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一、走近作家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 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二、基础知识
易错字音
万象更(ɡēnɡ)新 间(jiàn)断 分(fèn)外 掺(chān)和(huo)
娴(xián)熟 水浒(hǔ)传
易错字形
醋:左边“酉”部中有短横戚:右侧是“戈”部
区分同音字:元宵—云霄 搅拌—伙伴 骆驼—鸵鸟
词义解析
①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②截然不同: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近义词:大相径庭)
③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④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⑤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⑥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特殊形式的词语
①各……各……
各式各样 各色各样 各行各业 各家各户
②有……有……
有声有色
有模有样
有勇有谋
有血有肉
有说有笑
有钱有势
有棱有角
有始有终
有理有据 有情有义。
四、课后练习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 详写,其余略写。(详见前“课文梳理”一览表)。
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展现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传递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范例两则:
①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
—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答:加点词是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富有艺术表现力。
②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闲在”是清闲自在的意思,这是北京方言,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老舍《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全景画卷。舒乙《北京的春节》详细地介绍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写得十分有情趣。斯妤《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既写了家乡的习俗,更写了自己的亲人,传递的是浓浓的亲情。
积累补充:与春节有关的诗句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②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③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④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课外阅读推荐
汪曾祺《故乡的元宵》 冯骥才《花脸》 肖复兴《花边饺》
2.《腊八粥》
一、走近作家
沈从文(1902-1988),文学家,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 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石子船》《从文子集》等 30 多部短集小说集及大量文物研究专著,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
二、基础知识
易错字音
唾(tuò)沫 (mo) 嘟囔(nanɡ) 孥孥(nú) 焖(mèn)
多音字
匙:chí(汤匙) shi(钥匙)
咽:yān(咽喉) yàn (咽下) yè(呜咽)
劲:jìn(费劲) jìnɡ(劲敌)
区分同音字:
腊月—蜡烛 浓稠—绸缎
词义解析
①搅和:混合;掺杂。
②松劲: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
③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④孥:儿女;妻子和儿女。本文对孩子的爱称。
⑤惊异:惊奇诧异。
⑥不消说:不必说。三、课文梳理
等粥(详写): 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喝粥(略写) 四、课后练习
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等粥的部分详写,喝粥略写。详写等粥的部分,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最能表现对腊八粥的期盼,这个部分详写突出了重点,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
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交流感受。参考答案:
例 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例 2: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评:这是一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古诗三首》
一、背诵课文《寒食》
知诗人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生卒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诗集》。
看注释
①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 105 天,清明节前 1-2 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宫:以汉喻唐。这里用汉朝皇宫代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⑥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明诗意
暮春时节,长安城中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 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这些天子宠幸之臣的府邸飘散开来。
悟诗情
《寒食》一诗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
二、背诵课文《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知诗人
出自东汉末年的文人之手,没有留下作者姓名,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看注释
①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②擢(zhuó)伸出,抽出。
③素:白皙的。
④札(zhá)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⑤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
⑥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⑦零:落下。
⑧盈盈:形容清澈。
⑨脉(mò)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明诗意
遥远的牵牛星和明亮的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拨弄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一条清澈的银河,但却只能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悟诗情
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细腻传神,境界奇特,使用大量句尾的叠字,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三、背诵课文《十五夜望月》
知诗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因出身寒微,一生潦倒,了解人民疾苦,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著有《王建集》八卷,《宫词》一卷。
看注释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明诗意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 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家?
