视网膜前,因此必须使像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才能看清,即增大像距。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要减小物距,即减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D错误符合题意。
5. 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平面镜成像与镜子的大小没有关系,即无论镜子大小,所有的物体都能在里面成完整的像,故A、B错误;物体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对称;虽然镜子变成两半,但是它们都在原来镜子的直线上,因此成像的位置不变,即两个像重叠在同一位置,故C正确,D错误。
6. B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分析判断。在d点时,u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人眼睛的成像情况相同。
7. 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判断。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C正确,而A、B、D错误。
8. 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距u=30cm-14cm=16cm,因为10cm<16cm<20cm,所以f9. 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
A.当u>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f B.当f2f,故B错误;
C.当u D.综上所述,故D错误。
10. A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即可。当容器里面加水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靠拢法线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斑会向左移动。当加满水时,水面不再发生改变,那么光斑的位置就保持不变,故A正确,而B、C、D错误。
11. C
【解析】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也就是远视镜片,故A错误;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即会聚光线,是凸透镜,为远视镜,故B错误;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即对发散光线,是凹透镜,也就是近视镜,故C正确;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凸透镜,也就是远视镜,故D错误。
12. C
【解析】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如果物体很远,那么所成的像会离焦点很近,这个应用就是照相机,因此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故C正确,而A、B、D错误。
13. D
【解析】
A.根据图像可知,当u=20cm时,像距v=20cm,那么2f=20cm,即凸透镜的焦距f=10cm;
B.当u=18cm时,此时f C.当u=8cm时,此时u D.从15cm到30cm的过程中,由于u>f,因此成实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14. D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判断。如果凸透镜破损了一部分,那么剩下的部分相当于一个小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依然存在,因此仍然成像,且成像的特点与原来相同。由于会聚的光线变少了,因此成像的亮度会比原来更暗些,故D正确,而A、B、C错误。
15. C
【解析】近视眼眼镜为凹透镜,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拿走凹透镜后光线的变化情况,确定成像位置的变化,进而确定光屏的移动距离。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走近视眼镜后,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16. C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判断。①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物距发生变化,那么像距肯定同时发生变化,因此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故①正确;②③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故②错误,③正确④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肯定增大,即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故④正确。
17. A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即可。
如下图所示,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射,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标杆方向)偏移,那么标杆影子较短,故A正确,而B、C、D错误。
18. C
【解析】只要物体发出的光线能够投射到镜面上,物体就能够成像;有几个镜面,通常就会成几个像;只有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相交,物体才能看到自己的像,据此分析即可。
A.在a点或e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m=1,n=0;,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人在b点或d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故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m=1,n=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c点时,会分别通过两个镜面成两个虚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m=2,n=0,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f点时,由于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即m=0,n=0,故D正确不合题意。
19. D
【解析】首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对液面的高度变化进行计算即可。
如下图所示:
因为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E=BC=2cm;
因为两条法线都与水面垂直, 所以两条法线相互平行;那么∠DGF=∠i=45°;
因为∠DGF=∠EGF=45°,所以△DG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因为GF与DE垂直,那么GF为斜边DE的中线; 那么GF=12DE=12×2cm=1cm。
因此可判断液面可能下降了1cm。
20. C
【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通过作图进行分析即可。
A.若另一个透镜为凹透镜,
左边放置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右边放置焦距为f2 的凹透镜,此时两透镜的实焦点与虚焦点重合,此时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f?12f=12f , 如下图所示: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左边放置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右边放置焦距为f2的凸透镜,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f2 处,如下图所示: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左边放置一个焦距为2f的凸透镜,右边放置焦距为f的凸透镜,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f,如下图所示:
故D正确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为2f,故C错误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21. 小于;大于;不变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解答。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2. 直线传播;反射;虚像
【解析】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
“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岸边柳树的虚像。
23. OD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判断。根据图片可知,入射角∠AON=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等于60°。因为∠DON=60°,所以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OD的方向射出。
24. 顺时针;上升;不变
【解析】
(1)原来的反射光线为OA,后来的反射光线为OA',而法线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入射角增大了。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入射角必须增大,即M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连接OB,这就是原来的折射光线,然后通过B'作OB的平行线,延长MO,二者相交为新的入射点,如下图所示,应该使水面上升;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水面变化的过程中,入射角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折射角的大小也保持不变。
三、作图题
25. 解:如答图所示。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1)首先通过镜面上的入射点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上面做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作图如下:
根据图片可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那么反射角:90°-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入射角等于30°。
26. 解:如答图所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结合折射规律完成作图。
①首先通过A点作水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水面以下找到小鸟的虚像A'的位置。
②连接CA',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连接AO就是小鸟发出的入射光线,而OC就是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由于小鸟的虚像和鱼的虚像重合,所以A'点也是鱼的虚像的位置。连接的A'C与水面的交点O也是鱼发出光线的入射点,而OC就是鱼发出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而BO就是鱼发出的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7. (1)P
(2)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
【解析】 (1)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因为AA'距离小于AA'',所以对应的A到反射面的距离就会偏小。因为AP小于AQ,所以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P平面成像得到的。
(2)我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
28. (1)8.0;同一高度
(2)照相机;能
(3)远视
【解析】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f=18cm-10cm=8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根据乙图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照相机;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
(3)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远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