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第一学期 单元:第四单元
都市景观 课题:上海弄堂
教案来源:
自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行透视的知识,学会用在玻璃片上表现有平行透视现象的石库门主题弄堂。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和尝试过程中,学习用玻璃片的特性结合透视知识表现主题石库门弄堂的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身边的本土特色建筑,体会浓郁历史风貌的同时,发现透视的美感,带着创作的兴趣去尝试用各种材料--玻璃片\笔\玻璃颜料等去表达自己所领悟的美感,从而达到发自内心的热爱上海,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表现平行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 学会借助透明玻璃片表达对象的消失点、视平线、高体现纵深感
●教具: 透明玻璃片、铅画纸、彩色玻璃颜料、手绘笔、优秀作品、主题展示道具等
●学具: 透明玻璃片绘画系列、主题照片等
●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都市景观中的一课,之前的《写生建筑模型》、《都市情怀》都是从几何、透视的角度在学习与透视相关的知识。而本课从身边的风景入手,通过熟悉的环境观察、对比去了解平行透视的知识。其实这些景观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需要教师将其归纳成理性的知识。但是常规单一的形式归纳理性知识不免枯燥。将引导学生:通过软件操作、综合材料的绘画,尝试用有趣、变化更多的形式去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也有助他们寻找、关注到自己的作画兴趣点,从而推动他们更好的理解与创作,也为之后的同一景物不同角度的构图知识作铺垫。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同学们对这些身边的主题景观非常有兴趣,在之前的单元学习中也掌握了透视相关的知识.。而在本次因为日常看到的高楼大厦不一样,不同的视觉经验唤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然而在观察、感受了这些主题景观之后,我们尝试通过一种更有趣的方法去归纳作为载体去绘画主题景观,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而这个方法就是改变日常传统的媒材、绘画体验,先用具有透明度的玻璃片叠加一次作业初步解决重难点,后利用玻璃片的厚度增加纵深感与立体感,保持学生创作痕迹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点与探究心。
教学过程
时间 环节 教师活动 关键提问 设计意图
2
欣赏与讨论 (观看手作幻灯)猜一猜游戏的名称以及出现的地点。(背景音乐)
回忆弄堂游戏,设置课堂情景。
揭示弄堂的由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租界内开始出现了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的石库门连排建筑,呈西方联立式住宅的布局方式。一排排石库门住宅之间,形成了一条条“弄堂”。(根据ppt播放同声)
2、出示课题:
《上海弄堂》
呈现完整教具
●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
在以前呀,没有大型的游乐场,也没有小区的广场,那你知道小朋友是在哪里玩的吗?
●我们来看一下弄堂的由来?
●上海弄堂里的石库门是承载了上海的一段历史,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筑。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绘画上海弄堂里的石库门。 唤起弄堂游戏的记忆,交流与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上海弄堂的由来,初步领略到石库门的人文气息
简单了解上海弄堂、石库门的由来和特点
育人侧重点:
●关注身边的城市建筑的风貌情况
3
感受与体验
出示石库门的图例
师:在绘画石库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实景是这样的,画笔下的是这样的,但这幅作业却是这样的。
从你们的结论中我们发现绘画此类题材的时候要考虑“画面布局”“透视”“线的表达”,但是今天我们主要学习“透视”。
●看一看:他的画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在绘画石库门的时候要注意哪几方面的知识呀?
(副板书)
●画面布局
●线的表达
(主板书 )
●透视 通过对比、观察,寻找出作品的缺点,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育人侧重点:
●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感受、意图的情况
师:(小结)
1、立体感
2、远近感
3、近大远小
4、近宽远窄
师:透视:即绘画术语……“远近法”。平行透视的定义:……。
或许你们对透视还是有疑惑,现在我们通过操作软件来加深理解:(师操作软件)
通过软件演示揭示平行透视的组成定义,同时根据一次作业的回收情况,着重讲解重难点。 ●什么是透视?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透视?
(可设置讨论)
●透视的现象是___大___小?
●透视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平行透视
从石库门的素材中逐层回顾、发现透视的属性、现象。自我表达的同时加强美术语言的认知学习。
育人侧重点:
●主动表达个人观点的习惯
根据师提示关注软件教具示范。
深入理解不同对象在相同视角下的变化现象美感。
逐步理清“平行透视”的要点。
4 (一次作业)
感受与体验 结合PPT:[一起找]:
①是否将有透视现象的线汇聚到消失点。
②是否垂直平行线(高)仍然垂直。
[自己找]:从自己所找到的图例上找画出“视平线”和“消失点”以及“高”。
师:(小结)
(小结)
找两幅作业对比,发现不同对象在同一视角下所产生的现象 ●先来一起找一找。
主板书内容:
①归纳对象
②延长具有透视现象的线,找出消失点
③找出视平线
④找出垂直视平线的高
⑤近大远小、近疏远密
师尝试错误示范
第一张作品与第二张作品做比较,哪一张更有纵深感?
通过设计“一次作业”意在找出透视规律的过程中查找自身是否明确“平行透视”的概念
帮助同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5 (二次作业 )
绘画与表现 师现场示范:
根据刚才绘制的一次作业,修改作业,然后将透明玻璃片叠加。
1、画面布局:根据定出的视平线,再次确定、调整平行于画面的景物高度与弄堂消失点。
2、透视:根据参考线画出主要线条。(勾线笔)
3、添加细节(近大远小、近多远少)。砖的厚重感、排列的秩序感。
4、线的表达:加粗加深近处线条,增加纵深感。(金色玻璃笔)
5、将作品翻转、进行着色。(色彩绘画颜料)
出示作业要求:
1、参考照片,找出弄堂里的平行透视现象,并用线条较准确的表现出来
2、利用黑色线条表现近处、利用金色线点缀近处细节同时增加趣味性。
3、(提高)适当着色,增加作品风味。
师: 巡回指导。
●仔细观察
●老师先做了什么?后画了什么?
●线条可以怎样表达?有__有___?
●颜色需不需要铺满?(提高环节,可视教学情况而定)
而“二次作业”的生成,其实不仅仅是对第一次作业自我的改错、确认的过程,也是“作业”到“作品”的过程。
育人侧重点:
●认真仔细地观察物象及美术作品特点的习惯
通过透明玻璃且有厚度的材质,在添画的过程中会自然产生立体感,增加绘画的体验感以及空间立体感的养成
育人侧重点:
●对绘画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的情况
7 展示与评论 师引导已经完成的作品摆放到作品架子上,形成主题大作品形式。
学生互评、教师评议。
评价内容:①平行透视特征是否准确。
②线条流畅、有疏密变化、细节丰富。
③绘画颜色、有创意的表现画面。
●你觉得哪张作品的透视关系特别好?
●你觉得哪一张作品的造型很有美感?
●提出悬念,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画面更有透视、层次美感? 最后,学生的单个作业集中进行展示,形成集体创作的石库门缩影,从感官上调动对石库门这一本土特殊建筑物的热爱之情。
板书、道具、媒体部分效果:
附件:
封面效果:①AI软件绘画勾线(矢量图绘制) ②雕刻机雕刻于0.5mm的纸板之上
(注:封面担当之余,若有兴趣,打开手机手电,即可将封面图案投射于白墙之上,增加本课的趣味感。——图\文制作 任熠 于平南小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