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歌曲《大海》
课型或模块
综合艺术课
教学目标
1、人文素养目标
在唱歌、律动、小乐器伴奏表演等艺术活动中,走近大海,喜爱大海,感受大自然带来各种声音,并记住玩水的规则。
2、艺术能力目标
通过看、听、画、讲等多种活动形式,在玩玩唱唱中学会歌曲《大海》,尝试以简单有韵律的动作表达情绪并尝试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
教学难点
解决曲中的大跳音程以及一音多字的音准。
学生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选自湖北教育出版社艺术教程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去看海》第一课《大海的故事》。这一课包含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学唱歌曲《大海》为主,以音乐切入综合艺术活动。第二课时是戏剧表演《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在海的故事里启迪思维,展现自我。本教案是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好奇心强,好动并且模仿能力强,因此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自然嗓音和灵巧的形体,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歌曲《大海》是一首F大调两段体结构,3/4拍子、具有摇篮曲风格的儿童歌曲,作品情感真挚,音调柔和、安详、温暖,将大海比喻成摇篮,表现大海的宽阔胸怀。
教学策略
这节课通过观摩海螺实物,欣赏海的照片,聆听海螺的声音,用自己的声音模仿海螺发出的音响,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歌曲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旋律线、哼唱旋律、感受音乐中的力度速度、对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学唱歌词、使用打击乐器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并且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音乐游戏、歌舞表演等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定性述评、以及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的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大海螺、钢琴、三角铁、双响筒、歌曲《大海》的音像资料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教师展示出海螺实物,提问学生认识这个东西吗?它是属于什么地方?
1、观察实物,回答问题。
1、展示大海螺实物。
1、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1、展示海螺实物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和想象情景。
2、把耳朵贴近海螺,可以听到什么声音?你可以模仿出来吗?
2、聆听海螺发出的声音,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海螺发出的音响。
2、轮流地给学生聆听大海螺发出的音响。
2、评价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与模仿声音的能力。
2、引起学生对海的好奇心,启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3、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海风的声音:u……听,海风在唱歌呢!3/4321
|216|5-23|1--||u(想象海风在我们头顶上吹。)
3、尝试用u音来模仿海风唱歌的声音。注意保持唱歌的积极状态、声音的高位置。
3、使用钢琴弹奏旋律,进行发声练习。随学生的发声情况决定移调练习。
3、鼓励学生利用想象力控制自己的声音位置。评价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
3、课前的发声练习,结合歌曲中的旋律进行哼唱,帮助学生找到歌唱的状态。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展开阶段
1、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一首大海的歌曲,我们大家听完后一起交流一下听音乐的感受吧!
1、安静聆听音乐,谈谈听后的感受。
1、播放《大海》的范唱音频。
1、鼓励学生多想多说。评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丰富想象力。
1、养成聆听的好习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你现在最想用哪些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1)再播放歌曲,鼓励学生自由律动。(2)提问学生:“你是怎么表演的?”(3)请学生交流:“还可以怎么表演?”(4)请学生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
2、说一说、动一动(1)随音乐自由律动。(2)大胆地说一说演一演,自己是怎么表演的。(3)互相交流学习表演。评一评对方的表演。(4)按照刚才设计的动作随音乐律动。
2、再次播放《大海》的范唱音频。
2、鼓励学生能够自信大胆的创作表演动作。评价学生对音乐的表现与创编能力,以及动作的可操作性和美观性。
2、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体验音乐的韵律。
3、学唱歌曲(1)出示歌曲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线,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像什么?(起伏的旋律线像大海的波浪。)
3、学唱歌曲(1)观察旋律线,发挥想象力,回答问题。
3、(1)多媒体课件展示乐句的旋律线。
3、(1)表扬学生的想象力。
3、(1)让学生通过观察旋律线,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
(2)用手模仿海浪的起伏,跟老师用u哼唱旋律。(想象温暖的阳光洒在海面上,金光闪闪的,海浪轻轻的拍打沙滩的情境。)(3)用钢琴带唱歌曲中的大跳音程,稳定音准。(4)请学生双手捧起书本,看着书本的歌词,和老师一起轻轻的学唱这首歌曲。提醒学生的坐姿、声音和表情。用最自然优美的声音去演唱。(5)随音乐边唱歌边律动。(6)比一比分组比比赛。
(2)用手模仿海浪的起伏,跟老师用u哼唱旋律。注意歌唱的状态、声音的位置。(3)跟琴学唱歌曲的大跳音程,稳定音准。(4)坐直身体,捧起书本,轻轻的学唱歌曲。注意一音多字的音准。(5)全班完整演唱歌曲,随歌曲边唱边自由律动。(6)比一比。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领唱,其他同学做律动以及合作唱最后两句乐句。
