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6课 《哈姆莱特》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6课 《哈姆莱特》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word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3 21:1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部编版
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他一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
B.
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共分3个时期:历史剧和喜剧时期、悲剧时期、传奇剧时期。
C.
《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合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D.
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虔诚(qián) 踌躇(chú)横暴(héng)迂回(yū)
B.
罪孽(niè)
鞭挞(dá)
迷惘(wǎng)吝惜(lìn)
C.紊乱(wěn)
怪诞(dàn)
暴虐(nüè)忏悔(chàn)
D.
延宕(dàn)
嫁奁(lián)吮吸(shǔn)创痛(chuāng)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殒落,暗淡不了灿烂星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B.
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采,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
C.
他承认他自己有些神经迷惘,可是绝口不肯说为了什么缘故。
D.
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变幻的环境,可以替他排解去这一桩使他神思恍惚的心事。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朗读剧,就是登场人物与解说者根据其角色朗读有关内容而展开故事情节、教学内容的一种文体与教学相结合的活动方式。________,适合儿童阅读和理解。________,一方面通过体验角色,有利于促进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另一方面将书本文字外化成声音,________。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展开了情感体验的深层交流和互动。
①也有利于帮助那些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去理解登场人物的情感与行为
②朗读者是通过朗读剧本走进剧本中
③作为文体,朗读剧一般以对话的文本形式来呈现故事,剧本简短且文字浅显易懂
④读的人与听的人就是这样在朗读的情境中共同走进了一个生活世界
⑤作为教学,朗读剧一般指的是通过朗读所承担的角色的台词
⑥听者则是静心倾听并发挥想象力去体会剧本的内容
A.
③⑤①④⑥②     
 
B.
③⑤①②⑥④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⑤③①②⑥④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性混合着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每个人都相差无几。____①____有些人性格较强,机会较多,____②____可以更自由地表现天性,但骨子里的人性____③____是相同的。就____④____我来说,我也不会比大多数人更好或更坏,____⑤____要我把外在的行动、内在的思想及脑海中的意念都记录下来,____⑥____世人一定说我是品格堕落败坏的魔鬼。明白这个道理,会使我们变得宽容。
A.
A
B.
B
C.
C
D.
D
6.对下列各句所属的戏剧语言形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哈姆莱特:①谢谢您,先生。②(向霍拉旭旁白)③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
A.
①对话
②舞台说明
③独白
B.
①对话
②独白
③独白
C.
①对话
②舞台说明
③旁白
D.
①对话
②独白
③旁白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悲剧意味着可怕的灾难和巨大的不幸,是由无法调和的冲突导致的无可避免的灾难,其结局往往是美好事物的毁灭。它向人们展示着人性和生活的残缺,展示着人们面对压迫性力量的无奈和无力。
在许多人的理解中,悲剧是高于喜剧的。例如,1818年,英国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哈兹里特评价莎士比亚说:“他对喜剧和悲剧有同等的天才;他的悲剧比他的喜剧好,因为悲剧比喜剧好。”其实,悲剧与喜剧的好坏,未可如此遽然论断。
悲剧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它尖锐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沉重——在人的一生里,要体验成长的焦虑、中年的空虚、老年的孤独;要承受肉体的病苦、心灵的磨难、最终的死亡;再加上社会性的灾难和不幸,人生在世不知要经历多少坎坷,体验多少痛苦。在莎士比亚的理解中,胜利是失败的开始,圆满是毁灭的开始,正像格林布拉特所指出的那样:“莎士比亚悲剧的一个程式就是,主人公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灾难就来了。”
一切严肃的悲剧,都致力于将人生悲惨的真相揭示出来,从而帮助人们理解人生的本质,养成谦卑的生活态度,并最终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人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有的时候,甚至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然而,悲剧却并不是要叫人沮丧的,而是让人在灾难中觉悟和成长的,它有助于最终在善和美两方面净化人心,激发人们内心的崇高感,最终培养人们理性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当然,喜剧也很重要。它将讽刺的锋芒指向人性的残缺和社会的丑恶,通过夸张和对照等手段,激发出一种嘲笑的力量,使人们看见被假象遮盖的虚伪和败坏。喜剧是一种否定性力量,也是一种肯定性力量——它通过否定丑来肯定美,通过嘲笑恶来肯定善。高级形态的喜剧,从来都不排除抒情性和诗意性。在果戈理的喜剧中,抒情性是一种明显的特点,而其中所表现的诗意的感伤,包含着强烈的感染力,也赋予整个的讽刺以庄严的性质和深沉的力量。第一流的喜剧不单单惹人笑,也会让人心情沉重,甚至悲从中来。事实上,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也存在这种将悲和喜、哀伤和欢快两种情绪调和起来的倾向,“他所理解的喜剧掺杂着痛苦、失落和死亡的威胁,而他所理解的悲剧中也有滑稽和欢笑的容身之地”(格林布拉特)。
