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基础知识大全
修 辞
比 喻
环节一:认识比喻
什么是比喻?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抓住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某些 相似之处。
例:1.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 例:2.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环节二:比喻类型
例句
妹妹的脸蛋好像(像、 如、似)一对红苹果。
类别 格式
像、好像、仿佛、 如、好比、似、 似的、如同、犹 如
本体
(甲)
是、变为、变成、
成为
无
比喻词
喻体
(乙)
喻
借
喻
乙
乙 带 甲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明
甲
出
喻
像 乙
现
暗
甲
出
是
现
不 出 现
出
现
出
现
出
现
妹妹的脸蛋是(成了、
变成了)一对红苹果。
爸爸抱起妹妹,在妹妹 脸上的一对红苹果啃了 一口。
①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 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 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 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 佛只是在等待。
④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
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例句:“淡黑色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 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下面选项中与上述句子相同类型的是( D )。
环节三:比喻句注意事项
不是所有有“像”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① 他像他爸爸一样瘦。
② 她把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③ 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 米易溶洞。
④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比较
——表示猜测
——表示例举
——表示想象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高大,这么美丽。
“你骗谁?像我这样的大官能没有钱?”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在表示感激。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在面对着大海……
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环节三:比喻句注意事项
比喻要贴切
山羊像小绵羊一样温和、可爱。
本体和喻体不是同类事物。
节日的公园里,成千上万的人像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注意比喻贴切和感彩的协调。
灯泡就像太阳一样亮。
他就像野兽一样强壮。
他的眼睛圆圆的,就像屎壳郎滚出的粪球一般。
我的老师特别漂亮,一头卷发,就像我们家的贵妇犬的毛。
判断比喻句是否贴切,合理。
环节三:比喻句注意事项
比喻要写出两者的共同点
大象的鼻子好像一根水管,又粗又长。
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那么明亮,那么美丽。
环节四:比喻句的作用
阅读中关于“比喻”修辞答题宝典
发令枪响了,运动员冲出起跑线。
发令枪响了,运动员像离弦的箭冲出起跑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A比作B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A事物……的 特点。
例1:说出下面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 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这句话把( 声音)比作( 铃铛) ,把(光芒)比作(丝绸)
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
. 心灵。
2. 这句话把( 话 )比作( 阳光)
例2:开动脑筋自己写一写!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火红的太阳像什么? 清晨的露珠像什么?
修 辞
拟 人
环节一:认识拟人
拟人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或抽象的概念等)拟作人,使其 具有人的外表、动作、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例:播放器好像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 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环节一:认识拟人
例:马路上非常热闹。公交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鸣笛,一
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嗨,借光。”
例: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 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 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
环节二:拟人句的作用
拟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拟人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既能写出某事物 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人的特点。
例:1. 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跳着迷人的舞姿。
小草儿受到春雨的爱抚,乐得露出了绿色。
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百灵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
环节三:如何改写拟人句
增加人的称呼。
如“姐姐妹妹、哥哥弟弟”等。 柳枝改为——柳枝姐姐
太阳改为——太阳公公
环节三:如何改写拟人句
改变名词的说法。
如“柳枝”改为“柳树的头发”。
花朵鲜艳的颜色改为——穿上漂亮的衣裳。
用人做的事来代替句子中的动词。
树叶在风中摇摆改为——树叶在风中跳舞。
环节四:拟人句的作用
阅读中关于“拟人”修辞答题宝典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A事物生命的活力(或是人 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A事物……的特点。
① 雨从天而降。
顽皮的雨滴弟弟脱离云朵妈妈的怀抱尽情地一跃而下,在雨伞上欢快地
跳起了舞。
② 果子成熟了。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笑脸,她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好像在说:
“我成熟了,我美不美?”
例1:试试改写拟人句。
① 风儿吹向大地。
② 蝴蝶在花丛中采蜜。
③ 春天到了,溪水融化。
例2:一起改写拟人句吧!
