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3 20: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部编版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习题练习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横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以其无礼于晋
D.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居则曰:“不吾知也。”
B.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D.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牛何之 ②反而求之 ③舆薪之不见 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⑤然后驱而之善 ⑥莫之能御也
A.
①⑤/②⑥/③/④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⑥/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⑥/④⑤
4.下面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劝说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
B.
本文属于对话体议论文,孟子的思想观点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透过本文,我们可以透视先秦对话体散文之一斑。
C.
本文引用缘木求鱼和邹楚之战的材料,其用意在于阐明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齐王有章可循。
D.
本文以“以羊易牛”这种宣王亲身经历的事情说服齐宣王,不仅富有故事性,使文章更加生动,而且更具有说服力,更易被宣王接受。
5.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所踦(yǐ)    硎(xínɡ)    怵然(chù)
B.(huā)
    砉然(huò)
  向然(xiǎnɡ)
C.
大郤(xì)
   大窾(kuǎn)
  然(huò)
D.中音(zhònɡ)
 肯綮(qìnɡ)
  庖丁(páo)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驰援 万户侯 明察秋毫 急风劲草
B.
规矩 流线形 缘木求鱼 通宵达旦
C.
催眠 及时雨 寸草春辉 敬谢不敏
D.
商贾 护身符 屈指可数 权衡利弊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怎样读《论语》
①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等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任何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于任何处,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如此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若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功夫,应可读《论语》一篇,如此则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
②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③若要深读精读,须得配合注本来读。读了朱熹注本,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每一章同时兼读朱、何、刘三注,分别比较,自然精义显露。
④若要精读深读,须得从“本义”入手。注《论语》讲求义理,特别重要者必先讲求《论语》之“本义”,如讲“仁”字,应看在《论语》中此字及有关此字之各句应如何讲法。有了“本义”,才始有“引申义”及“发挥义”。如“性”字,孔子并不曾讲“性善”。孟子、朱子固是推本孔子而加以引申发挥,但孔子本人并未说及。
⑤若要深读精读,须得分散读。把每一章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领会。子贡说:“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第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受。我们读《论语》,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已很不差了。《论语》二十篇,四百九十八章,其实照此办法,我们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余章也就迎刃而解了。
⑥若读《论语》只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
⑦所谓“君子上达”,若诸位要做君子,《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于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可读《左传》;欲知古代文学,可读《诗经》。孔子只讲如何做人,但亦未讲到人性善恶等,亦未讲天是一个什么等种种大理论。此后如孟子荀子乃至如宋明理学家,皆爱讲此等大理论,但皆敬佩孔子,认为不可及。
⑦其实孔子之学强调“吃紧为人”,即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和义理都体现在具体的人事上。因此,诸位若能从此道路去读《论语》,所得必会不同。“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
(选自《钱穆先生全集》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读是当今中国人的责任,任何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都应该每天至少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读论语。
B.若要深读精读,必须配合注本来读。读每一章同时兼读朱熹、何晏、刘宝楠三注,分别比较,才知道哪本注解最好。
C.若要精读深读,必须分章逐一细读。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法,从一字、一句、一章最终至整本书去领会,才会有真实的受用。
D.强调“吃紧为人”,即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做人要从脾气、感情与性格等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注意如知识、学问等疏远处。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由读的时间安排引出读的意义,再重点论述精读深读的方法,最后强调读要把握“吃紧为人”的要旨。
B.全文综合运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读的正确方法。
C.本文从结合注本比较读、分散逐章细读两个方面,阐述了精读深读的具体方法,并指出只要照此方法,就可以读懂全书。
D.第7段提到孟子、荀子和宋明理学家,是为了论证他们在人性和天道等大理论方面,比起孔子来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国人,都能熟读,那么国人的道德水准将会大大提升,社会的面貌也将彻底改变。
B.若读不重精读,只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对“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的大题目泛泛而谈,不过是自欺欺人。
C.能教诸位如何做君子的“上达”之道,但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无法传播礼制与文学的知识。
D.是通过具体人和事将义理寓乎其间的。因此不能只注意中的“仁”“礼”等字眼,要从具体的人事的记录中去领略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庄子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宗白华
