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

文档属性

名称 卢沟桥烽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6 19:2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卢沟桥烽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3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1、歌曲《松花江上》、有关卢沟桥图片、地图
2、布置课前预习(语文六步预习法—审、读、划、查、标、答)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两课时,作业巩固一课时)
教学流程:
原 案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学习课题。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书课题)4、解题:“烽火”指什么 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二、交流预习情况,提炼学习提纲1、组内交流: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学懂了哪些,还有什么没弄懂?(交流时小组长作好记录以便待会儿在班上汇报)2、全班交流:通过刚才组内交流汇报,你们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组长汇报时,教师相机整合、提炼出本课学习提纲并板书于黑板上。)预设学习提纲:(1)卢沟桥在哪里?历史背景如何?(2)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每部分讲什么?(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2—5自然段)(4)精读课文,说一说“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揭露了什么?赞扬了什么?……三、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答疑(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 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2—5自然段)3、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四个部分)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抓重点词理解此段。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 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新课: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三)精读课文第二段。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师: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 ☆重点理解“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这一句。①、引导学生理解“挑衅”,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挑衅行为 ”②、引导学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③把日寇的狡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习我国守军顽强抗击侵略者这一部分①让学生读一读相关语句(第4、5自然段中);圈一圈关键词语理解“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③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我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2、再次朗读,加深体会。3、编写提纲,练习复述①同桌对说②小组互说③全班交流评议。(四)精读课文第三段。1、感到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五)精读课文第四段。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点拨答疑 (1)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2)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3)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4)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5)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6)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3、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四、内化应用巩固,拓展延伸总结1、交流:“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揭露了什么?赞扬了什么?2、自卢沟桥烽火燃起以后,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其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些都是鲜活的教育材料,课后积极引导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展这样一些活动:(1)制作一张史料卡片;(2)观看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影视片,写观后感;(3)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板书设计:5、卢沟桥烽火局势和地位——日寇蚕食 欲占咽喉要道 暗夜来袭 蓄谋已久 面对挑衅 严词拒绝 南国 事变经过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寡不敌众 退守宛平 城中血战 短兵相接 桥上激战 全歼日军 军民团结 生死存亡 大声疾呼 一呼百应 慰劳声源 团结一致 共救危难历史意义—— 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作业设计 二次备课
一、听写词语: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控制 号召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二、按要求写词语哭爹喊娘(含一对近义词): 人仰马翻(含动物的词): 暴跳如雷(含比喻): 三、将搭配不当的词语改正过来指导战斗( ) 扮演节目( )俯视天空( ) 改进条件( )调集工作( ) 树立目标(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在脸上,很痛。(改成夸张句) 2、妈妈高兴地说:“小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改成转述句) 3、她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谁都佩服。(改成双重否定句) 4、他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改成肯定句: 改成反问句: 五、短文分析。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泄泻)在卢沟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呀呀”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渐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或拼音。2、先解释点的字,再写出词语的意思。
   同仇敌忾:__________________
   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
   严词拒绝:__________________
   众寡悬殊: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和加点的词语写出了中国守军_______的气势,与众不同了中国守军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