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
2.认识褶皱和断层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形态特征。
3.了解板块运动对全球地貌的影响。
4.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褶皱
断层
在地球的内、外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褶皱
背斜
向斜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外力作用导致地形倒置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断层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断层发生水平位移,道路被错断
断层发生垂直位移
地垒
地堑
断层沿线发育成沟谷
岩石圈破碎成多个板块,上覆于软流层之上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喜
马
拉
雅
山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形成海沟、海岸山脉或岛弧
东亚岛弧
山区交通线路修建成本高,难度大
山地灾害多发,影响行车安全
山区优先选择公路交通。线路一般布局在盆地和河谷地带,上下坡路段采用盘山曲折的设计。
如今,在山区交通线路修建中,多采用桥隧结合方式,既能缩短路程,又能提高行车安全性,但是也会使工程建设费用增加。
雅西高速拖乌山路段采用双螺旋隧道设计,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
板块运动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山地
谷地
水平
垂直
地垒
地堑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山脉、海沟、岛弧等
裂谷、海洋等
山地
谷地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