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 (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 (2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24 09: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认识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性。
1.综合思维:运用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的成因、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差异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差异。
01 气/风带对气候
目录
02 世界的气候类型
03 气候与自然景观
0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新课导入: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马
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
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
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1.气压带对气候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气压带
气流方向
气候特征
低压带
高圧带
暖高压
冷高压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盛行上升气流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盛行下沉气流
炎热干燥
寒冷干燥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案例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气流方向
性质
气候特征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
从海洋吹向陆地
从陆地吹向海洋
气温由高变低
水汽容易凝结
降水较多
气温由低变高
水汽不易凝结
降水较少
水汽充沛
降水较多
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案例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
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3.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案例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较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中海气候最典型且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4.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太阳
辐射
大气
环流
海陆
位置
地形
洋流
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02
世界的气候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03
气候与自然景观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例1:撒哈拉沙漠
形成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少雨
温差大
风力作用强
风沙地貌广布
植被稀少
荒漠景观
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
这里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例2:我国南方地区
形成
我国南方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降水丰富
常绿阔叶林景观
流水作用强
河流地貌发育
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纬度相近的我国南方地区,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这里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气/风带对气候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与自然景观
例3:非洲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
草木枯黄
动物迁走
旱季
雨季
草木茂盛
动物迁来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
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
我们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可是,打开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会发现,等降水量线并不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均匀分布的,甚至其间还分布着一些降水量的高值或低值中心。可见,“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是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高度概括,关注的是我国整体,而忽略了具体地区分布的一些细节。
我国东南面向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季风气候显著。“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一规律的概括,突出了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忽略了地形、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地递增,其突出的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导致福建省沿海年降水量较少。福建省自沿海向内陆,受武夷山脉对气流抬升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递增。当然,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背景下,受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
上述事例说明,地理学研究在关注空间的同时,也关注空间的尺度。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大,越关注宏观和整体;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同一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可能因研究的空间尺度不同而不同;较大尺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对较小尺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和概括,较小尺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在较大尺度空间分布规律背景下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表现。
自学窗
1.下列气压带、风带容易产生降水的是(  )
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赤道低气压带 ③盛行西风带 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⑤信风带  ⑥副极地低气压带 ⑦极地东风带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③⑤⑥⑦ D.②③⑥
2.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是沙漠景观、而我国东南部也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却温暖湿润、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 D.喜马拉雅山的迅速抬升
3.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陆热力差异是其形成的根源
B.是指冬夏季节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C.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D.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D
C
B
4.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压气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5.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时(  )
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亚洲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C
A
D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三地的气候类型:
A     、B     、C     。?
(2)影响三地的气候成因均为(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面状况 ④人类活动
(3)B地和C地同在30°~40°纬度内、但B地分布在大陆    岸、气候特点为     ;
C地分布在大陆    岸、受    (“东亚”或“南亚”)季风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