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P28页中的例1、P30页例2。
设计思想:
1、教材简析:这个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继续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突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
2、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为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其意图就是突出这个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倒数的概念是学习分数除法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乘这个数的倒数。教材还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数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的算式的观察,很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在众多的数中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学生能用完整、正确的语言表达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过程。通过探究发现的活动过程,是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2)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 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学与讲授相结合等。
学 法: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比较、交流、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玩个小游戏,名字叫做“我们一起来造反”,你们想玩吗?怎么玩呢,老师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牙刷-刷牙,。。。?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它们有什么规律呢??其实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奇妙的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质疑(教学例1)
课件出示下列算式,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false×false false×false 5×false false×0.6 10×false
指名回答。
让学生写出乘积是1的算式,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这样的算式有无数道
3、归纳“倒数”的含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老师示范)我们可以说false的倒数是false,false的倒数是false,false和false互为倒数。让学生说说后面的三道
3、引出课题“倒数的认识”。
4、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大家认真分析倒数的含义,讨论:在这句话里,你认为那些字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为”一词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理解 “乘积”、“ 1”、 “两个数”、 “ 互为”比较重要。“ 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就像朋友关系一样是相互依存的,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二)探究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教学例2)
1、让学生思考求一个数的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只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接下来去验证。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注意6的倒数怎样求)
学生汇报,课件反馈。
讨论交流:1和0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是多少?没有,为什么?
得出结果: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板书: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完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是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怎样求带分数的倒数?
a. 课件出示让学生求false的倒数。
b.引导学生解答。
c.总结方法: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怎样求小数的倒数?
a. 课件出示让学生求0.75的倒数。
b.引导学生解答。
c.总结方法: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真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如果是带分数就按带分数求倒数的方法求。
(三)巩固新知:
1. 填空:
(1)乘积是(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3)最小的质数的倒数是( )
(4)7的倒数是( )。
2.判断: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与别人的合作,表现非常出色!老师真高兴!谁能告诉大家自己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练习题。
2、完成练习六2、3、5、6题。
五、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 若是整数(0除外),先划成分母是1的分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课后反思: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基本可以理解本课的内容,但考虑到个别同学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开始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铺垫,为学生理解“倒数”的含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教学中,同时抓住了一些概念点,如“互为”、 “倒数”等加强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深刻,理解透彻,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