虽然悲剧里面可以有幽默的因子,喜剧里面也可以有哀伤的调子,但是,喜剧和悲剧各自的基本性质,却不可因此而被弄得含混不清,喜剧应该仍然是喜剧,而悲剧也应该仍然是悲剧。所以,要将悲剧和喜剧调和起来,使之成为“悲喜剧”,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而成功的典范,也极为少见。由残缺而圆满,由丧失而复得,由别离而重聚,由困顿而亨通,这样的转折和完成,难免会给人一种索然无味的消极感受。
(节选自李建军《悲剧与悲喜剧:彻底性与未完成性》,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括哈兹里特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悲剧优于喜剧,但作者并不认同这种判断。
B.悲剧的重要性在于,不仅揭示了人生的沉重,而且启示人们在灾难中觉悟和成长。
C.主人公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便意味着灾难的来临,这是莎士比亚作品的固定程式。
D.虚伪和败坏往往被假象遮盖,喜剧通过夸张和对照等手段将其揭示出来,加以嘲讽。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阐释了悲剧的内涵,即以美好事物的毁灭来展示人性和生活的残缺以及人类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的无力。
B.文章将悲剧和喜剧的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在揭露社会和人性的假恶丑这一目的上,二者是一致的。
C.末段谈悲剧与喜剧的调和问题,指出将二者调和成悲喜剧的做法是错误的,从而对上文的论证做了必要补充。
D.引证法是本文的重要论证方法,作者多次引用莎士比亚研究者的论断,都为论证莎士比亚悲剧的典型意义提供了依据。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男女主人公虽极力抗争却最终双双殉情,这一悲剧让人感受到人类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沮丧。
B.果戈里的喜剧具有明显的抒情性和诗意性,因而他的喜剧高于一般形态的喜剧作品。
C.惹人发笑是喜剧应有的特点;能让人心情沉重,甚至悲从中来,则是对喜剧的更高要求。
D.悲剧和喜剧有各自的基本特质,所以不论是喜剧故事以悲剧收场,还是悲剧情节辅以喜剧结尾,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阅读课文从“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到“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奥菲利娅和哈姆莱特对话的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0.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念品”是奥菲利娅故意选择的话题,是为了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发疯。
B.“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一句表达了哈姆莱特对叔叔的痛恨、仇视,对母亲的怨怒,对奥菲利娅的失望。
C.“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的言外之意是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试探自己感到失望,他已经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爱自己了。
D.“哎哟,天哪!救救他!”“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了不明真相的奥菲利娅的无助、担忧、悲痛,表现了她纯洁和善良的性格。
11.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贞洁吗?”“你美丽吗?”,这两句反问表现了内心清醒的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不知内情而上当的现实的愤怒之情。
B.“把他关起来,让他只好在家里发发傻劲”一语双关,意思是让你父亲老老实实的,不要再四处奔走,当克劳狄斯的帮凶和走狗了。
C.“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在疯狂中凋谢”这一句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痛心。
D.选段以诗化的语言和大段的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12.选段最后的一段台词,最充分地表达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无限热爱和无限失望的痛苦心境,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13.“生存还是毁灭”,可以说是贯穿全剧的主题,也贯穿在本题所选的片段中,请结合片段的内容,就此发表一点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节选一]
(哈姆莱特去见母后,途中巧遇正在祈祷上帝宽恕的国王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 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束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当他在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乱伦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我的母亲在等我,这一副续命的药剂不过延长了你临死的痛苦。(下。)
[节选二]
(国王、王后、雷欧提斯、众贵族、奥斯里克及侍从等持钝剑等上。)
哈姆莱特 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给我们钝剑。来。
雷欧提斯 来,给我一柄。
……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是一样长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
雷欧提斯 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所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  王 分开他们!他们动起火来了。
……
哈姆莱特 王后怎么啦?
