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物理
第三课时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知识梳理
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1.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所示)
(2)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20个、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
刻度格
数(分度)
刻度总
长度
1
mm与每小
格的差值
精确度(可
精确到)
10
9
mm
0.1
mm
0.1
mm
20
19
mm
0.05
mm
0.05
mm
50
49
mm
0.02
mm
0.02
mm
(3)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
mm.
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1)构造及原理
如图所示,它的测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可动刻度E、旋钮D和微调旋钮D′是与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的,并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
mm,即旋钮D每转一周,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0.5
mm,可动刻度分成5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0.01
mm.
(2)使用方法
当A与F并拢时,可动刻度E的零点恰好跟固定刻度B的零点重合,逆时针旋转旋钮D,将测微螺杆F旋出,把被测物体放入A、F之间的夹缝中,再顺时针旋转旋钮D,F快要接触被测物时,要停止使用旋钮D,改用微调旋钮D′,直到听到“喀喀”声.
(3)读数方法
L=固定刻度示数+可动刻度示数(估读一位)×分度值.
注意:①以毫米为单位时,小数点后面要有3位有效数字,特别是最后一位估读数字为零时,不能省略.
②在读数时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已露出.
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1.实验原理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R=).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算出横截面积S(S=).
(3)由电阻定律R=ρ,得ρ===,求出电阻率.
2.实验器材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及导线、被测金属丝、电池、滑动变阻器.
3.实验步骤
(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2)连电路: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电阻丝有效长度的测量:
电阻丝长度的测量工具应选用刻度尺.需要注意,在测量电阻丝的长度时,测量的并不是电阻丝的总长度,而是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l.反复测量多次,得到有效长度的平均值.
(4)电阻的测量:
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读取多组电压、
电流值,
通过U-I图像求得电阻
R.
4.数据处理
电阻R的数值可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
(1)计算法:利用每次测量的U、I值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图像法:可建立I-U坐标系,将测量的U、I值描点作出图像,利用图像的斜率的倒数来求出电阻值R.
5.实验注意事项
(1)因一般金属丝电阻较小,为了减少实验的系统误差,必须选择电流表外接法.
(2)本实验若用限流式接法,在接通电源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状态.
(3)测量l时应测接入电路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即两接线柱之间的长度,且金属丝伸直);在金属丝的3个不同位置上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直径d.
(4)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电阻率因温度升高而变化.
二、重点探究
知识点1 实验原理和仪器读数
【例题1】(1)某实验小组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获得金属丝的直径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甲、乙、丙所示,(已知电流表选0.6
A量程,电压表选3
V量程),则它们的读数值依次是__________mm、___________A、__________V.
(2)已知实验中所用的电流表内阻约几欧,电压表内阻约20
kΩ,则本实验电路应当采用图丁中的________(填“A”或“B”),用此电路测量的金属丝电阻比真实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
(3)若测得电流为I、电压为U,金属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用题中字母代号表示).
知识点2 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
【例题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图中的____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丁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______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1×10-2
Ω·m
B.1×10-3
Ω·m
C.1×10-6
Ω·m
D.1×10-8
Ω·m
参考答案
二、重点探究
例1:[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0.5
mm+2.6×0.01
mm=0.526
mm;
电流表的读数为I=0.42
A;
电压表的读数为U=2.25
V;
(2)根据题意,待测电阻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故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故电路图A为应当采用的最佳电路.此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故测量的金属丝电阻比真实值偏小;
(3)根据欧姆定律R=,则金属丝电阻为R=ρ,解得:ρ=.
[答案] (1)0.526(0.526~0.528均正确) 0.42 2.25
(2)A 小 (3)
例2:[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则为固定刻度+可动刻度×分度值=0+39.7×0.01
mm=0.397
mm.
(2)由记录数据知,若采用乙图限流电路,则当U=0.10
V,I=0.020
A时,滑动变阻器须串入的电阻约为145
Ω,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0
Ω,所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R应采用分压式连接,故他们采用甲图电路.
(3)实物连接图见答案,连线时要注意:
①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
②滑动变阻器中滑片P的位置应使最初Rx两端电压为零.
(4)U-I图线见答案.求出图线斜率即Rx的阻值.
(5)R=ρ,则ρ=·R=R≈1.0×10-6
Ω·m.
[答案] (1)0.397(0.395~0.399均正确)
(2)甲 (3)如图(a)所示 (4)如图(b)所示 4.4(4.3~4.7) (5)C