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3 19: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一、单选题
1.小金最近没有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看近处清晰而看远处模糊。则他眼睛的疾病和纠正措施分别为(??

A.?乙、丙????????????????????????????????B.?乙、丁????????????????????????????????C.?甲、丙????????????????????????????????D.?甲、丁
2.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眼。其主要原因是(
??)
A.?使调节瞳孔的神经休息
B.?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放松
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3.某同学配戴近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种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同学不戴眼镜时看物体,像成在视网膜之前
B.?该同学不戴眼镜时为了看清书本上的字应减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C.?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4.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C.?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D.?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5.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对镜片的操作是(???
)
A.?近视眼,注入液体?????????B.?近视眼,抽出液体?????????C.?远视眼,注入液体?????????D.?远视眼,抽出液体
6.小徐是一位近视患者,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为提升儿童背少年视力和口腔健康整体水平,我市率全国之先启动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
A.?趴着看电脑
?????????????????????????????????????B.?坐车时看书
C.?做眼保健操
?????????????????????????????????????D.?黑暗中玩手机
9.鱼类为了能够在水中看物,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以此来保证有足够的折射力。传说中生活在海洋里的美人鱼,上岸后,如图能正确表示它的眼睛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小科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而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A.?老花镜、凹透镜?????????????B.?凸透镜、老花镜?????????????C.?近视镜、凸透镜?????????????D.?凹透镜、近视镜
11.下列属于预防近视的做法是(
??)
A.?课间远眺几分钟??????????????????B.?强光下看书??????????????????C.?在公交车上看书??????????????????D.?躺着看手机
12.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重度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2019全国爱眼日主题发布: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下面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只要眼睛与屏幕距离适当,看电视、用电脑、玩手机时间再长也没有关系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C.?乘车时、走路时看书,既节约了时间,对眼睛也没有伤害
D.?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路径
13.下列4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B.?②④?????????????????????????????????????C.?③①?????????????????????????????????????D.?③④
14.同学提醒自己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下列行为不符合科学用眼原则的是(
???)
A.?不要躺着或走路时看书???????????????????????????????????????B.?如有异物进入,马上用手擦拭
C.?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D.?定期去正规医院接受眼睛检查
15.鱼类能够在水中看物,这是因为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故有足够的折射能力。鱼在岸上由于折射能力太大,鱼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到模糊的景象。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则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鱼在岸上是“远视眼”,戴高度远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B.?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C.?正常人在水中戴高度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D.?高度远视的人的晶状体与鱼的晶状体相似,都比较凸
16.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醇丙烯酸羟(HEMA)制成,边缘厚度0.05毫米,近视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

A.?小于0.05毫米??????????????????????B.?等于0.05毫米??????????????????????C.?大于0.05毫米??????????????????????D.?任意值
17.下列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18.为什么近视的同学看黑板上的字总是眯着眼睛
(???
)
?
A.?为了缩小瞳孔?????????????????????????????????????????????????????B.?为了使角膜变形
C.?为使晶状体变形,使所成的像刚好在视网膜上??????????D.?为了使视网膜变形
二、填空题
19.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表示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2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m-1

它的焦距是0.25m。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若小明所戴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
m,则该镜片的焦度为________m-1