国  王 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  后 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莱特 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 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众  人 反了!反了!
国  王 啊!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莱特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雷欧提斯 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哈姆莱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哈姆莱特 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着你来了。我死了,霍拉旭。不幸的王后,别了!你们这些看见这一幕意外的惨变而战栗失色的无言的观众,倘不是因为死神的拘捕不给人片刻的停留,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旭 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这儿还留剩着一些毒药。
哈姆莱特 你是个汉子,把那杯子给我;放手;凭着上天起誓,你必须把它给我。啊,上帝!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14.下列对台词动作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表明哈姆莱特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冲突之后,理智最终战胜了复仇的冲动。
B.哈姆莱特虽然表面上对雷欧提斯说“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但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
C.“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王后揭露了国王的谎言,怀着对儿子的不舍死去,剧情由此急转直下。
D.“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哈姆莱特本想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人们,但死神在召唤他,他已经没有力气讲述复仇的始末根由了。
15.在“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中,哪几件事及后果让哈姆莱特完全没有想到?
16.王子哈姆莱特为什么非要等到国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之后才断然复仇?完成复仇使命的哈姆莱特还有什么遗憾托付好友霍拉旭?请结合两部分节选内容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莎士比亚
罗密欧及鲍尔萨泽持火炬铁锄等上。
罗密欧 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
鲍尔萨泽 少爷,我走就是了,决不来打扰您。
罗密欧 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鲍尔萨泽 (旁白)虽然这么说,我还是要躲在附近的地方看着他。他的脸色使我害怕,我不知道他究竟打算做出什么事来。(退后)
罗密欧 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
帕里斯 这就是那个已经放逐出去的骄横的蒙太古,他杀死了我爱人的表兄,据说她就是因为伤心他的惨死而夭亡的。现在这家伙又要来盗尸掘墓了,待我去抓住他。(上前)万恶的蒙太古!停止你的罪恶的工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人身上发泄你的仇恨吗?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捕,跟我见官去!
罗密欧 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儿来。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啊,走吧!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因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要跟自己作对。别留在这儿,走吧;好好留着你的性命,以后也可以对人家说,是一个疯子发了慈悲,叫你逃走的。
帕里斯 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一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 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二人格斗)
侍  童 哎哟,主啊!他们打起来了,我叫巡逻的人来!(下)
帕里斯 (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死)
罗密欧 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让我瞧瞧他的脸:啊,茂丘西奥的亲戚,尊贵的帕里斯伯爵!当我们一路上骑马而来的时候,我的仆人曾经对我说过几句话,那时我因为心绪烦乱,没有听得进去。他说些什么?好像他告诉我说帕里斯本来预备娶朱丽叶为妻。他不是这样说吗?还是我做过这样的梦?或者是我神经错乱,听见他说起朱丽叶的名字,所以发生了这种幻想?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记录在恶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将帕里斯放入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原谅我吧,兄弟!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恶运的束缚。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饮药)啊!卖药的人果然没有骗我,药性很快地发作了。我就这样在这一吻中死去。(死)
注: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的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她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两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
1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罗密欧对鲍尔萨泽的恐吓,对自己心境的描述,说自己是“一个不顾死活的人”,“一个疯子”等,都形象地反映出他听到朱丽叶死亡后的悲痛和绝望的心情。
B.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男女双双惨死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这出爱情悲剧主要表现了男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C.罗密欧面对他认为已死的朱丽叶和为朱丽叶而死的帕里斯,决心以死殉情。三个人能躲开不如意的人间而同居一墓,罗密欧认为这个坟墓是“胜利的坟墓”。“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她就是为归航的船导航的灯塔,引导着自己追随而去。
D.“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表明罗密欧既有对人间的眷恋,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E.“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这表明他不愿意相信朱丽叶已经去世,甚至想象这是妖魔要娶她为妇,这是他因极度痛苦而产生的精神幻觉。
18.写出罗密欧对他的仆人所用的一连串命令甚至夹有恐吓的语言,并说说这些语言表现了什么。
19.(3)作者安排帕里斯与罗密欧决斗并死去的用意是什么?