(2)老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3)老师弹钢琴,把大跳音程单独进行音高练习。(4)老师弹钢琴伴奏。(5)播放音频伴奏。(6)播放音频伴奏。
(2)评价学生的对旋律的学习成效。强调声音的歌唱位置。(3)评价学生歌唱的音准是否到位。(4)评价学生的坐姿、精神状态、表情是否丰富,歌唱的声音状态是否到位。(5)检查全班学生整体学习歌曲的情况。(6)评一评,比一比,哪组同学合作无间?(师评、生生互评)
(2)用语言描绘情境,用手的肢体语言去感受,启发学生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去演唱歌曲。(3)解决歌曲的难点之一“大跳音程”。(4)提醒学生的歌唱状态,运用最优美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并学习歌曲中的另一难点“一音多字”。(5)老师认真检查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成效。并用肢体语言去带动学生演唱。(6)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的愉悦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4、为歌曲挑选小乐器伴奏。(1)老师出示三角铁和双响筒,请学生上台选择小乐器为歌曲伴奏。(2)请学生合作,两人用他选择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他学生唱歌与律动。
4、为歌曲挑选小乐器伴奏。(1)思考哪种乐器哪种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更合适。(2)学生合作表演。
4、(1)出示三角铁、双响筒。(2)播放《大海》伴奏音频。
4、(1)鼓励学生结合以前上课时学过的小乐器伴奏节奏型,为歌曲伴奏。(2)评价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
4、启发学生对节拍节奏的思考,培养学生对节拍节奏的乐感。(2)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体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拓展阶段
1、欣赏与聆听(1)请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欣赏平静的大海照片与海底生物的照片,走进大海,感受海的奇特和美丽。(2)欣赏教材中油画《狂暴的海涛》,看看大海起波涛的情形,说说画中的天空和帆船以及谈谈对背景音乐的感受。2、水有时候看起来很平静,可是有时候也会暗藏危险。说说小学生玩水都有哪些规则?
1、欣赏与聆听。(1)观看照片,聆听音乐,谈谈自己对大海的认识,以及对于背景音乐的感受。(2)欣赏教材中的油画,聆听音乐,说说自己对画的理解,以及对两段背景音乐进行对比分析。2、说说自己知道的玩水规则。
1、(1)课件展示有关大海的照片,使用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为背景音乐。(2)课件展示油画《狂暴的海涛》照片。使用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第三乐章为背景音乐。2、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玩水的规则。
(1)评价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2)评价学生对音乐与美术两种艺术的想象力与感受能力。2、评价学生对安全意识的了解与执行程度。
1、从海面、海里等多方面了解大海。让音乐与美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视觉、听觉上体验交响音画的意境。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结束阶段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1)你学会了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吗?(2)你会选择什么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3)你会用什么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4)你记住了玩水的规则吗?
举手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采用采访式总结评价
歌曲进行延伸、小结后回归课题,并再次渗透思想教育,前后呼应,让整节课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课前备课、学情分析、磨课等教学活动,促使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1、课堂常规教学一定要落实,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音乐基础教育的作用。例如对音准的把握、对节奏型的熟悉度、对歌唱位置的控制等等,都需要在课堂上稳稳地打下基础。所以上课的时候必须坚守这一观点,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2、对音乐的各种要素的学习,每个小小的知识点,需要经过教师的衡量思考,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更容易地接受知识并且学以致用。对于歌曲《大海》中的“大跳音程”,我尝试运用音阶搭桥和音程搭桥的办法,帮助学生找到音高位置,稳住音准。歌曲中的“一音多字”,我用具有童趣的语言简单介绍,“亮”、“也”这两个小伙伴喜欢睡在一起,盖同一张被子,所以作曲家把它们放在了同一节拍上,共同用一个音高,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它们吧!3、对于打击乐器的训练,也应该成为平时课堂上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如果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三角铁和双响筒,那么在这节课中他们便无法按照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去完成为歌曲伴奏。在平时课堂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进行打击乐器的训练时,注意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区别,与各种简单节奏型的训练,能随着音乐敲击正确的节奏型。4、在音乐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及委婉生动的语言,推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5、音乐课中音乐教师的教态、精神状态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在提醒学生的歌唱状态时,老师也要保持着歌唱的状态,学生便会自觉地随着老师一起打起精神来,这与合唱的指挥具有共同点。
PAGE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