悟诗情
《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此诗以写景起, 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四、课后练习
古诗词中委婉地表达游子的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有情应识我,念念想见在他乡。
——袁枚《随园诗话》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那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了解资料。 参考答案: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4.《藏戏》一、基础知识1.易错字音
吞噬(shì) 招徕(lái) 钹(bó) 獠(liáo)牙 演绎(yì)
词义解析
①吞噬:吞食。
②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③布施:把财物等施舍给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饭。
④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⑤开山鼻祖: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⑥青面獠牙:形容面貌狰狞凶恶。
⑦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⑧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⑨演绎:铺陈;发挥。
⑩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近、反义词近义词:
雄浑—雄壮 敦厚—忠厚 鼻祖—始祖赞叹不已—赞不绝口
反义词:
敦厚(奸诈) 压抑(放松) 鲜明(暗淡) 两面三刀(表里如一) 随心所欲(顾虑重重)
习作 1 :家乡的风俗
例文:
舞龙灯
南京市民生实验小学 六(3)班 汪子浩
春节的时候,我的老家溧水洪蓝有许多的风俗,如吃饺子,蒸团子,舞龙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就是舞龙灯。
龙灯走街串巷,每家每户会在门前摆上红布和礼品,供奉着,称为挂红,以祈求龙的保佑。听说,当地人
还会在龙灯舞到自家门口时,将小孩子放到龙嘴里“含”一下,认龙为“干爹”,以求保佑孩子平安聪慧。 去年正月初六,我和父母一起早早地吃过晚饭,回到奶奶家。正好舅舅他们也在家,我就和妹妹一起走到
街上,只见街上人山人海,远处时不时传来“咚锵”的声音,竟然正好碰到了舞龙灯,太好了!
我朝声音的方向看去,看见了一条井然有序的龙灯队伍朝我们走来。有的人举着龙头,有的人举着龙身, 还有的人举着龙尾。龙的眼睛是由超亮的 LED 手电筒制成的,光芒四射,显得霸气十足。当队伍从我们面前走过时,我数了一下,这条龙灯是由十八节组成的。当我和妹妹正想跟在龙灯后面时,奶奶走了过来说:“龙灯今晚会到我们家来的,我们先回家布置一下吧!”
回到家,爷爷把准备好的礼品和红布全部拿了出来,摆在门前。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把礼品和红布摆在门前呢?”爷爷回答道:“把礼品和红布放在门前是为了迎接龙灯呀!”
过了一会,龙灯来到我们家,我和妹妹跪在堂前,向龙灯磕头。龙灯进到堂前,围成了一个圈,龙的嘴里吐着龙珠,一个人拎着一颗龙珠,引导着龙灯嘴里的那颗龙珠,龙珠一伸一缩,大家嘴里喊着“呦嗬嗬”,家里热闹极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风俗!舞龙灯,寄托了家乡乡民们太多的美好祈愿!
《语文园地一》
一、词句段运用
注意加点部分,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参考答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是“都,全部”的意思。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②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参考答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是近义词,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拓展运用,写这样的句子
例① 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南锣鼓巷摩肩接踵,什刹海熙熙攘攘。
例② 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吐露芬芳,热情的杜鹃绽放笑容,美丽的海棠傲然盛开,到处花香醉人。
二、了解习俗寓意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
“糕”与“高”、“鱼”与“余”,“蝠”与“福”是谐音,有许多取谐音的好兆头表达良好祝愿的习俗,比 如:
①新春扫尘,寓意除陈(尘)布新;
②给孩子发压岁钱,寓意压祟(岁);
③张贴有大公鸡的年画,寓意大吉(鸡);
④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倒)。
⑤除了谐音,还有其他一些习俗,比如:
⑥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
⑦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
⑧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
⑨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三、日积月累
看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⑤布:布施,给予。
⑥德泽:恩惠。
⑦秋节:秋季。
⑧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⑨华(huā):同“花”
⑩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明诗意
园中的葵菜枝叶苍翠,郁郁葱葱,附着于葵叶上的朝露显得格外晶莹透亮。然而,好景不长,待到朝阳冉冉升起之后,露水很快就会被晒干了。和煦的春天处处阳光雨露,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蓬勃,无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呈现出一派繁荣。常常担心那肃杀的秋天来到,红花绿叶纷纷凋零枯黄。江河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向大海,什么时候才能掉头流回西边?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一事无成,只能是悔恨一生。
悟诗情
这首诗借物言理,借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想到人生易逝、生命短暂,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 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拓展积累:珍惜时间的诗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陶渊明《杂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
第二单元
鲁滨逊漂流记
一、本文主题
这篇课文介绍了鲁滨逊在孤岛上克服重重困难,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获救回英国。其中,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两部分想写。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二、作者介绍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英国,是 18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称。《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杰克上校》《罗克萨娜》等。
三、基础字词形近字
惧(惧怕)慎(谨慎) 籍(书籍)藉(狼藉) 聊(聊天)卿(爱卿) 栅(栅栏)珊(珊瑚) 覆(覆盖)履(履行) 稍(稍微)梢(树梢) 多音字:
畜 xù畜养 chù牲畜 作 zuō作坊 zuò作家
尽 jǐn 尽管 jìn 尽兴 劲 jìn 劲头 jìng 劲敌
三、理解词语:
①梗(gěng)概:大略的内容。
②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③圈(juàn)养:关在圈里饲养。
④前所未闻:从来没有听到过。
⑤日晷(guǐ):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⑥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⑦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⑧挑剔(tī):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指责。【畏惧】害怕、恐惧,不敢面对。
⑨罗盘: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10.萦系:记挂;牵挂。
焉知非福: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聊以自慰: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四、词语扩展:
形容荒凉的四字词语:
荒无人烟 不毛之地 寸草不生 人迹罕至 满目凄凉 鸡犬不闻五、课后习题
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参考答案:流落荒岛—回船取物—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鲁滨逊克服的困难:①没有日历,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②没有物资,就回船取物;③没有同伴,就收留猫狗;④没有住所,就自己动手建造 ⑤心情沮丧,就列表宽慰自己。