20.说说剧中罗密欧对坟墓、死亡有什么样的矛盾看法?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戏剧星辰不陨
所有的星辰都有熄灭的时刻,就连恒星在能量耗尽时也会悄然陨落。我们不必太计较这些发光天体,一朝黯然离去的事实,只应记住他们曾是这个宇宙中令人感动、并使人仰慕的瑰丽与辉煌。
中国艺坛名宿——黄宗江就是曾点亮我们头顶夜空的生命。当我们低下头来怅然若失地沉思时,更加感到这一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勇敢与庄严。一个曾壮美地燃烧过、释放过强大能量的生命会留下什么缺欠和遗憾吗?
上了年纪的影迷记得他编剧的电影《海魂》《柳堡的故事》和《农奴》。年轻一些的观众看过他创作的电影《秋瑾》和《柯棣华》。戏迷们熟知他的戏剧作品《大团圆》《风雨千秋》《人间天上梅兰芳》等。他是中国首位国际电影节评委,而作为民间文化使者在美国讲学并用英语演出昆曲《十五贯》的风采,也将常存人们记忆。
然而,黄宗江生命之光辉并非只折射于事业与成就上,更在至纯至厚的人道之心肠与名士之风度中显现。
有人说他是一册善本书,有人赞他是一帧风景画。书、画之光,莫过黄老。他有生之年的生命时光构成的长卷画幅,可由一句唐诗来概括:日出江花红胜火。熟识黄宗江的人都知道,他常随口说幽默独创的譬句。谈读书,他自有高见:“都说人生有三情;亲情、友情、爱情。还应有一情,曰书情。有此情(书情),三情方充实。”“书情一词,是黄宗江的专利。他从小读过的、铭记的书有《安徒生童话》《汤姆叔叔的小屋》《爱的教育》《寄小读者》《呐喊》《彷徨》《雷雨》《日出》《莎士比亚戏剧》《水浒》《红楼梦》《约翰?克利斯朵夫》《晚年周恩来》《胡耀邦传》”。
“在三情中尚称无悔实亦大愧,尤憾于书情”多少书该读未读。他传奇的一生以各种方式缔结书情、了却书情。10岁便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青岛的《日报》副刊发表独幕剧。虽在天津南开中学、京燕京大学西语系皆为高才生,却皆未毕业,或因战事辍学,或因个人理想、情感波折而远足。但无论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远赴山城重庆演话剧,还是漂洋过海到美国当水兵,他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读书,并与读人、读社会、读世界联系在一起。
说起黄宗江一生的浪漫无人不晓,最让人叫绝的,是他那封写给阮若珊的洋洋洒洒的万言情书。写情书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军队中,一个男性中尉连长敢向一位女性少将师长求婚,恐怕只有一味追求刺激的影视剧中才能见到。
情书为物,奉是私产,而爽朗、豁达的黄宗江却毫不避讳,愿意将其公开,让读者分享他的韶华生命激情。澄江如练,缠缠绵绵,尽是令人心动的、开不败的雪浪花,一朵又一朵;“我说你一定是一个很‘温柔’的女人,现在很多女性不愿意接受这种软弱的赞辞,她们甚至以为这是一种贬辞,但这是马克思说的——温柔是女人最崇高的品质”,女儿丹青说:“我最佩服爸爸敢于高攀,而妈妈勇于下嫁。全无半点功利、世俗之想,他们两人只是相互喜欢,两心爱慕。我妈妈被我爸爸迷了一辈子,一直被迷到死。”
他是用整个身心去拥抱艺术的人,但他最先拥抱的是人。不管什么题材,他最关注的是生命本身,是对人物的准确认识。而在艺术上,他最看重真实和美。他主张严格按照了自然的本来面目描绘有个性的人物,那种莎士比亚式的经典人物。他创作的电影《农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为了写作,几次深入西藏高原,和藏民一起吃住,听他们讲述痛苦经历时,一起流泪。他一生爱过很多人,他的爱非常磊落、非常真挚,也是非常透明的。他常常大声讲:“某某太可爱了,我真是喜欢她。”
晚年的黄宗江,每每为失去文化界的同时代好友而惋惜,但说起自己的后事,年迈的黄宗江如顽童一般,爽快得曾使三个女儿啼笑皆非:“我死了,骨灰用马桶一冲就行了。”二女儿阮丹娣有些无奈地对老爸说:“我们总不能抱着马桶去祭奠您啊!”——能拿自己的后事这样和家人打趣,古往今来恐怕难得一见。
遥望九天,星空若水。
是的,所有的星辰都有熄灭的时刻,我们真的不必太计较这些发光天体一朝黯然离去的事实,只应记住他们曾是这个宇宙中令人感动、并使人仰慕的瑰丽与辉煌。
2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黄宗江编剧的电影,如等是依然为人们所熟知的艺术精品,他用英语演出昆曲的风采,也将常存人们记忆。
B.对于朋友的去世,黄宗江感到惋惜,对于自己的死却是“我死了,骨灰用马桶一冲就行了”,让我们感佩其对生命的真正含义的领悟。
C.黄宗江敢于高攀,阮若珊勇于下嫁,二人一生浪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选择超脱了世俗,抛却了功利。
D.黄宗江在亲情、友情、爱情方面无悔无愧,却单单对书情遗憾良多,遗憾自己很多书该读却未读。
22.作者两次提到星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3.作者以“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来评述黄宗江89年的生命时光,这样评述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莎士比亚传
在英国中部、伦敦西北面的沃里克郡,有一个普通的小镇,名叫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就是诞生在这个小镇上。
7岁那年,莎士比亚进了镇上的文法学校。除了在学校读书以外,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茂密荒凉的亚登森林从北方一直伸展到斯特拉特福镇周围,莎士比亚在童年是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后来,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这部喜剧里特别提到故事里的英雄罗宾汉。
莎士比亚在童年的时候还听过一些可怕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有几个极其丑陋的巫婆,她们能预言人的未来。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地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