修 辞
夸 张
环节一:认识夸张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 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 果的修辞手法。夸张的表达效果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 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环节一:认识夸张
例
类别
扩 大 夸 张
句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
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特 点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 征、作用、程度等加以 夸大
环节一:认识夸张
例
句
类别
缩 小 夸 张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特 点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 征、作用、程度等加以 缩小
环节一:认识夸张
例
句
类别
特
点
超 前 夸 张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
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环节二:熟悉夸张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 也动了。
——《水浒传》
环节三:夸张句的作用
阅读中关于“夸张”修辞答题宝典
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A事物……的特点 / 加强 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环节四:夸张句注意事项
夸张要明显
“这样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都快被晒化了。”
这样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都快被晒化了,甚至商铺门前的铜 牌好像也要被晒化了。
环节四:夸张句注意事项
夸张不是浮夸,要合乎实际情况
“我以每秒一百米的速度冲进了教室。”
“我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冲进了教室。”
“我妈妈的眼睛非常大,大得就像太阳一样。”
“我妈妈的眼睛非常大,大得就像葡萄一样。”
环节四:夸张句注意事项
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文、说明文章不适合运用夸张手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 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为了一种时尚, 而饮用白开水的人越来越少,少到消失了。
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座楼真高。
. 这座楼高耸入云。
试试改写夸张句。
试试改写夸张句。
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得十里外都可以闻得到。
小明擦的玻璃真干净。
. 小明擦的玻璃真干净,干净的都可以当镜子了。
修 辞
排 比
环节一:认识排比
排比句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环节一:认识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
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
短语或句子
环节一:认识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环节一:认识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
我最喜欢春天,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 晨,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新的起点。春雨贵如油,把大地 万物都唤醒了。春天是绿色的,树叶吐出了绿丝,小草发 出了绿芽,连湖水也碧绿而清澈。
在横线前加上“我最喜欢春天,因为”。
环节一:认识排比
内容相关
我的好朋友小明真是一名好学生,他学习刻苦、做 题认真;他的爸爸妈妈真是好父母,对他疼爱有加、无 微不至;他家的小狗真聪明,会顶球还会抓坏人。
环节一:认识排比
语气一致
小时候,我常去外婆家玩。门前的那条河,是那么 清澈那么美,我真喜欢下河捉鱼;河边的那颗枣树,是 那么粗壮那么高,你知道这颗树多少岁吗?枣树上的虫 子,是那么大个儿那么胖,请你赶紧把它们给消灭掉!
环节一:认识排比
短语或句子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内蒙古,它美丽、干净、广阔。
环节一:认识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
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
短语或句子
环节二:学写排比
特征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要点: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等。
细节
环节二:学写排比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例:运动会上的同学们强健的身姿遍布在操场上的每个地 方。有的像旋风一样,在快速飞奔;有的像乱蛙一样, 在努力跳远;有的像飞鸟一样,在向空中掷球。
将比喻句融入排比。
有的……有的……还有的……
环节二:学写排比
要点:多角度、多景色罗列,抓住最显著的特点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的细致入微,层次清 楚,细腻生动。
环节二:学写排比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的细致入微,层次清 楚,细腻生动。
例:秋天,很多树叶都落下了,梧桐树叶变黄了,一片片 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像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在空中飞舞。 有的落在小河里,小鱼把它当成遮阳伞;有的落在树 枝上,小松鼠把它当成睡觉的小床;有的落在操场上, 小蚂蚁把它当成了运动场。
将拟人句融入排比
环节二:学写排比
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洋溢着感彩。
要点:语气一致、所要表达的感情也要一致。
例:母爱是春天的风,吹红了花,吹绿了树;母爱是夏夜 的风,吹走闷热,吹来凉爽;母爱是深秋的风,吹熟 果实,吹来歌声; 母爱是冬日的风,吹走寒冷,带来 温暖。
环节二:学写排比
用排比说理,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了解)
要点:有说服力、高度概括、浅显易懂
例: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环节二:学写排比
例: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
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 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 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环节二:学写排比
技巧及注意事项:
① 将比喻、拟人加入排比句中
② 注意排比句中的标点符号:
分句比较长,句式相同,用分号—“;”
短语构成的排比,用逗号—“,”
③ 排比句中的关联词:
有的……有的……还有的……
有些……有些……还有些……
环节三:活用排比
用好排比句,开好文章的“头”。
例:我喜欢如丝如缕的春雨,那样柔美;我也喜欢如烟如 雾的秋雨,那么连绵;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猛烈热情的 夏雨,它有它自己独特的一面。
环节三:活用排比
用好排比句,写好文章的主体。
例: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害
怕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
“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懒于常年练笔之艰辛;
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 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 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
环节三:活用排比
用好排比句,增强结尾的力度。
例:我爱我的书,我要跟书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改:我和我的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 而哀愁,为书而处罚……我爱我的书,我要跟书做一辈 子的好朋友。
