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洋务人生
——洋务运动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目标方法
教学反思
(1)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课程内容:1、了解洋务派为“自 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介绍西方列强的入侵迫使中国融入世界,向西方学习技术、制度、思想文化等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过程。
洋务运动开启了一扇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本课上承民族危机和国内的阶级矛盾,下启仁人志士从制度到思想的继续探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逻辑思路明确,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
背景、原因、过程、结果、评价结构编写
篇幅不多,降低了学生自学的难度。
课文编写特点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目标方法
教学反思
掌握了一定历史学习方法
能独立思考
参与意识较强
感性认识为主
分析归纳能力不足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模式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目标方法
教材分析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辛,从而体验对李鸿章的尊重与惋惜之情。初步用辩证的思维去感悟历史。
知识与能力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由浅入深地运用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评说历史人物的史学方法。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洋务派兴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
依据: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最能体现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
评价洋务运动。
依据:学生还没有建立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和方法,对近代化的概念也不是很明确。
教学重难点
情景创设法
问题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讨论合作法
教法
学法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目标方法
教材分析
温故而知新
创设情境
洋务派是近代化的奠基人
人
事
李鸿章
相关材料
感悟历史
评价人物
背景 内容 评价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述说李鸿章的洋务人生
评说李鸿章的洋务人生
病人
医生
洋务派
《看病》
创设情景,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展演小品导入旨在提升兴趣,串联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一、诊病因——背景
二、开药方——内容
三、看疗效——结果
四、作总结——评价
合作探究
全班同学分为4个小组,分小组完成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部分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评价打分
设计意图:
“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诊病因——背景
开药方——内容
看疗效——结果
述说李鸿章的洋务人生
病历小档案
诊断时间:
诊断科室:
诊断医师:
诊断病因:
医治方法:
探究一:诊病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
洋务运动的时
间、人物、背
景、原因等知
识.引导学生学
会运用历史知
识解决问题。
诊病因——背景
开药方——内容
看疗效——结果
述说李鸿章的洋务人生
材料一:李鸿章在看到西方列强火器的威力后,他写信结老师曾国藩说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大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法。”
——李鸿章致清朝朝廷主张兴办洋务的信 材料二: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由于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再加上燃料、原料、运输等不能满足军用工业的生产。李鸿章等人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材料三:两次鸦片战争列强通过我国沿海地区进入我国。李鸿章等人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材料四:李鸿章说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我的一家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制造枪炮。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人签订《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老外忽悠我们。
探究二:开药方
药方一:
创办军事工业
药方二:
创办民用工业
药方三:
筹建海军
药方四:
兴办新式学堂
1.表格归纳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图解变革
了解洋务运动前后的变化
突破重点
军事工业
人物
军事工业
特点
曾国藩
李鸿章曾国藩
左宗棠
近代第一家军工企业
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抢
答
民用工业
人物
民用工业
特点
李鸿章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张之洞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公司
抢
答
图解变革
了解洋务运动前后的变化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生产出较为先进的武器
过去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图解变革
图解变革
洋务运动前
洋务运动中
大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图解变革
鸦片战争水师的木质帆船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铁甲舰
旧水师
新海军
洋务运动前
京师同文馆英文课
洋务运动中
图解变革
儒学文化
外语、近代
科学知识
论从史出
对比洋务运动前后的变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类别
洋务运动前
洋务运动后
工业
手工生产
大机器制造
教育
儒学主导
引进传播近代科学技术
海军
风帆木船
土炮
铁甲轮船
火炮
工业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海军近代化
设计理由:
表格归纳对比引
导学生理解洋务
运动是中国近代
化的开端。为学
生理解洋务运动
的积极作用奠定
基础。
诊病因——背景
开药方——内容
看疗效——结果
述说李鸿章的洋务人生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他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
根据材料说一说李鸿章是对哪件事在反省?反映了李鸿章怎样的心情?结合史事说明其结果如何?
探究三:看疗效
洋务运动
伤感、无奈
失败了
设计理由:
以李鸿章的材
料引导学生学
习洋务运动的
结果并初步体
验李鸿章对拯
救中国的伤感
和无奈。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865年
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
在福州建立福州船政局并附设海军军官学校
1872年
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
1876年
派福州船政学生出洋留学
1880年
在天津建立北洋水师学堂,设南洋电报局
1888年
北洋舰队成立。
设计理由:
通过列举引导
学生李鸿章等
人的所作所为
客观上有利于
中国的近代化
为之后评价李
鸿章做铺垫。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部分活动一览表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作总结——评价
评说李鸿章的洋务人生
探究四:作总结
(辩论赛)
阅读教材P28页,P29页的图片及绿色小字。开展辩论赛。
正方的观点:洋务运动使中国成功地
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反方的观点: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
极的作用,最终以破产
告终。
设计理由:
突破难点以辩论
赛的形式引导学
生理解洋务运动
的积极作用和失
败的原因,从而
引导学生理解以
李鸿章为代表的
洋务派是中国近
代化的奠基人。
洋务运动 破产原因
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只引进西方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治标不治本
封
建
制
度
西方技术
设计理由:
“移花接木”的
图片更能使学生
直观形象的理解
洋务运动失败的
根本原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如果没有这样的有能之士,大清国早已被列强吞食殆尽。 ——伊藤博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人物。 ——陈旭麓
学习了以上内容,你怎么看待李鸿章?
设计理由:
体验当时近代
化的艰辛因而
对李鸿章的尊
重与惋惜之情
引导学生正确
评价历史人物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感想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一定要使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成熟。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更要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知识拓展
设计理由:通过对本课洋务运动的学习启发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以古论今。
板书设计
第4课 洋务运动
设计理由:以“向西方学习”为主线整合教科书的历史内容进行发散思想与联想有利于认知建构。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目标方法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基于当前我校正在积极探索的“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模式,实践取得了一些效果,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1、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数量往往有限,这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同时教师获得的反馈信息也不全面。
2、今后需要探索如何拓宽学生的参与面,以及对腼腆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