1575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到离斯特拉特福镇不远的肯尼沃斯城堡做客,欢迎仪式上,许多人装扮成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牧神、海神、河神和其他各种神怪,走在游行的队伍里。11岁的莎士比亚也见到了这次欢迎仪式的盛况。
当时英国已经有不少流浪的剧团多次到过斯特拉特福镇。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有很多机会观看戏剧演出。少年莎士比亚对演戏很感兴趣,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后来他在戏剧《哈姆莱特》里满怀亲切之感地描写了流浪剧团的演出情况。
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进取的、开放的,许多年轻人都不安于现状,想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莎士比亚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他的故乡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的。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伦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写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第三时期(1608—1613年)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莎士比亚已经逝世300多年了,几百年来,不同的民族都用各自的语言赞扬过莎士比亚,历代的大作家们几乎都将莎士比亚视为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他们都认为莎士比亚是不朽的。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评价他:“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17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一个真正的清教徒——弥尔顿也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
18世纪的一些古典主义作家,如德莱顿、蒲柏等人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德莱顿语)。
到了19世纪,莎士比亚更是风靡全欧洲。雨果、司汤达等人在与古典主义做斗争时,都高举莎士比亚的大旗。18、19世纪的许多大作家如伏尔泰、雨果、屠格涅夫、罗曼·罗兰等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模仿,在作品中留下了莎士比亚的影子。
到了20世纪,莎士比亚在国际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更加突出,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莎学批评流派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莎剧舞台艺术。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新兴的学科都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使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价值。
现在全世界有众多的莎学研究机构,每年都会举行世界性的莎士比亚研究会议,全世界还有各种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刊,莎士比亚图书馆等。
在电影和电视出现以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更是不断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世界文学史上那些不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莎士比亚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真实性是他遵循的根本原则。莎士比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源于生活的材料写进作品,必然会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又是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他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这一点在他的喜剧创作中尤为突出。莎士比亚把现实的世界与幻想的世界相对照,以此鼓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摘编自《莎士比亚传》)
相关链接
①莎士比亚独自来到伦敦后,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下(《莎士比亚的故事》)
②莎士比亚曾说:“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奋斗一生,可永远长眠。”“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莎士比亚经典名言》)
2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莎士比亚从小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还广泛接触到校外生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B.莎士比亚在悲剧中描写的三个巫婆的形象就是他童年时听说过的非常可怕的故事中能预言人的未来的极其丑陋的巫婆。