试试写排比句。
1. 看哪,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看哪,那天上的白云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变成了乖 巧的小白兔;一会儿变成了威武的龙;一会儿又变成了凶狠的 狼……白云真是太神奇了啊!
2.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
;读书, ;读
书, 。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 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 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
如果你是小草, ;
如果你是小鸟, ; 如果你是小树, 。
自己试试写排比句吧!
修 辞
环节一:认识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
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
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借代
环节一:认识借代
本体、代体、相关性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 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 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环节二: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整体
①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② 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一 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环节二:借代的种类
具体代抽象
① 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这个抽 象的概念。
②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 代指音乐,“案牍” 代指公务
环节二:借代的种类
部分代整体
①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② 樯橹灰飞烟灭。
③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环节二:借代的种类
专有名词代泛称
① 我们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②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诸葛亮代指有聪明才智的人。
环节二:借代的种类
材料代本体
① 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 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的洋布。
用旗帜的制作材料代旗。
② 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环节二:借代的种类
①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② 那一对西装革履慢悠悠地从前面走过来。
形象代本体
环节二:借代的种类
借作者代著作
我建议大家多读一点鲁迅。
结果代原因
大家都替他们兄弟捏把汗。
环节三: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
以实代虚
以奇代凡
以事代情
环节四:借代的注意事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
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 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做一棵树上吊死鬼。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下面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B )。
修 辞
设 问
环节一:认识设问
设问
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 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环节二:设问的形式
一问一答式
即提出一个问题,紧跟着写一个答句。
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环节二:设问的形式
几问一答式
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问题,然后集中加以回答。
例: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 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 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峻青《乡音》
环节二:设问的形式
连续一答式
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 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 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
环节三:设问的作用
设问的作用:
正确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并引起听者的深思,启发思考;
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 章起波澜,有变化。
环节三:设问的作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 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 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 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文章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环节四:设问的注意事项
运用设问句时,要注意:
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
设问句,常用在描写、议论、抒情的前面,以提醒读者,引
起下文。
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上,不要在文章中随意地问。
环节五:设问和反问的异同
设问和反问的异同:
同:设问和反问都是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的,都是无疑而问。
异:1. 设问是先问后答,反问是只问不答,但答案却包含在句 子之中。
2. 设问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兴趣;反问主 要是为了加强语气,明确表达某种观点和思想感情。
1. 最深的感受是一种特别的美, 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
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美,是一种特别的美, 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
改写设问句:
2. 是因为大家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所以成千上万不同职业的人都赶到天
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是什么使成千上万不同职业的人赶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我想,这 主要是大家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改写设问句:
3. 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为了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块跟石块中
间怎么窄,总是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
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吗?为了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 块跟石块中间怎么窄,总是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
改写设问句:
修 辞
反 问
环节一:认识反问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问 而不答,答案在问句中。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例:冬天悄悄来临了,大家记得及时加衣。