鲁滨逊心态发生的变化:苦闷失望——面对现实——积极乐观 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勇敢、聪明能干、乐观坚强的人。
骑鹅旅行记
一、文章主题
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先后遭到麻雀和鸡群的嘲笑、大黑猫的羞辱、牛群的控诉,以及随着雄鹅飞向蓝天的故事。文中的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冲动莽撞、屡犯错误的少年,在经历动物们的报复之后,他认识到做坏事要遭到报应的道理后,逐渐转变成为一个热爱家庭、关爱他人的少年。
二、走近作家
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是瑞典女作家,1909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从小喜欢听故事,喜欢读书,立志要当一个作家。长大后,她在一个小城当了十年教师。在任教期间,她开始了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她唯一为儿童而写的长篇童话,在以后竟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因为拉格洛芙的巨大成就,1914 年她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在瑞典,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 就是用尼尔斯这名字命名的。
三、基础字词多音字:
冠:guān (鸡冠、桂冠)guàn (冠军) 更:gēng(三更半夜、万象更新)gèng(更加)
挣:zhèng(挣脱)zhēng(挣扎)
四、理解词语:
头晕(yūn)目眩(xuàn):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烦琐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乌合之众: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乌合,像乌鸦那样聚集。
径直: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报应: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多指种恶因得恶果。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漫游:随意游览。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能解决问题。 九牛二虎之力:形容很大的力量。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本文主题
本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顽童形象,让我 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走近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 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19 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 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
《百万英镑》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 之一。
三、重点词语解释:
①吹嘘(xū):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②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③祈祷(qí dǎo):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④喧嚷(xuān rǎng):大声地叫或说。
⑤滔滔(tāo)不绝: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⑥衣衫褴褛(lán lǚ):衣服破旧,布料破烂不堪。
《语文园地二》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加鲜明地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还能烘托气氛, 引起读者的联想。
扩大夸张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的夸张形式;缩小夸张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 少、低、弱……”的夸张形式;超前夸张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范句示例:
①饿……我饿得可以吃下一头大象。
②安静……山林里可真静啊,静得可以听到阳光洒落在树叶上的声音。
③厚……他的眼镜片厚得像块砖。
④盼望……我的眼睛都望穿了,想着出差在外的爸爸赶紧回家。
⑤喜欢……我喜欢你,喜欢到想把你捧在手心。日积月累
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想要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告诉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完对方讲的话,比读了十年书还要有用。比喻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短,但受益很大。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声音。意思是对某些事物接触多了,时间长了,就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单元
8.匆匆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 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 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 江苏扬州人,近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月色》《绿》《背影》《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 赏》,文艺论著《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等。
三、多音字:
燕: yàn 燕子 yān 燕国、燕山
藏: cáng 埋藏、躲藏 zàng 宝藏 西藏禁: jīn 不禁 jìn 禁止
散: sàn 散步 sǎn 散漫、松散四、理解词语: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 不充实。
【涔 cén 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 shān 潸】形容流泪不止。
【凝然】精神凝聚。
【觉察】发觉;看出来。
【遮挽】遮挡,挽留。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蒸融】蒸发、融解。
【游丝】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赤裸裸】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五、课后习题
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 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参考答案
原因有三:1.作者全身心地去感受,并把情感抒发与具体化描述相结合,强化了情感体验。2.作者 用一连串的问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3.作者抓住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和准确 的动词把“时间流逝”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写的真实感人。
六、知识拓展:
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岳飞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稍纵即逝、白驹过隙
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 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
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 一刻千金、见缝插针
那个星期天
一、教材分析:
《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 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 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 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散文《秋天的怀念》,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 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三、多音字:
应: yìng 反应 yīng 应该 吓: xià惊吓 hè恐吓
提: tí提醒 dī提防 绿: lǜ绿色 lù绿林好汉
四、理解词语:
【惆怅】伤感,失意。