寓言,是有所寄托之言。《史记》上说:“庄周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书里随处都见到用故事、神话来说出他的思想和理解。我这里所说的寓言包括神话、传说、故事。音乐是人类最亲密的东西,人有口有喉,自己会吹奏歌唱;有手可以敲打、弹拨乐器;有身体动作可以舞蹈。音乐这门艺术可以备于人的一身,无待外求。所以在人群生活中发展得最早,在生活里的势力和影响也最大。诗、歌、舞及拟容动作,戏剧表演,极早时就结合在一起。但是对我们最亲密的东西并不就是最被认识和理解的东西,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古代人民对音乐这一现象感到神奇,对它半理解半不理解。尤其是人们很早就在弦上管上发现了音乐规律里的数的比例,那样严整,叫人惊奇。中国人早就把律、度、量、衡结合,从时间性的音律来规定空间性的度量,又从音律来测量气候,把音律和时间中的历结合起来(甚至于凭音来测地下的深度,见《管子》)。太史公在《史记》里说:“阴阳之施化,万物之终始,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变化之情除数学的测定外,还可从律吕来把握。
音乐在人类生活及意识里有着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在古代以及后来产生了许多美丽的音乐神话、故事传说。哲学家也用音乐的寓言来寄寓他的最深难表的思想,像庄子。太史公在《史记》上说庄子书中大抵是寓言,庄子用丰富、活泼、生动、微妙的寓言表白他的思想,庄子主张“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天地》)。这是领悟宇宙里“无声之乐”,也就是宇宙里最深微的结构型式。在庄子,这最深微的结构和规律也就是他所说的“道”,是动的,变化着的,像音乐那样,“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这道和音乐的境界是“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居于窈冥……行流散徙,不主常声。……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天运》),这道是一个五音繁会的交响乐。“逐丛生林”,就是在群声齐奏里随着乐曲的发展,涌现繁富的和声。庄子这段文字使我们在古代“大音希声”,淡而无味的,使魏文侯听了昏昏欲睡的古乐而外,还知道有这浪漫精神的音乐。这音乐,代表着南方洞庭之野的楚文化,和楚铜器漆器花纹声气相通,和商周文化有对立的形势,所以也和古乐不同。
庄子在《天运》篇里所描述的这一出“黄帝张于洞庭之野的咸池之乐”,却是和孔子所爱的北方的大舜的韶乐有所不同。《书经·舜典》上所赞美的乐是“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古乐,听了叫人“心气和平”“清明在躬”。而咸池之乐,依照庄子所描写和他所赞叹的,却是叫人“惧”“怠”“惑”“愚”,以达于他所说的“道”。浪漫主义是和“惧”“怠”“惑”“愚”有密切的姻缘。所以我觉得《庄子·天运》篇里这段对咸池之乐的描写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我们古代浪漫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可以和《书经·舜典》里那一段影响深远的音乐思想作比较观,尽管《书经》里这段话不像是尧舜时代的东西,《庄子》里这篇“咸池之乐”也不能上推到黄帝,两者都是战国时代的思想,但从这两派对立的音乐思想——古典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可以见到那时音乐思想的丰富多彩,造诣精微,今天还有钻研的价值。孔子是个极爱音乐的人。《论语》上说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八佾》篇载,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起始,众音齐奏。展开后,协调着向前演进,音调纯洁。继之,聚精会神,达到高峰,主题突出,音调响亮。最后,收声落调,余音袅袅,情韵不匮,乐曲在意味隽永里完成。但是孔子不只是欣赏音乐的形式的美,他更重视音乐的内容的善。《论语·八佾》篇又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重视音乐的教育意义,他不要放郑声,因郑声淫,是太过,太刺激,不够朴质。
他对音乐不感兴趣,他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庄子却爱逍遥游。他要游于无穷,寓于无境。他的意境是广漠无边的大空间。在这大空间里作逍遥游是空间和时间的合一。而能够传达这个境界的正是他所描写的,在洞庭之野所展开的咸池之乐。所以庄子爱好音乐,并且是弥漫着浪漫精神的音乐,这是战国时代楚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以后中国音乐文化里高度艺术性的源泉。(选自《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有改动)
10.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音乐这门艺术产生于人类自身,因为人类自身完全具备了从事音乐的自然条件。
B.中国古代最早发现了音律,并且把它运用于时空、气候等方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音乐本质属性的理解。
C.庄子把音乐与道结合,创造出一种与商周文化不同的代表南方楚文化的浪漫精神的音乐。
D.庄子所爱的“咸池之乐”与孔子所爱的“舜典·韶乐”不同,“咸池之乐”传达了庄子之道,而“舜典·韶乐”却流露出儒家思想,这是中国古代对立的两派音乐思想。
11.在本文中,作者认为最能体现古人音乐思想以及中国音乐高度艺术性的一项是(  )
A.庄子在中所描述的这一出“黄帝张于洞庭之野的咸池之乐”。
B.孔子在中对“韶乐”的评价。
C.老子对音乐的态度。
D.庄子在中主张的“视乎冥冥,听乎无声”的音乐。
12.请仔细阅读文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庄子与孔子音乐思想的不同之处。
13.从文本来看,庄子的音乐寓言寄托着他的音乐思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语言表达
14.请简要概括出下列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
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明显的优势。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但是,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采用国外进口氢燃料电池进行整车集成,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势在必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攻关,自主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设计与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成功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可用于氢燃料电池大巴车、城市客车等主动力电源。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6.下列对文中“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一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17.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意思是名为“丁”的厨师,“庖”是职业,“丁”是名字。
B.目无全牛,出自本文的成语,意思是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C.游刃有余,出自本文的成语,意思是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
D.踌躇满志,意思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18.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高超的技艺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20.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庄子·逍遥游》)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马,游动的雾气。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所以叫“野马”。
B.晦朔,指月亮的盈缺。晦,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活了八百岁。
