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袁宏道的文学常识。
2.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白描,拟人手法的运用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3.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难点
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采用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号石公,公安(现在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世称“公安派”。他们提出“性灵说”,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对于复古主义的驳斥相当有力,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每个时代的文学,不应当厚古薄今,更不应当用古泥今。他们在创作上坚决反对临摹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写作,不用典故。在创作方面的表现是小品文领域的开拓。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
关于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读全文,疏通字词
燕地(yān )廿(niàn) 靧面( huì )
髻鬟(jì huán ) 浅鬣(liè ) 罍( léi )
曝沙( pù )呷浪(xiā ) 堕事(huī ) 茗(míng) 蹇(jiǎn) 浃(jiá)
倩女(qiàn) 花朝节(zhāo) 飞沙走砾(lì)
山峦(luán) 鲜妍(yán)
词语加线解释
冻风时作:时,时常。作,发作,起。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表被动,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欲出不得:得,能够。欲想。 脱笼之鹄: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倩女之靧面:之,主谓之间,无实义,不译。 波色乍明:乍,初,开始。波色,水波的颜色。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乍,突然,忽然。匣,指镜匣。 鳞浪层层:鳞,像鱼鳞。浪,浪纹。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代鱼。 毛羽鳞鬟之间皆有喜气:鳞,鱼鳞。皆,都。毛羽,鸟的羽毛。 飞沙走砾:尘沙横飞,碎石滚动。砾,碎石,小石块。 驰行:疾走。一说乘车外出。 偕:偕同,同别人一起(到某处去)。 冰皮始解:水面上的冰开始融化。 鲜妍:鲜明而美丽。妍,美丽。 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
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 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或心情:心境“若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探究交流
1.第一自然段可删否?
不能。烘托、反衬手法,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
2.文中细腻刻画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鬣、游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
探究交流
3. 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鸽→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抑 → 扬)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合作探究
请快速的从文中找出白描、拟人化及比喻手法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运用白描的句子:
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句子:
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句子:
表达效果:
课堂小结
本文以议论作结,言明自然未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纷扰的“城”中。作者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却给他以慰藉,在心灵与自然的贴近中,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达标检测
一、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B)
A.茗míng 罍léi 髻鬟jì huán 汗出浃背jiá
B.偕jiē 膏gāo 娟然juān 飞砂走砾shòo
C.蹇jiǎn 靧huì 倩女qiàn 脱笼之鹄hú
D.呷xiā 廿niàn 明媚mèi 羽鳞鬣liè
二、加粗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C)
A.饮少辄醉 未百步辄返
B.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冻风时作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E.风力虽尚劲 游人虽未盛
三、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D)
A.若脱笼之鹄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四、问答思考题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