【耽搁】停留;拖延; 耽误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眼睛)明亮动人。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 jù】急速。
【惊惶】惊慌。
【依偎】亲热的靠着,紧挨着。五、课后习题:
1、“ 我” 的心情经历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我”开始时因盼望而无比兴奋、期待,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 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
六、课外拓展: 描写母爱的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5、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 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6、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描写母爱的诗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
作者介绍: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约公元 791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 立业的心情。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 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注解:
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鉴赏:
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于忠肃集》等。
主题: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 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 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 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 精神。“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 牺牲的精神。
作者介绍: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 墨竹图题诗》等。主题:
《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 风亮节。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 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注解:
【任】任凭。
【尔】你。
【咬】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鉴赏: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 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咬”字,一个“定”字写出竹 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 遭受的打击之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 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正直顽强的性格和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 骨。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赞颂某种精神或品质, 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和固守的节操。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文主题: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 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作者介绍:
李星华( 1911—1979)河北乐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她整理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
形近字:
避(避暑)僻(偏僻) 屉(抽屉)届(届时) 绞(绞刑)饺(水饺)
同音字:
xíng 判刑 形状 模型 pì 偏僻 开辟 屁股 fá 步伐 竹筏 军阀
bì 避免 墙壁 和氏璧多音字:
糊 hú糊涂 hù糊弄
冲 chōng 怒气冲冲 chòng 冲着理解词语: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不认真,马虎。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
【暂时】属性词。短时间的。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严峻】严厉;严肃。
【残暴】残忍凶恶。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
【一拥而入】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乱蓬蓬】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词语扩展:
ABCC 式:
怒气冲冲 兴致勃勃 人心惶惶 得意扬扬 风尘仆仆喜气洋洋 神采奕奕 含情脉脉 大名鼎鼎 文质彬彬课后习题答案:
二、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答: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以下事情: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 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 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 候,他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三、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①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又慈祥的脸。
参考答案:“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的残酷折磨;“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 强,“慈祥”,体现李大钊对亲人的爱。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 对人民深沉的爱。
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 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③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从容不迫。
④这样的句子还有:“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李大钊的处变不 惊。
四、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文章开头写了“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
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 “4 月 28 日”,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 的憎恨,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人民服务
课文主题:
本文是毛泽东主席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文章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 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 1949 年到 1976 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形近字:
革(革命)束(结束) 彻(彻底)沏(沏茶) 泰(泰山)秦(秦腔) 迫(强迫)追(追逐) 牺(牺牲)洒(洒水) 炊(野炊)饮(饮水) 易错音
彻(chè) 炊(chuī) 鼎(dǐng) 葬(zàng)
多音字:
说 shuō说服 shuì游说 正 zhèng 正常 zhēng 正月
兴 xīng 兴奋 xìng 兴趣 难 nàn 苦难 nán 难免
削: xuē(剥削) xiao(削铅笔) 给: gěi(送给) jǐ( 给予)
理解词语:
【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的统治者实行恐怖独裁,推行侵略政策,被人们称为“法西斯”。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剥削】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追悼】指的是沉痛地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根据地】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 根据地。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课后习题答案: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答: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的生死观; 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互助互爱、搞好团结。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 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 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 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意思是说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把人民利益 看得高于一切,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1976 年 1 月 8 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 月 11 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周总理总理虽然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他的死比泰山还重。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国难当头,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
课外拓展:
毛泽东经典语录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5、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6、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8、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9、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3.金色的鱼钩
课文主题: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作者介绍:
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 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多音字:
宿:sù(宿舍) xiǔ(一宿)xiù(星宿) 缝:fénɡ (缝补) fènɡ (缝隙)
嚼:jiáo(细嚼慢咽) jué(咀嚼)
弄:nòng(摆弄) lòng(弄堂)
和:huó(和泥) hé(和气) hè(附和)
理解词语:
严厉:严肃而厉害。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词语扩展:
AABC 式:奄奄一息 欣欣向荣 茕茕子立 蒸蒸日上 彬彬有礼 历历在目 栩栩如生 亭亭玉立 津津有味 楚楚动人 济济一堂段落大意:
这篇课文篇幅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 3~22 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 23~33 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段(第 34 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问题归纳:
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
老班长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
老班长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是青稞面吃完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解决的办法是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意思是:用心去栽花,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枯萎了;无心去插得柳枝,最终却是绿树成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事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思是:树希望静静的待着,可是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亡故。告诉人们要及时赡养父母,不要等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要想到那些贫穷的日子,而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劝诫人们要居安思危,注意节约。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告诫人们要认真学习,亲身经历,多学多练。
第五单元
《文言文二则》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①:下棋。②通国:全国。③善:善于,擅长。④援:引,拉。⑤弗若:不如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有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主题: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 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kē),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典籍,为“四书”之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①游:游历,游学。②辩斗:辩论,争论。③故:原因,缘故。
④沧沧凉凉:寒凉。⑤决:判断。译文: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论,便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正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主题: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讲述了两个孩子辩斗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判断。体现了两个孩子善于观察、敢于质疑、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说明了学习是无止境的。
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 551 -公元前 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课后习题:
二、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参考答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
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些。
他们都是根据平时对事物的观察或某种常识来进行推测的。第一个小孩根据一个事物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这个现象,推出早上太阳看起来大所以离得近,正午看起来小所以离得远;第二个小孩根据一个事物远的时候感觉凉而近的时候感觉热这个现象,推出早上感觉凉所以太阳离得远,正午感觉热所以太阳离得近。
课外拓展:
一、古诗中的太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二、“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答: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三、“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答: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四、关于学习专心的成语 :
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心无二用、废寝忘食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材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通过三个人物遇到问题不放过,努力将“问好”变成“感叹号”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见微知著、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作者介绍:
叶永烈 生于 1940 年,浙江温州人, 是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影响较大。
词语解释:
①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②追根溯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③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④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⑤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多音字