冬天悄悄来临了,难道大家不应该记得及时加衣?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难道时间可以倒流吗?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太阳》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草船借箭》
环节二:反问的作用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养花》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海上日出》
环节三:反问的特点
反问句:一般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反问句里。而且都带有较浓的感 彩,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反问句包含肯定意愿与否定意愿两类。
肯定意愿,常用否定词“不”、“没”、“没有”等;
否定意愿,常用语气词“难道”、“岂”、“还”或疑问代词“哪
2. 儿”、“哪里”、“怎么”、“什么”等。
环节三:反问的特点
例: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 ”——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强调要保护环境。
环节四: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内容架构上
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多是问而不答,可以从文句本身体会答
案,有时也问而又答。
例: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我有这么笨吗?(强调自己并不笨)
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学语文一定要背书吗?是的。
环节四: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之意,一般是紧接问句摆出答案;
反问则是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之意,要么用肯定句表示否定内 容,要么用否定句表示肯定内容。
表现形式不同
环节四:反问与设问的异同
符号不同
设问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注意:问号后面有文字表述,并不一定是设问。
例如:你不觉得你这样做有点自私吗?还这么不知羞愧。
(问号后的文字并不是回答前面所问,所以不是设问)
环节五:陈述句改反问句
1.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
能、不会等)。
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
1. 能、会等)。
3. 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
1. 气词。
4. 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陈述句: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反问句:雷锋叔叔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陈述句: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反问句: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一、陈述句改反问句
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这活泼的小孩难道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学校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学校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难道不好看吗?
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顽强拼搏的运动员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现在的条件这么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这件事难道大家都不同意吗?
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别人能做到的事,难道我们做不到吗?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这件事大家不会同意。
这件事难道大家会同意吗?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难道我们会忘记吗?
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这难道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我同桌会弹钢琴。
改为疑问句:
我同桌会弹钢琴吗?
改为反问句:
难道我同桌不会弹钢琴?
(3) 改为设问句:
我同桌会弹钢琴吗?是的,他会。
练习:按要求改写句子。
他们特别注重服装颜色。
改为疑问句:
他们特别注重服装颜色吗?
改为反问句:
难道他们不是特别注重服装颜色吗?
(3) 改为设问句:
他们注重什么?注重服装颜色!
练习:按要求改写句子。
修 辞
对 偶
环节一:体会对偶句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环节二:什么是对偶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 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环节三:对偶的方式
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分 别从“谈笑”和“往来”两个角度写陋室的朋友,一个“有” 字,一个“无”字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环节三:对偶的方式
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书·大禹谟》里“满招损,谦受益”句子分别从“自满”和
“谦虚”两个相对立的方面去谈,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环节三:对偶的方式
串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
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句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前 者写绿树在村边环绕,后者写青山在村外平斜,既有均齐之美, 又意思联贯,自然而不呆板。
环节四:对偶的种类
单句对偶: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
例如: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即使是做了些小的好事,也无不给予奖赏;即便是做了很
小的坏事,也无不急于贬斥。
例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 辱是坟前跪着用它铸造的秦桧等小人的像。
环节四:对偶的种类
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
来。
环节四:对偶的种类
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
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对句对偶句。
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着彰。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 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 人却觉得很清楚。
环节五: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常用于诗词,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且表意 凝练,抒情酣畅。
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明快。
【如】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音调上:音韵优美,音乐感强。
环节五:对偶的作用
表意上:凝练集中,高度概括。
【如】《书》:“满招损,谦受益。”
抒情上:情感真挚,酣畅淋漓。
【如】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请给下面的句子写出下联:
清晨雨纷纷。 黄昏路漫漫。
春风起,看彩蝶翩翩舞动。 夏雨落,听大水哗哗流淌。
看祖国大好河山片片。 闻儿童悦耳书声琅琅。
天上星光,河边倩影,袅袅娜娜风姿绰约。 镜中容颜,眉间明眸,羞羞怯怯妩媚妖娆。
谢谢观看!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