度数为________度。
三、解答题
20.中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近视除了会引起生活不便外,还有很多危害,如易造成斜视、易导致视网膜脱离、易引发白内障等.请思考: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才能预防近视的形成呢?
(2)近视眼的结果是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
(3)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进行矫正?
四、实验探究题
21.小东同学通过调查,得到如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一些信息:
(a)人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厚度可以改变,对光的偏折能力随之改变,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都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人眼睛既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晶状体太厚或太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或太弱时,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在前后方向偏离视网膜,导致近视眼或远视眼的产生。
(b)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是:当焦距单位为m时,用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即可。
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以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1)人的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镜.由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________(填“前”或“后”),所以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矫正措施:近视者应该佩带________透镜,利用这种透镜对光线的________作用,使图像聚焦在人眼的________上,以便看清远处的物体;
(3)现有一度数为200度的眼镜,它的焦距应该为________m。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解答:看近处清晰而远处模糊,则它的眼睛为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再视网膜前面;为了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需要让光线发散,即使用凹透镜矫正,则表示它的眼病和纠正措施的是甲和丙。
故选C。
2.
B
分析: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解答:
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由于眼睛长时间的看东西,不断给眼睛的晶状体压力,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若是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睫状体)放松,使眼睛稍作休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
D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该同学不戴眼镜时看物体,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于成像在视网膜前,因此必须使像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才能看清,即增大像距。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要减小物距,即减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
B
分析: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症状、成因分析判断。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前。当看近处的物体时,通过缩短物距,可以看清;当看远处的物体时,由于不能恢复到正常的厚度,所以像不能成在视网膜上,自然看不清楚,故A、C错误;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弱,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后。当看远处的物体时,通过增大物距,可以看清;当看近处的物体时,由于不能恢复到正常的厚度,所以像不能成在视网膜上,自然看不清楚,故B正确,而D错误。
故选B。
5.
B
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乙图可知,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即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那么为近视眼。如果要使光线的交点后移到视网膜上,就要使光线发散。由于凸透镜的凸度越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因此此时需要减小镜片的凸度,即向外抽出液体,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
A
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解答:A.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那么甲为近视眼的成因,故A正确;
B.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后,那么乙为远视眼的成因,故B错误;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C错误;
D.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故D错误。
故选A。
?
7.
C
分析:根据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远视眼的晶状体偏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那么②是远视眼;
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必须使原来的光线会聚,即使用凸透镜矫正,那么④正确。
故选C。
8.
C
分析:近视是由于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形成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趴着看电脑,电脑画面非常明亮,对眼睛有刺激作用,且距离很容易变近,造成近视眼的形成,故A错误;
B.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往往要有速度改变,此时书本到眼睛的距离忽大忽小,很容易造成近视眼,故B错误;
C.做眼睛保健操,可以缓解眼部肌肉的疲劳,防止近视眼的形成,故C正确;
D.黑暗中,手机屏幕太亮,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容易形成近视眼,故D错误。
故选C。
9.
B
分析:(1)凸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它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
(2)根据凸透镜会聚能力的变化确定成像位置的改变,再确定要看清物体是需要光线会聚还是发散,进而确定矫正方法。
解答:根据“
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可知,鱼眼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大,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如果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那么像必须向后移动,即需要光线发散,应该用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
C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因此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楚;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后,因此看近处的物体不清楚。
解答:
小科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
,说明它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楚,即患近视眼,应该佩戴近视镜,也就是凹透镜;
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
,说明她看近处的物体不清楚,即患远视眼,应该佩戴远视镜(老花镜),也就是凸透镜。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
A
分析:保持良好的视力的常用方法有:
1、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书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约33厘米;应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
2、连续看书或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
3、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50
~
70厘米。不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
4、定期接受眼睛检查,若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治疗或矫正。
5、如有异物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
6、不要躺着或坐车、走路时看书。
解答:A、课间远眺几分钟,可以让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有利于预防近视,说法正确。
B、
强光过于刺眼,在强光下看书会损伤眼睛,说法错误。
C、公交车在不停的运动,
在公交车上看书对视力有影响,说法错误。
D、
躺着看手机
更易使眼睛疲劳,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12.
D
分析:(1)用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物体,晶状体始终处于一个状态也会疲劳;
(2)通过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焦距,我们可以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3)乘车,走路时,由于书与眼睛的距离不断变化,晶状体不断调节,很容易引起近视眼;
(4)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光线进入眼睛的路径。
解答:A.即使眼睛与屏幕距离适当,看电视、用电脑、玩手机时间长了也容易得近视眼,故A错误;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焦距的大小可以调节,故B错误;?
C.乘车时、走路时看书,虽然节约了时间,但对眼睛有伤害,故C错误;?
D.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路径,故D正确。
故选D。
13.
A
分析:(1)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为了看清物体,必须发散光线,应该用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偏薄,会聚能力弱,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后面;为了看清物体,必须会聚光线,应该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②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因此是近视眼,应该用①中的凹透镜矫正;
③中的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后面,因此是远视眼,应该用④中的凸透镜矫正。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
B
分析:根据保护眼睛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A.躺着或走路时看书
,由于书本晃动,眼睛始终处在调节状态,会使眼睛劳累,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如有异物进入,马上用手擦拭,很容易被异物刮伤眼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眼睛会处于疲劳状态,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定期去正规医院接受眼睛检查,发现问题赶紧医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5.
B
分析: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太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那么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太弱,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那么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A.鱼的晶状体太厚,因此在岸上是“近视眼”,戴高度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晰,故A错误;
B.高度近视的人,它的晶状体比常人更厚,对光线偏折能力强,因此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故B正确;?
C.正常人在水中戴高度远视眼镜才能看清晰,故C错误;?
D.高度近视的人的晶状体与鱼的晶状体相似,都比较凸,故D错误。
故选B。
16.
A
分析:根据近视与远视的原理解题。
解答:解:近视是指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需要通过凹透镜进行矫正;故近视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应该小于周围的厚度;
故答案为:A。
17.
B
分析:分析:(1)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我们可以借助相应的凹透镜,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上。(2)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矫正远视,可配戴相应的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能偏折而聚焦在视网膜上。
解答:由题图可知,①表示凹透镜矫正视力;②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属于远视,需要借助相应的凸透镜,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上进行矫正;③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属于近视,需要借助相应的凹透镜,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上进行矫正;④表示凸透镜矫正视力。近视眼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强,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镜片。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
C
分析:(1)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我们可以借助相应的凹透镜,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上。(2)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解答:近视的同学看黑板上的字总是眯着眼睛是为了使晶状体变形,使所成的像刚好在视网膜上。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9.
5;-500
分析:(1)根据Φ=1/f计算镜片的焦度;
(2)镜片的度数=Φ×10。
解答:(1)该镜片的焦度为:Φ=1/f=1/0.2m=5m-1;
(2)度数为:Φ×10=-5×100度=-500度。
?
三、解答题
20.
(1)解: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2)解:前方
(3)解:凹透镜
分析: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如图所示:
解答:解:(1)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四、实验探究题
21.
(1)透;前
(2)凸;凹;视网膜
(3)0.5
解答:(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原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近视者应该佩带凹透镜,使光线错后会聚,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以便看清远处的物体;(3)透镜焦度

凸透镜的焦距为:

分析:掌握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