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树有多高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树有多高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3 17: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树有多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树有多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比例的知识测量大树的高度。
难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卷尺、记录纸
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播放动画片《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片段。
师:故事看完了,你们觉得阿凡提怎么样?
(续说故事:巴依老爷不甘心就此认输,……只要你们哪个人能说出这棵大树有多高,条件是不准爬上树去量。……大家多么希望此时阿凡提能出现在这儿呀!)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开动脑筋,给大伙出个主意,帮助长工们粉碎巴依大老爷的诡计呢?
请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导入新课:老师听到同学们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个事件其实就是因树荫(也就是树的影子)而起,我们看能不能想个办法,还从它的影子的长度入手,算出大树的高度。
探索问题,找寻规律:
探索一: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量树的变化:同样高度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测出的影长是会变化的。
师强调: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探索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人与物的变化:发现物体的长度与影长的变化规律
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
茶叶桶
水瓶
女学生
高度/cm
19
38
142
影长/cm
13
26
97
请同学们把相应的数据进行整理
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问题一:这两个量之间是否有规律?人或物的影长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问题二:这个变化规律具体说是怎样的规律?
探索三:人或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关系。
问题三:这个规律符合哪种比例关系的规律?
问题四:需要依据什么来判断?

请生求出比值,并比较比值。(说明: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那么现在故事里1.4米身高的男孩已测得他的影长是3.5米,同时测得大树的影长是19米,那么他们能知道这棵树有多高了吗?
请学生整理数据完成表格,然后帮助张工们解决问题。
男孩
大树
高度/m
1.4
影长/m
3.5
19
运用方法、实验求真:(此环节根据授课天气与日照进行调整)
走出教室,测量数据,求我校旗杆的高度。
总结过程,延伸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说说你在解决问题时的体会。
板书设计:
大树有多高------影长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