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的三态变化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水的三态变化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3 21:3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水的三态变化
一、单选题
1.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南极的最低气温—83°C,在南极考察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拿铅锅来煮沸水银
2.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白气”是驱蚊液升华产生的?????????????????????????????D.?“白气”是驱蚊液凝固产生的
3.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熔化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4.如右图所示,装有水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在盛有水的A、B两容器中,其中A容器无盖,B容器有密封的盖子。给两容器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沸腾,则?
(???

A.?甲、乙两试管内的水都沸腾????????????????????????????????B.?甲、乙两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水沸腾
5.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升华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春天,河里的冰消融???????????????????????????????????????????D.?夏天的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7.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碗,会看到碗壁“出汗”。这是(
???)。
A.?冰箱中带出的水蒸气液化????????????????????????????????????B.?冰箱外面的空气液化
C.?冰熔化????????????????????????????????????????????????????????????????D.?较冷的碗壁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8.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
9.地面有积水的地方很难干,用扫帚将水扫开后就干得很快,其原因是(
???)

A.?扫帚使水面空气流动加快????????????????????????????????????B.?将水扫开时使水的温度升高
C.?扫开后水蒸发的面积增大了????????????????????????????????D.?扫开过程中使水的流动加快
10.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D.?油层覆盖在汤的表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11.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科学家在南极(温度在-40℃以下)进行科学考察活动测量温度时,应选用(???
)。
物质
熔点(℃)
固态煤油
-
30
固态水银
-
39
固态酒精
-
114
A.?水银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都可以
12.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冰水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水温度都不变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4.冰雕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A.?5℃????????????????????????????????????B.?0℃????????????????????????????????????C.?-5℃????????????????????????????????????D.?-10℃
15.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16.在炎热的夏天,小科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17.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二、填空题
18.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解答题
19.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是我们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
(1)为了更好的认识固体熔化的规律,小明从实验室取来两种物质,探究熔化的规律。实验结束后,小明做出了甲、乙熔化图像如图一。
根据图像判断甲是否是晶体,并说出理由?________。
(2)小麦分析小明的熔化图像,认为甲和乙肯定不是同种物质,他的依据是:________
(3)小明在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二中a线所示。
实验时觉得加热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改进了实验:他提高了水的初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在图二中作出温度大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20.为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________两组的对照,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2)在研究水的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对水滴进行加热(如图C)直至沸腾,且水滴比对照组先消失。该实验结果能否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________。
(3)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是否合理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分析:(1)一般情况下,物质在熔点和沸点之间为液态;
(2)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判断;
(3)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比较铅的熔点和水银的沸点高低即可。
解答:A.酒精的熔点为-117℃,沸点为78℃,而80℃>78℃,此时它为气态,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而-83℃<-39℃,此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故B错误;
C.-39℃为水银的熔点,如果它为固态,那么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如果它已经为液体,那么吸热温度升高,故C正确;
D.铅的熔点为328℃,水银的沸点为357℃,由于357℃>328℃,那么水银沸腾时铅为液体,故D错误。
故选C。
2.
A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驱蚊液受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再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
B
分析:(1)根据晶体熔化的知识判断;
(2)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3)注意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4)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
解答:A.
固体如果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故A不合题意;
B.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的温度会上升到0℃,但是不会继续吸热,因此冰不会熔化,故B符合题意;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例如冰熔化时,故C不合题意;
D.
当大气压强发生变化时,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
D
分析:(1)液体的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当容器里的水温度高于试管内水的温度时,试管内的水可以从外面吸热。
A容器:当甲试管内的水到达沸点后,与外面的水的温度相同,从而不能从外面继续吸收热量,因此甲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
B容器:由于B容器加了盖子,那么容器内的气压会大于标准大气压,即水的沸点会高于100℃。当乙试管内的水到达沸点后,烧杯内的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因此能够继续吸热,则乙试管内的水可以沸腾。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
B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化固态叫凝固,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管喷出来的水在空气中迅速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冰发生凝固现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冰花”。“冰花”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升华现象,这就是“冰花”变小的原因。
A.“冰花”是水发生的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的升华,故B正确;
C.水的凝固点为0℃,因为水凝固时要向空气中放热,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应该低于0℃,故C错误;
D.“冰花”变小的过程要吸热,故D错误。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
B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消融的过程,是冰吸热后,由固态变成液态形成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C不合题意;
D.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
D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的碗的温度很低,而它周围的空气温度较高。其中的水蒸气遇到碗后,迅速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在碗的表面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出汗”,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
D
分析:煮熟鸡蛋所用时间的长短只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火越大越费燃料,火越小越省燃料,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当水开始沸腾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它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就保持不变,几乎不会影响鸡蛋煮熟的时间长短;而第二次用小火,那么浪费的热量少,自然节省燃料,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
C
分析:影响蒸发的三要素为: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和液体的表面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地面有积水的地方很难干,用扫帚将水扫开后,水的表面积增大,从而增大了蒸发的速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
D
分析:液体的蒸发需要吸热,因此有致冷效果,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油层覆盖在汤的表面,阻碍了水的蒸发,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
C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可知,只有保证里面的物质为液态,才能进行温度的测量,那么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在它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达到-40℃时,煤油和水银都变成了固态,只有酒精还是液态,所以在南极测量气温,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
D
分析:根据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判断。
解答:无论外界温度多高,只要冰和水同时存在,那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保持0℃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
C
分析:(1)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两个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烧杯里面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然是0℃。如果试管中的冰温度低于0℃,它们会从烧杯中吸热,直到上升到0℃。当试管内的冰块达到0℃时,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从外面吸热,因此它们不会熔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
B
分析:(1)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两个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冰的熔点是0℃,要熔化就必须达到熔点0℃,且能够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如果能够将房间温度控制在0℃,那么冰块和空气之间没有温度差,肯定不能吸热,因此不会熔化,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
D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或凝固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图和B图中,没有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没有凝固点或熔点,肯定不是晶体,故A、B不合题意;
C图和B图中,都有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是C图中温度呈上升趋势,说明物质在吸热处于熔化状态;而D图中,温度呈下降趋势,说明物质在放热处于凝固状态,且它有凝固点,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
16.
D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炎热的夏天,小科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人体上有汗液,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
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解答: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A正确;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雾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C错误;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8.
液化;凝华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二者都需要放热。
解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
?
三、解答题
19.
(1)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2)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熔点不同
(3)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熔点不同,根据这个可以判断是否为同种物质。
(3)根据公式Q=cm△t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图一可知,甲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因此甲是晶体;
(2)根据图一可知,甲和乙都是晶体,但是熔点不同,因此它们不是同种物质,那么依据是: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熔点不同。
(3)使用相同的热源,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Q;水的质量相等,根据Q=cm△t可知,相同时间内水升高的温度相同,表现为两个图像的倾斜角度相同。后来水的初温度比原来高,而最终水的末温相同,因此图像如下:
四、实验探究题
20.
(1)AD
(2)不能
(3)不合理;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当水沸腾时,水会通过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进行汽化,且沸腾比蒸发要剧烈的多,而对照组只有蒸发一种方式,因此二者对照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3)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水滴的质量是否有关时,需要控制水的表面积、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然后改变质量。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水滴的表面积并不相等,没有控制变量,无法得出结论。
解答:(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空气流速,故选AD。
(2)加热后水会沸腾,对蒸发的快慢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结果不能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3)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不合理,理由: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