C.莎士比亚受到许多赞扬,古典主义作家德莱顿、蒲柏等人都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D.莎士比亚曾在少年时代多次观看流浪剧团的戏剧演出,他对演戏很感兴趣,这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并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
E.莎士比亚在具有进取、开放精神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了他的故乡斯特拉福特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25.文中说“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具体指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6.莎士比亚的戏剧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27.莎士比亚为什么能成为不朽的大家?请结合材料分析探究其原因。
三、语言表达
28.2020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4周年,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某剧院策划了系列演出活动,请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四、作文
29.莎士比亚的语言总是因人物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富有各自的特点,也随着人物性格的变化而丰富多彩,如哲学的议论、抒情的独白、粗犷诙谐的对话等,尤其是比喻、隐喻等形象化语言的运用,让人物性格化,栩栩如生。如剧中哈姆莱特的语言:直率,善用比喻,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请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个人物片段。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 C项,《罗密欧与朱丽叶》应为《李尔王》。
2.【答案】C
【解析】A项,“横暴”的“横”应读hèng;B项,“鞭挞”的“挞”应读tà;D项,“延宕”的“宕”应读dàng。
3.【答案】C
【解析】A项,“殒落”应为“陨落”;B项,“光采”应为“光彩”;D项,“变幻”应为“变换”。
4.【答案】B
【解析】本文段以“朗读剧”为话题展开。文段先明确了朗读剧的概念。第③句和第⑤句,分别对应概念中的“文体与教学相结合”的表述,分别从文体与教学两方面阐述内容。第①句对应前文“一方面……有利于”的句式表达,进一步表明朗读剧在教学方面的特点。“也就是说”一句,表明下文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解说。第②⑥句,遵循“从读到听”的原则。第④句“共同”一词,对应下文“共同展开”的表述。
5.【答案】C
【解析】③处表转折,排除B、D两项;④处缺少介词,明显可以排除A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戏剧的语言形式分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了解常见的戏剧语言,对话必须要两个人之间展开,独白是自己的自言自语,旁白是用第三者的叙述,交代剧中人的心情和处境,或者补充一些背景。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根据对以上戏剧语言形式的理解,本题作答就很容易了。
7.【答案】C
【解析】C项末段谈悲剧与喜剧的调和问题,指出将二者调和成悲喜剧的做法是错误的,从而对上文的论证做了必要补充。原文是“莎士比亚悲剧”。
8.【答案】A
【解析】B项证明错;C项原文“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D项论证错。
9.【答案】C
【解析】A项“沮丧”错;B项“因而”错;D项“消极作用”错。
10.【答案】C
【解析】C项,“他已经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爱自己了”错误,从后文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的赞美可以看出,此时奥菲利娅还是爱着哈姆莱特的。
11.【答案】A
【解析】A项,这两句不是反问,是一种质问。“愤怒”也不合适,这里是哈姆莱特对爱人的一种提醒。
12.【答案】 在奥菲利娅的心目中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是用短句排比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无限景仰和热爱的感情。“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里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痛心,就好比音乐家听到不和谐的音乐一般的痛苦。对爱的期望愈高,爱毁灭后的痛苦也就越深,第一层对第二层起了衬垫的作用。
【解析】 这是一道鉴赏题。本段台词,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两层,开头至“陨落了”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第一层写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的爱,第二层写她失望后的痛苦。分析时,要说明各层次采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13.【答案】在这个片段里,哈姆莱特为了自保毁灭了爱情。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的爱情是真挚的、崇高的,“我爱奥菲利娅,
四万个兄弟之爱加起来也不足我所给予她之爱。”所以,爱的毁灭是残忍的,但也是非毁灭不可的,因为这爱已经被克劳狄斯用来毁灭哈姆莱特,毁灭“复仇”,毁灭“重整乾坤”的历史重任。
【解析】这是一道对作品主旨的分析题。解答此题时,必须从作品内容出发,分析“生存”了什么?“毁灭”了什么?“生存”和“毁灭”是什么关系?
