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1)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索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硬纸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圆柱的认识是一节几何知识的课,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了圆柱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广泛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圆柱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学习目标
,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能说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同时提高了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长方体转动形成圆柱体,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评价任务
1.准确说出圆柱的特征,从圆柱体的立体图形中,正确找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 通过旋转长方形硬纸,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课前
小练笔
计算出下列圆的周长和面积
r=3dm
d=4cm
复习圆的公式为本单元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2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整体感知圆柱
(1)我们一起参观几组图片。
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环节3
小组合作
互动探究
自学课本后
六人小组仔细观察、思考并讨论:
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图形?
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的周围面,你发现什么? 叫什么?
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
么?有几条?各条高的关系怎样?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知圆柱,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环节4 游戏拓展
动手操作
我们转起来
1.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2.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环节5 当堂练习
当堂练习
1.判断:
①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 )
②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③沿着长方形的任何一条边转动,都可以生成一个圆柱体。( )
2.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圆柱?是的在图形下面的( )里画“√”,不是的画“×”。
3.标出下面圆柱的高、底面、侧面。
4.以AB边转动长方形ABCD,生成一个个圆柱。该圆柱的高是( )cm,底面半径( )cm,底面周长是( )cm.
在练习的过程中梳理巩固全课知识。
环节6 当堂检测
1.圆柱有( )个面,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 )的圆,有一个曲面叫做(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圆柱有( )条高,每条高长度都( ).
2.如下图,若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则该 圆柱的高是( )cm,底面直径是( )cm,底面周长是( )cm。
检测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一个圆柱有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底面
一个侧面(曲面)
无数条相等的高
共三个面
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得到一个圆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