D.仞,古代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仞,汉代以七尺为一仞。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必须等待海运时的六月巨风,可见,鲲鹏并不能逍遥。
B.蜩与学鸠虽然飞不高,行不远,可是它们逍遥、自由,所以它们有理由嘲笑鲲鹏。
C.选文借助寓言说理,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等,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D.选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②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5.“此小大之辩也”有什么言下之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山木(节选)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选自《庄子集释》,有删改)
2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27.下列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深刻指出“以道阴阳”,“三籁”思想与三才之道相合。
B.竖子:旧称未成年的童仆,也指对人鄙贱的称呼。
C.道德:“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D.神农、黄帝:与伏羲氏同属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认为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
B.山木和雁的命运,给人的启示就是:人生于世,凶险太多,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出怎么做才能避免危险。
C.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D.人类与万物又有所不同,比如说贤能就可能受到谋算,无能又会受到欺侮,所以说不可能“得而必”。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六、作文
30.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请你加以合理的想象,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C项连词,因为。A项动词,用、做。B项介词,用。D项连词,来。
2.【答案】C
【解析】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
3.【答案】A
【解析】①⑤动词,到,往。②⑥代词,它(他)。③宾语前置标志词。④助词,的。
4.【答案】C
【解析】C项目的在于证明齐王之大欲的行不通和危害。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A项“急”应为“疾”。B项“形”应为“型”。C项“辉”应为“晖”。
7.【答案】C
【解析】A项,“读《论语》是当今中国人的责任……都应该每天至少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读论语”错误,第二段说的是“若……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由此可知,文中说的是“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而且没说每天都“应该”读《论语》。B项,“……分别比较,才知道哪本注解最好”错误,从文中来看,分别比较,是为了《论语》的精义自然显露,不是为了“知道哪本注解最好”,而且也无从知道。D项,“……莫要注意如知识、学问等疏远处”错误,原文是“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选项把“莫要只注意”改为“莫要注意”。故选C。
8.【答案】A
【解析】B项,“全文综合运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没有比喻论证。C项,“本文从结合注本比较读、分散逐章细读两个方面,阐述了……”错误,从文中来看,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选项漏掉了一个“须得从‘本义’入手”这个方法。D项,“第7段提到孟子、荀子和宋明理学家,是为了论证他们在人性和天道等大理论方面,比起孔子来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提到孟、荀及理学家是为了证明孔子虽不谈大理论,但他们都认为比不上孔子。故选A。
9.【答案】C
【解析】C项,“但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七段说的是“……《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于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由此可知,文中说的是“并非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而是目的不在于此。故选C。
10.【答案】B
【解析】B项“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音乐本质属性的理解”错。
11.【答案】A
【解析】第三段中“我觉得《庄子·天运》篇里这段对咸池之乐的描写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我们古代浪漫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和最后一段“庄子爱好音乐,并且是弥漫着浪漫精神的音乐,这是战国时代楚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以后中国音乐文化里高度艺术性的源泉”。
12.【答案】孔子和庄子代表了古典音乐思想的两派对立的观点:①庄子主张“音乐”与“道”结合,使人“惧”“怠”“惑”“愚”,以达于他所说的“道”,作逍遥之游,是弥漫着浪漫精神的音乐;②孔子主张音乐使人“心平气和”,音乐应“尽善尽美”,重视音乐的教育意义,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
13.【答案】庄子的音乐是一种有着浓厚浪漫主义精神的音乐,它与“道”同在,是中国音乐文化高度艺术性的源泉。①在《天地》篇中,庄子认为音乐存在于冥冥天地之中,“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只有得道之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天乐的存在,揭示了一种代表南方洞庭之野的楚文化的浪漫主义音乐。②在《天运》篇中,庄子又指出音乐叫人“惧”“怠”“惑”“愚”,以达于“道”,而浪漫主义是和“惧”“怠”“惑”“愚”有密切的姻缘。可以说庄子寓言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滥觞。
14.【答案】我国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解析】先分析语段。该段文字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氢燃料电池汽车更具有优势;第二句具体讲氢燃料电池的优势;第三句用“但是”转折,讲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企业;第四句讲我国成功研制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然后结合题干要求来选择主要信息。这四句话中有一个转折词“但是”,说明该语段的主要信息应在“但是”之后,因而前两句为次要信息,可以舍去。“但是”之后的两句话,前一句讲研制的原因,后一句讲研制成功。“原因”是背景,是次要信息,而“成功”才是主要信息。最后筛选出关键语句,稍加整理即可。
15.【答案】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解析】①处,由前文“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及“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可知,是说阅读经典文本与继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②处,由前文可知,是说一个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同,表现出的气质也不同。③处,由前文的分号可知,此处应填写与“可以改变气质”对应的句子,“个人”搭配“气质”,“社会”搭配“风气”,所以此处应填“可以转变风气”。