著(zhù)著名 著(zhuó)执著 解(jiě)解释 解(jiè)押解 解(xiè)解数课后习题
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要想获得真理,就要做到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坚持不懈地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培养自己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真理。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参考答案: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一个事例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紫罗兰在溅上盐酸后变红了,从而进行了许多实验,最终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第二个事例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和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是互相吻合的,由此他做了大量研究,最终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和做梦有关的结论。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顺序来介绍的。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范文示例:
玩也能玩出名堂
“玩”这个字,常常和“调皮”联系在一起,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也叫玩。其实,玩也是能玩出名堂的。 先别急着反驳,听我举几个例子。
说到玩出的名堂,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列文虎克发明放大镜的故事了吧!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有一天,他偶然用边缘薄、中间厚的镜片对着书看,惊讶地发现书上的字被放大了。他又磨了一些这样的镜片,结果都一样,字都被放大了。他将这种镜片命名为“放大镜”。放大镜的出现,为后来人们发明显微镜打下了基础。
贝尔发明电话,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实发明电话的灵感,也来自于玩。贝尔的助手沃森不过摆弄了一下芦苇,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隔壁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来,从而开展进一步实验,1876 年 3 月 10 日, 第一台电话发明成功,人类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
玩也可以玩出名堂,这是一句真理。玩,不一定要和没事干挂钩,若能在玩中发现、学习,那必定是好的。
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句谚语:鸟最要紧的是翅膀,人最要紧的是志向。鸟从小就有一个志向,那就是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同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有远大的志向,有志者事竟成。
美国前任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在本宁顿学校念书时,要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她父亲为她约好了去见一个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罗斯夫人回忆说:“将军问我想做什么。我说随便吧。” 他对我说没有“随便”这个工作。并用逼人的目光对我说:成功之路是由目标铺成的。为了这句话。罗斯福夫人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最终成为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我们熟悉的张海迪姐姐,虽然她残疾了,但她拥有一颗上进的心和坚定的志向,自学了多种语言,还学会了针灸,正因为她对自己要求严格,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她的“志”最后“成”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还有很多,例如外国的爱迪生,如果没有他百折不挠的精神, 哪来今天的灯泡使我们在黑暗中得到光明。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有志者事竟成。
《表里的生物》
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认为凡是可以自己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对父亲的表里发出的声音很 好奇,观看表的经历和父亲或同意或拒绝的态度,让作者天真地相信了父亲说的话,并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的故事。
作者介绍: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1930 年赴德国留学,回国后,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散文集《山水》等。 词语解释
①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②柔和:温和而不强烈。
③和谐:配合得适当。
④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⑤唯恐:只怕。易错音
蛰(zhē)伤 钵(bō)子多音字
调 diào(单调) 调 tiáo(调整) 课后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 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 不同。
参考答案:从中可以看出“我”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文中相关的语句举例: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托米和玛琪围绕一本纸质书展开的对话,对未来世界的上学方式与今天的上学方式进行了对比
描述。
作者介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主要作品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等。
词语解释:
①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②鄙夷不屑:指轻视,看不起。
③憎恶: 憎恨,厌恶。
④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易错音
憎恶(zēng wù) 鄙(bǐ)夷不屑(xiè) 多音字
屏 bǐng(屏气凝神) 屏 píng(屏幕) 课文导读探究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篇科幻小说,看看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今天的学校有专门的集中上课的地方,未来的学校是在家里。今天的老师是真人,未来的老师是机器人。学习模式上,今天是同龄人学习同样的课程,教法固定;未来是根据个人情况学习不同的课程,对每个孩子的教法都是不同的。
语文园地五
一、词句段运用
走马观花:“走”在文言文里是“跑”的意思,所以“走马观花”的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在文言文里是“不”的意思,所以“自愧弗如”的意思是自己感觉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俱”在文言文里是“全、都”的意思,所以“声泪俱下”的意思是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不以为然:“然”在文言文里是“是的,对的”的意思,所以“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过犹不及:“及”在文言文里是“到”的意思,所以“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赴汤蹈火:“汤”在文言文里是“热水”的意思,所以“赴汤蹈火”的意思是跳进热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二、日积月累
下面都是古代关于改革创新的名言,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_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说明
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如果能够做到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从而不间断地更新。说明我们应该及时反省,不断革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比喻后人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 就可以比前人更有成就。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说明我们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事业的成功为重,而不必拘泥于陈规旧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