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3 16:5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部编历史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答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共20题,计60分)
1、《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答卷的文体为八股文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2、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废除丞相”“八股取士”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
3、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皇权高度集中 D.商品经济活跃
4、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5、“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和 明朝前期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6、《广东通志》记载了一个故事:( 1553年 )有一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了当地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后就此上岸。这伙殖民者上岸的结果是( )
A.寇准力主抗敌,说服皇帝亲征
B.“岳家军”在郾城大败敌军主力
C.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歼灭倭寇
7、郭沫若诗云:“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文中“夫子”是指( )
A. 李时珍 B. 张仲景 C. 宋应星 D. 徐光启
8、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医学家应将其记录在 (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9、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入主中原,其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关于这两位杰出首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 B.皇太极推翻了明朝统治
C.皇太极建立后金政权 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10、小王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明末清初的相关史料,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为他重新排列一下( )
①崇祯自缢 ②李自成建立大顺 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④皇太极改族名
A.③④②①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11、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哪一机构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西域都护府
12、清朝继承历代文化的传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 )
A.道教学说 B.儒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3、他三征噶尔丹,团结蒙古各部,把新疆牢牢守住。他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他下令在雅克萨反击沙俄,战胜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巩固了东北边疆。“他”是(  )
A.宋太祖 B.明太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
14、苏州城外黄家港,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15、假如你是清朝的一位商人,要到当时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去经商,你应去的是( )
A.苏州、广州 B.成都、洛阳 C.西安、上海 D.扬州、大同
16、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  )
A.思想专制加强 B.传统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 D.儒家地位提高
17、解读图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解读以下图片你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失地农民变成地主的佃户 B.广大民众的生活困苦
C.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 D.佃户要交纳高额地租
18、清朝时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康熙还严令“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19、下图中所示的剧种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之大全。该剧种形成于(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叫“红学”,也足以说明《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主要因为它( )
A.史料详尽,内容真实 B.个性鲜明,爱憎分明
C.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D.结构宏伟,脉络细密
二、非选择题。(共3题,计4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发生于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统治时期?为强化皇权,这位皇帝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请了什么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2)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机构的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材料三 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3)材料三中,顾炎武为什么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概述明朝皇权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给明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材料,回复问题。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此次获奖让中医再次引发世界瞩目,也引发了小明同学探究中医历史的兴趣。
第一步:搜集资料
第二步:整理运用
(1)上面搜集的资料中有一个与小明探究的范围不符,请你挑出来。
(2)如果上面的医学家或医学成就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参加诺贝尔奖评选,你认为哪一个最有可能获奖?并说明其获奖的理由。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与古代中医有何联系?结合以上探究活动谈谈你的感受。
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三 17世纪,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活动,并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并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族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出一例史实进行说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从材料三中两场战争的性质分析,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清朝设立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4)请根据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看法。
2020—2021学年部编历史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答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共20题,计60分)
1、《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答卷的文体为八股文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答案】A
2、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废除丞相”“八股取士”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
【答案】A
3、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皇权高度集中 D.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D
4、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答案】C
5、“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和 明朝前期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答案】D
6、《广东通志》记载了一个故事:( 1553年 )有一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了当地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后就此上岸。这伙殖民者上岸的结果是( )
A.寇准力主抗敌,说服皇帝亲征
B.“岳家军”在郾城大败敌军主力
C.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歼灭倭寇
【答案】C
7、郭沫若诗云:“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文中“夫子”是指( )
A. 李时珍 B. 张仲景 C. 宋应星 D. 徐光启
【答案】A
8、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医学家应将其记录在 (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答案】D
9、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入主中原,其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关于这两位杰出首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 B.皇太极推翻了明朝统治
C.皇太极建立后金政权 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答案】D
10、小王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明末清初的相关史料,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为他重新排列一下( )
①崇祯自缢 ②李自成建立大顺 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④皇太极改族名
A.③④②①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答案】A
11、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哪一机构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西域都护府
【答案】B
12、清朝继承历代文化的传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 )
A.道教学说 B.儒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B
13、他三征噶尔丹,团结蒙古各部,把新疆牢牢守住。他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他下令在雅克萨反击沙俄,战胜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巩固了东北边疆。“他”是(  )
A.宋太祖 B.明太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
【答案】C
14、苏州城外黄家港,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答案】B
15、假如你是清朝的一位商人,要到当时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去经商,你应去的是( )
A.苏州、广州 B.成都、洛阳 C.西安、上海 D.扬州、大同
【答案】A
16、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  )
A.思想专制加强 B.传统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 D.儒家地位提高
【答案】A 
17、解读图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解读以下图片你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失地农民变成地主的佃户 B.广大民众的生活困苦
C.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 D.佃户要交纳高额地租
【答案】C 
18、清朝时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康熙还严令“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答案】B 
19、下图中所示的剧种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之大全。该剧种形成于(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D
20、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叫“红学”,也足以说明《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主要因为它( )
A.史料详尽,内容真实 B.个性鲜明,爱憎分明
C.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D.结构宏伟,脉络细密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3题,计4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发生于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统治时期?为强化皇权,这位皇帝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请了什么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2)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机构的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材料三 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3)材料三中,顾炎武为什么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概述明朝皇权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给明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明太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锦衣卫。皇权空前加强。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4)趋势:明朝皇权不断强化。影响:加强君主的权力,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2、阅读材料,回复问题。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此次获奖让中医再次引发世界瞩目,也引发了小明同学探究中医历史的兴趣。
第一步:搜集资料
第二步:整理运用
(1)上面搜集的资料中有一个与小明探究的范围不符,请你挑出来。
(2)如果上面的医学家或医学成就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参加诺贝尔奖评选,你认为哪一个最有可能获奖?并说明其获奖的理由。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与古代中医有何联系?结合以上探究活动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1)图三《齐民要术》。
(2)华佗最有可能获奖,因为他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答出其他内容并理由充分也可)。
(3)屠呦呦的成就是从古代中医药中获得灵感的。感受:中医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言之成理即可)
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三 17世纪,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活动,并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并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族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出一例史实进行说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从材料三中两场战争的性质分析,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清朝设立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4)请根据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看法。
【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
(2)特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统一;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3)原因: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意义: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时战时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各民族之间的长期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