14.【答案】B
【解析】“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错。从剧情来看,雷欧提斯按照事先与克劳狄斯设计的阴谋,私自换剑,裁判奥斯里克竟然大开绿灯,哈姆莱特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可见哈姆莱特毫无防备之心,对雷欧提斯也是信任的,并把比剑称为“友谊的比赛”。
15.【答案】①“友谊的比赛”应当使用钝剑,没想到雷欧提斯竟然用利剑伤人。②没想到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不仅自己将很快死去,雷欧提斯也为此送了性命。③没想到国王在酒里下毒,原想毒死王子却害死了王后。
【解析】可根据剧情概括。哈姆莱特认为这是一场“友谊的比赛”,可结果是绝对信任的雷欧提斯竟然用利剑刺伤自己,更没想到剑刃有毒,雷欧提斯也因此丢命;王后被国王的毒药毒死。
16.【答案】①哈姆莱特贵为王子,具有高贵善良的品格(怀抱人文主义理想、具有高度的理性),他不能不择手段地杀死国王夺取王位,而是要在奸王犯罪的时候以正义之名复仇。悲剧接连发生,国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此刻复仇正当其时。
②哈姆莱特临终时,遗憾自己没有机会向不了解真相的世人解释这幕宫廷惨剧的始末根由,担心自己蒙受弑君的罪名(名誉被玷污),所以托付好友向世人说明真相。
【解析】第一问,可从哈姆莱特的地位、身份、性格的角度来思考。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国的王子,在德国威德堡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高贵、有学识、勇敢、大胆地追求爱情、真诚地对待朋友。但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也展现了他人性中丑恶的一面,例如猜忌、冷漠、抑郁的性格,总是耽于沉思冥想,却步履维艰。第二问,哈姆莱特恳求霍拉旭为了“我的名誉”活下来,向世人“传述我的故事”。作为基督教徒的哈姆莱特通过了“良心”这一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但是,当他刺杀奸王克劳狄斯时,众人并不理解,因此,作为骑士英雄的王子还要通过“荣誉”这一关,才可以使芳名永存人间。荣誉对于他来说比生命还重要,所以他要求霍拉旭为了他的荣誉,牺牲升天的幸福。
17.【答案】AC
【解析】B项,概括有误,通过认真通读全文,并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可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绝不仅是一幕简单的爱情悲剧,而是表现了封建与反封建的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D项,“有对人间的眷恋”有误,罗密欧的求死之念很坚定。E项,分析有误,应是他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的外露。
18.【答案】“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这些语言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亡给罗密欧带来的巨大悲痛和由此而引起的激动、暴怒的心理。
【解析】戏剧主要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中心的。“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正因为爱之深爱之切,在得到爱人已死的消息后罗密欧才会陷入这种狂乱的状态,才会有如此失常的举动。
19.【答案】作者安排帕里斯与罗密欧决斗并死去,目的在于表明家族世仇不仅伤害双方,也祸及无辜,“大家都受到惩罚”,确实应早些和解,从而增强了作品对封建伦理观念的批判。
【解析】在本剧中,帕里斯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很有教养、真诚而勇敢的贵族青年,对朱丽叶一往情深,却在与罗密欧决斗中死去,使人看到了封建家族世仇对青年、对美好事物的戕害,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0.【答案】罗密欧无理地咒骂坟墓(“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但一想到朱丽叶已经安卧在坟墓中,他又感到那是“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他诅咒死亡,但朱丽叶死了,他又感到死可以使他“挣脱恶运的束缚”,愿意“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朱丽叶的死亡给罗密欧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罗密欧对生活的绝望。
【解析】这种矛盾的根源都在于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以及朱丽叶的死亡给他的巨大打击。顺着这个思路考虑即可。
21.【答案】C
【解析】B项对“生命的真正含义的领悟“过大,可以看出对生死的通达与潇洒;A项《大团圆》是戏剧不是电影;D项“在三情中尚称无悔实亦大愧”而非无悔无愧,言过其实。