16.【答案】B
【解析】原文应是“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17.【答案】B
【解析】B项,“目无全牛”的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18.【答案】B
【解析】B项,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19.【答案】①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②虽然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警惕起来。
20.【答案】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在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同时,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态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则还是容易受到伤害。
21.【答案】B
【解析】原文标点为: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2.【答案】B
【解析】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23.【答案】B
【解析】B项,“有理由嘲笑鲲鹏”错误。
24.【答案】①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之处,那么就只能芥草作舟,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船大的缘故。
②乘着像羊角般弯曲巨大的旋风飞上几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然后计划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
25.【答案】无论是智慧小的还是智慧大的,无论是年寿短的还是年寿长的,它们只是形状、或所占空间、或所占时间的大小、多少不同罢了,皆是“有所待”的,都没有达到逍遥之境。
【解析】[参考译文]
北海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种鸟,大海剧烈动荡时就将迁移,(借风力)飞往南海,——那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向南海迁移的时候,翅膀拍击水面,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然后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的啊。”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再说,水聚积得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之处,那么就只能芥草作舟,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船大的缘故。风聚积得不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升力不足。所以大鹏飞到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负载鹏翼)了,然后才能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能计划向南飞。蝉和斑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落在地上也就罢了,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去近郊旅行的人,一天内返回,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一宿捣米储食;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三个月即储备干粮。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
智慧小的比不上智慧大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是如此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有开头一天和最后一天,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部有一种叫冥灵的树,用五百年作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作为一个秋季;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用八千年作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作为一个秋季,这是寿命长的。彭祖如今独因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比,这不是很可悲的吗?商汤和大夫棘的问答中就说过这样的事。不毛之地的北方有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有鱼生长在那里,它的身躯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还有鸟生长在那里,它的名字叫鹏,背就像泰山,翅膀像天边垂下来的云彩,乘着像羊角般弯曲巨大的旋风飞上几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然后计划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安鸟雀笑话它说:“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腾跃着向上飞,不到几丈就落下来,飞翔在飞蓬和蒿子之间,这也是飞翔的最高限度。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句子,明确大意,语句主要讲“如何看待成材与不成材”,所以“材与不材之间”后面可以停顿,排除A、C两项;“也”用于句末,表停顿,“故”表结果,所以在“也”“故”之间可以停顿,排除D项;“若夫”为发语词,前面可以停顿。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27.【答案】A
【解析】A项,庄子是战国中期人。
2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错,原文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免于累。
29.【答案】①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②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
【解析】[参考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的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家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么办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和顺为标准,活动于虚无的境界;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的。你想聚合,别人就使你分离;你想成功,别人就要破坏;你穷困,别人就压抑你;你尊贵,别人就非议你;你要有所作为,别人就要损害你;你贤能,别人就会谋算你;你不肖,别人就欺负你。怎么能得到并一定如愿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只有天道无为的境界才是最美好的。”
30.【答案】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首先,这个社会的核心人物——国君有仁爱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疾其君者”欲归附之;再次,人民生活富足,百姓有恒产,足温饱,知孝悌,懂礼节,不仅自己的家中安乐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满爱心,整个社会不再有受难之人。总之,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解析】本作文片段训练,要紧扣理想社会进行想象,同时扣住孟子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