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120011849100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观察当地野外地理景观,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2.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种地理现象。
3.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4.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整体性原理及地理环境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及表现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有: 等;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 、 。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 循环、 循环和 循环等过程进行 迁移和 交换,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 。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主要包括 功能和 功能。
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具有 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
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 和 ,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 及营养盐。
自然地理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 有明显差异。如:坡地蒸发旺盛, 缺乏,土层浅薄,土壤 ,土地生产功能 ,植被 ;平地水源 ,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功能 ,植被 。
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 、保持 的功能。如: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植物通过 ,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 中。或自然环境通过 作用消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活动探究】
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P82
(1)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与植被特点。
(2)说明可可西里地区动物(如藏羚羊)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原因。
(3)藏玲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现象符合什么地理原理?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 ,如地貌的侵蚀变化。
水与岩石间的 导致了流水地貌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演化是 的,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 ,水土流失 ;土壤 ,植被 ;同时,大气 也增加。
自然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 ,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如:黄山“四绝”的形成。
花岗岩岩体沿节理 ,造就“怪石”;山体高大陡峭,气流 强烈,形成“云海”;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的黄山松成为“奇松”; 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
和 ,使其他要素发生 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 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
阅读案例《森林过度采伐导致东北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填空
完成活动《认识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自然带(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3~4题。
2.图示信息反映了( )。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图中所示①②③三个自然带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回答4~5题。
4.据图可知(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5.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影响地貌形态。反映“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 1.C
解析 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间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第3题,该图反映的是生物的循环过程,低纬度地区的生物量最大,故对应序号③;高纬度地区由于气温低,枯枝落叶不易被分解,物质养分流最细,故对应序号①。
答案 2.A 3.A
解析 第4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第5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 4.A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