22.【答案】①照应题目《戏剧星辰不陨》。②引出对黄宗江的叙述,表达对黄宗江的敬仰与怀念。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解析】解答此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在结构上,文本开篇、结尾、标题都涉及到星辰,因此可从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的角度作答;在内容上,开篇写星辰,从下文对黄宗江的叙述来看,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结尾写星辰,从写作意图角度来看,自然是起着怀念和尊敬传主的作用。
23.【答案】①事业辉煌。他编剧的电影、戏剧以及用英语演出的昆曲在多年后依然为人们所记忆。②一生以各种方式缔结书情,了却书情。发文、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世界,丰富多彩。③以中尉连长的身份向女少将师长求婚,并将情书公开,让读者分享他生命的激情。④他热爱美的事物,磊落地袒露自己的情感。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能表现黄宗江“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言行举止及评价性的语句,然后整合概括作答即可。此类题一般要从其事业成就、人物品格、性格特点角度分析作答。例如,以中尉连长的身份向女少将师长求婚,并将情书公开,让读者分享他生命的激情。以此类推即可。
24.【答案】AE
【解析】B项表述错误,文中只是说“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C项“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是德莱顿语;D项,文中说“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选项将或然变成了必然。
25.【答案】①古老森林及相关故事。②丑陋可怕的巫婆。③女王欢迎仪式的神话色彩。④流浪剧团的演出。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文中说“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具体指①古老森林及相关故事;②丑陋可怕的巫婆;③女王欢迎仪式的神话色彩;④流浪剧团的演出。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即可。
26.【答案】①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融为一体。②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在: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真实性为根本原则来揭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③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在: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④对照现实与幻想,以此鼓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融合。
【解析】本题简要概括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融为一体是其主要风格。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在:以真实性的生活为基础来揭示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在用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融合。
27.【答案】①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少年时,见闻丰富,进入社会后从事过多种平凡的工作,积累大量生活素材。②对戏剧充满深厚兴趣。③自强自立,面对冷嘲热讽矢志不渝。④勤劳一生可得永眠。⑤有良好的时代氛围,在进取、开放的文艺复兴时代,受到较好的熏陶。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莎士比亚成为不朽的原因。内因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大量的生活素材;对戏剧充满深厚兴趣;勤劳一生可得永眠。外因有:在进取、开放的文艺复兴时代,有良好的时代氛围,受到较好的熏陶。
28.【答案】①重温莎翁经典,再攀人文高峰;②永恒的莎士比亚,不朽的人文经典;③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人生悲喜尽在其中;④穿越时空,走近莎翁,大师风范历久弥新(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易于传播,带有感染性和鼓动性)
29.【答案】[参考例文]示例: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困难时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沁心脾,心灵得到恬适。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母亲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舔舔伤口,补充精力,再次高高扬帆……
  母亲是……母亲是世上最芳香、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明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