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凸透镜成像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凸透镜成像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3 19: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凸透镜成像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错误的是(??

A.?可能是酒和凸透镜对光产生折射,出现放大的像
B.?空杯时,“七仙女”的图片可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小,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
2.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
)
A.???????????????????B.???????????????????C.???????????????????D.?
3.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4.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象也走一步;②象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象大时脚步大,象小时脚步小,即“大象”走大步,“小象”走小步;④象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象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5.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4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25cm??????????????????????????????????B.?20cm??????????????????????????????????C.?15cm??????????????????????????????????D.?40cm
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光屏上得到了缩小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B.?6cm????????????????????????????????????C.?8cm????????????????????????????????????D.?12cm
7.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透镜的焦距是(??

A.?5cm???????????????????????????????????B.?10cm???????????????????????????????????C.?15cm???????????????????????????????????D.?30cm
8.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9.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
A.?大于30cm??????????????????B.?小于15cm
??????????????????????C.?等于30cm??????????????????D.?大于15cm小于30cm
10.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
)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11.微距摄影是指照相机通过镜头拍摄与物体等大或稍小的图象.一次微距摄影中,拍摄图象与物体等大,光学镜头等效为一个凸透镜,则物体一定位于(?
)
A.?两倍焦距以外??????????????B.?两倍焦距上??????????????C.?两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D.?1倍焦距以内
12.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B.???????????????C.???????????????D.?
13.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不成像
14.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15.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

?????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16.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A.?a???????????????????????????????????????????B.?b???????????????????????????????????????????C.?c???????????????????????????????????????????D.?d
17.关于凸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B.?凸透镜焦距越短,对光线的偏折作用越强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18.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二、填空题
19.凸透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填字母)
三、解答题
20.小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
答下列问题:光屏上成一个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等大的实像,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15cm,如果还想成一个清晰的像在光
屏上,可将另一__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四、实验探究题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发光体“F”、凸透镜(焦距为
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若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
A
点,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________移动。
(3)若保持图中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分析:杯底的凸起相当于凸透镜,而倒入酒后,里面的酒相当于凹透镜,根据它们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玻璃凸透镜和酒凹透镜对图片射出的光线发生折射作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故A正确不合题意;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时,即u=f,物体不能成像,故B正确不合题意;
加入酒后,酒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玻璃凸透镜和酒凹透镜组成的凸透镜焦距变大,图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
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分析判断。
解答:圆柱体的P边比Q边离凸透镜较远,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它所成的像P'比像Q'小,离凸透镜更近,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
D
分析:(1)凸透镜成的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既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小亮看到了正立的放大虚像,说明这时花朵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后来他又看到了缩小的实像,说明花朵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凸透镜。因为成实像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因此小亮看到的缩小的像在放大镜和小亮的眼睛之间,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
C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解答: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是同步的,演员走一步像也走一步,正确;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当小孩位于二倍焦距外面时,成缩小的像此时象的脚步要小于小孩的脚步,错误;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象”走大步,“小象”走小步;成放大像时脚步也被放大,成缩小像时脚步也被缩小,正确;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象在逃离。由成像规律可知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正确。①③④正确,C选项正确。
故选C
5.
C
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解答此题。
解答: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即40cm>2f,则f<20cm。
故选C
6.
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求出焦距范围与选项逐一对照即可.
解答:解:
因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12cm>2f,则f<6cm.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7.
D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解答:解: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焦距一半,即焦距是2×15cm=30cm.
故选D.
8.
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因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cm处时,物体始终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所以此时所成的像始终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变大.
故选B.
9.
A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解答:解:镜头的焦距为15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物体到镜头的距离2f>u>f,镜头到白板的距离v>2f,即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大于30cm.
故选A.
10.
C
分析:首先明确这五种事物的成像规律,才可做出判断,哪些成实像,哪些成虚像,哪些是反射成像,哪些是折射成像.
解答:解: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④照相机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⑤幻灯机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故选C.
11.
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进行分析便可.
解答:解:拍摄图象与物体等大,所以物距应等于2倍焦距,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
故选B.
12.
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左边在2f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圆柱体的右边在2f以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且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B图.
故选B.
13.
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首先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求出焦距.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解答:解:(1)当物距为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2f>20cm>f,即20cm>f>10cm.(2)当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处时,u<f,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但光屏上不能成像.
故选D.
14.
C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①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变大;②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2)首先判断出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所成像的性质,再判断出物体从2倍焦距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像距和像的变化。掌握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可概括为:成实像时,满足: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满足:物近像近像变小.这条结论经常用到,要熟练应用。
解答:
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成实像,
而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C
15.
A
分析:利用“物近像远像变大”或者说“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来解决本题较容易一些。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并且物近像远像变大。利用这一规律做题,有时会比套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简单得多。
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像会离透镜近一些,所以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变小。
故答案为:A
16.
B
分析:(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2)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由图知:玻璃a、c、e、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不符合题意;
而玻璃b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符合题意;
故选B.
17.
B
分析:凸透镜对所有不过透镜中心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不仅仅是只对平行光线;
所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都可以会聚到一点,即焦点上;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也能会聚,但是不能会聚到焦点上;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越厉害.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会聚作用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解答:解:A
D、所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都可以会聚到焦点上;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也能会聚,但是不能会聚到焦点上;故AD错;
B、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光线通过后偏折得越厉害,故B正确;
C、凸透镜对所有不过透镜中心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
故选B.
18.
A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实焦点;凹凸镜有虚焦点.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解答:解:A、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A正确.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但通过凸透镜的光不一定会聚在焦点上,故B错误;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故C错误;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9.
会聚;发散;ABC;DE
分析:(1)根据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答;
(2)对于透镜来说,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凹透镜,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ABC,属于凹透镜的是DE。
三、解答题
20.
(1)倒立;20
(2)凸透镜
分析:(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它的像也成在二倍焦距上,且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2)根据成像的位置判断原来的光线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然后据此判断选择的透镜种类。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像距v=90cm-50cm=40cm;因为u=v,所以40cm=2f,那么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且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15cm,那么原来的光线必须要会聚,因此可将一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四、实验探究题
21.
(1)下
(2)右(或后)
(3)照相机
分析:(1)首先将光屏的中心与物体和凸透镜中心所在的直线进行比较,如果偏高,那么向下移动;如果偏低,那么向上移动;
(2)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判断;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断此时成像的特点,根据特点确定凸透镜的应用。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光屏的中心在物体和凸透镜中心所在直线的上方,因此实验前,应该将光屏向下调整。
(2)若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
A
点,此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因此光屏需要向右移动;
(3)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